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幽州马客吟歌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幽州马客吟歌辞》

懀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赢马,有钱始作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歌辞收《乐府诗集》卷二五中。幽州,古代州名。汉武帝时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所辖境界相当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及朝鲜大同江流域。魏、晋以后逐渐缩小。马客,即牧马的人。吟歌辞,可以吟唱的民歌。全题的意思为幽州牧马人之歌。

《乐府诗集》所收《幽州马客吟歌辞》共五首,这是其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完美的一首。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类似五言绝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以牧马为业的牧民,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吟唱的内容,诗中以懀马起兴,以羸马做比,巧妙自然地揭出诗的主旨:慨叹社会的贫富不均,劳动人民过着非人的贫困生活。

首句揭示一个反常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懀马”即“快马”。快马按道理应受到主人的钟爱,饲以精料,备加爱护,使它膘肥体壮;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它能日行千里,奔跑如飞,便让它拉运超负荷的重载,受到残酷的驱使。由于消耗过度,付出的劳力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致使瘦骨伶仃,形销骨立。可见跑得快的优势不会维持很久,就连生命也岌岌可危。快与瘦这一矛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揭示出阶级社会沉重剥削的本质。第二句由快马苦瘦引入人间社会。剿(chao)儿,指劳动人民,越是辛勤的劳动者,越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言外之意那些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统治者却粮食满仓,牛羊满圈。他们靠什么发家致富?不言而喻,完全靠压榨剿儿的血汗,靠残酷的剥削压迫,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第三句诗意转折。黄禾,指干草;羸(lei)马,指瘦弱的马。这里的羸马,实即第一句中的快马。快马得不到足够的饲料,很快羸弱不堪,只有靠多喂干草才能使他转肥。此句是假设句,设喻快马尚有可能靠黄禾得到转机,即马的主人为了剥夺马的劳动力,有可能多喂一些干草,使它恢复体力,以便重新驱使它拉车干活。而剿儿的命运则反不如马,诗的末句“有钱始作人”,等于说“无钱难作人”,意即有钱有势才能做人,无钱无势,则连做人的权利也丧失殆尽了。语意极为沉痛。

作为一首北朝民歌,这首歌辞在题材范围上突破了情歌的局限,内容较为丰富深刻,反映出当时的尖锐阶级矛盾,具有较大的认识价值。语言精练流畅,节奏明快和谐。通篇运用比兴,形象鲜明,启人深思。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马》,所以脍炙人口,久传不衰,似从这首民歌中获得某些艺术灵感。


《幽州马客吟歌辞》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幽州马客吟歌辞》

幽州马客吟歌辞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赢马,有钱始作人。

本诗及以下各首北朝民歌均选自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二十五卷“梁鼓角横吹曲”。 “横吹曲”,本是北方各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乐曲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北朝的鼓角横吹曲曾先后输入齐、梁,并由梁乐府保存,陈释智匠所著《古今乐录》因冠以“梁”字,后人遂沿用不改。其实从乐曲到歌辞大多是北方各民族的创作。《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共收有68首民歌歌辞, “幽州马客吟歌辞”录五首,本篇为第一首。

北朝,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都极为严重,贫富悬殊,广大劳苦人民终身劳累,不得温饱,少数统治者却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就不能不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懑和反抗。古人云: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 “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本诗就正是北朝的劳苦人民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所发出的不平之鸣。

抒情的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个贫苦牧民。当他驰马牧场,看到耐劳善跑的马因吃不到一口黄禾而饿得瘦骨嶙峋时,自然就联想起自己与羸马相似的不幸遭遇,于是唱出了这首愤懑之歌。 “常苦贫”三字包含着多少怨愤啊!长年累月,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用汗水浇灌了成群的牛羊,自己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非人的生活,这是多么地不公平啊!他虽然不懂得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的深刻哲理,不懂得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实质,但“常苦贫”的生活遭遇却不能不引起他深深的思索。黄禾能使瘦弱的马重新肥壮,这简单的事实自然也使他悟出了有钱才能活得象个人样的朴素道理。怎样才能有钱,获得做人的权利?诗中虽然没有直说,但我们却从那深沉的思索中感到了一股蓄之既久、发之必猛的反抗力量。

这首民歌显然继承了《诗经》以来优秀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它虽然没有象《伐檀》、《硕鼠》那样直接嘲笑和斥骂奴隶主不劳而获的剥削行为,但从“有钱始作人”的深沉思索中,更深刻地表达了要求改变不合理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但是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紧紧扣住与北方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马”入手,由马起兴,以马作比,一以贯之,顺理成章,无矫揉妆束之态,故能真切感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