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石潭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一。

(《柳河东集》)

注释①小丘——即钴鉧潭西小丘。②篁竹——竹林。③珮环——挂在身上的两种玉制装饰品,走路时相碰撞发出清脆和谐的声音。④取道——开辟道路。⑤清冽(lie)——清沏寒凉。⑥卷石底以出——卷石从水底上突出水面。卷(quan)石,约一斗四升容量。⑦坻(chi)——水中高地,上面较平。屿,小岛。⑧嵁(kan)——高出水面的小山。岩,上部突出而下部凹陷的岩石,也高出水面。⑨翠蔓——翠绿的藤蔓。⑩蒙络摇缀——藤蔓纠缠,茎枝交结,摇动下垂。⑾参差(cenci)——长短不一。披拂,晃动的样子。⑿佁(yi)然——静止的样子。⒀俶(chu)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走了。⒁翕(xi)忽——很快。⒂“其岸势”句——水岸的势态像犬牙一样互相交错,不整齐。⒃悄怆——忧愁悲伤。幽邃(sui),感到偏僻荒远。⒄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进士,此时也贬谪永州。⒅龚古——作者友人,未详。⒆“隶而从者”二句——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跟着。

赏析《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这篇不足200字的短章小语,写了所见的小潭,所望的潭上景物。追蹑化工,形容宛肖,绘出鲜明而完美的图画。使人身临其境,堪称小品游记的杰作。

文章起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是一段绝妙的切题入“记”的导语,显示出作者引笔行墨的技巧,采用“先声夺人”的写法。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即觅小潭,引起读者随他寻声而往,窥究竟的好奇心理。因“水”为丛篁所隔,无路可通,因此就“伐竹取道”,廓清视野,“下见小潭”,给我们展开新的图画。短短几句就饶有兴味地交代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又表现了发现小石潭的心境。作者在“下见小潭”时赞美它“水尤清冽”,从总体上写出了小潭通体明净的第一印象。妙在后面荡出新意,先不写水而以水中浮石和潭上景物着力烘托。这个潭“全石以为底”,在靠近四周石岸的地方,又从潭底突出若干各种形状的奇石,有的像高地,有的像小岛,有的像小山,有的像上突下凹的岩石,争奇斗异。小潭周围,青树翠蔓,风姿婆娑,与小石潭相映成趣。至此,文章由潭而水,由水而石,由石而树,移步换形地描绘了小石潭幽美的全貌。

本文最精采的一段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由面到点,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画出了清潭游鱼的奇趣。写水清是极难的,而作者却能见难生巧,匠心独运。这几句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精心描绘出一幅鱼游鱼止的鱼影图。鱼尾可数,鱼态尽入眼底,水之“清”自不待言,这是采取以实写虚的艺术手法,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这就是“虚处非先从实处极力不可”(黄宾虹语)的艺术辩证法,可谓不写之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寥寥几笔,活画出鱼游鱼止,鱼、影互相映衬的奇趣,并给小鱼赋以人的感情,既“因物赋形”,又“物载情而生意”。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语)。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继而描绘潭上之景和潭中游鱼,从自然界中得到暂时的慰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最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收尾,他那不甘久谪远荒的心情见于言外。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 可可诗词网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隔篁竹3,闻水声,如鸣珮环4,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5,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6,为屿,为嵁7,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8,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9,俶尔远逝10,往来翕忽11,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2,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13,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15,余弟宗玄;隶而从者16,崔氏二小生17,曰恕己,曰奉一。

1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2小丘:柳宗元在游钴鉧潭后,在潭西发现小丘,并写有《钴鉧潭西小丘记》(《永州八记》第三)。3篁(huang)竹:竹林。4珮环:古人佩戴于身边的玉制饰物,行走时珮、环相击,叮咚作响。5见:通“现”,呈现、出现。6坻(chi):水中高地。7嵁(kan):不平的岩石。8可:约。9佁(yi)然:静止的样子。10俶(chu)尔:突然。逝:去。11翕(xi)忽:轻快貌。12斗折蛇行:形容岸如斗折,水如蛇行。斗折,北斗星排列曲折。13差(ci)互:交错。14悄怆(chuang):忧伤冷寂。幽邃(sui):幽深。15吴武陵:作者友人。龚古:未详。16隶:随从。17崔氏:可能指作者的姐夫崔简。

【析点】 悦耳的叮咚水声揭开了小石潭景色的序幕,水声吸引作者“伐竹取道”,寻找水源,也把我们带进了小石潭那清幽静谧的境界。

首先看到小石潭的全景——水、石、树、蔓,这里使用了映衬、搭配的手法,清凉的水、潭底的石与四周摇曳披拂的青树翠蔓,上下相映,绿白相间,坚柔相配,动静相谐。接着是小石潭的近景,乍看字字写鱼,实则句句写水,游鱼那微妙的动态正足以见出水的澄澈明亮,以鱼写水的侧写手法,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鱼水皆妙,活泼自然。溪流是小石潭远景,这里连用了三个比喻——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描摹溪岸与溪水的情势,再配以日光下形成的色调上的明暗变化,细致入微又显幽深莫测。

本文是“八记”中写景最胜的篇什,写景中渗透了作者遭受政治打击迫害后深重的寂寞与悲哀。水的鸣响、树的青翌.有声有色,却恰恰反衬这里的冷寂;鱼的游动、水的流淌,动态可见,又恰恰反衬这里的幽辟;文中两次写“乐”,正是现实生活中无乐,借山水暂排哀愁的表现。游记最后列述同游者,为“八记”中之仅有,此亦非闲笔。暂得之乐并不能改变“凄神”、“悄怆”的主体心态,他感到此境“过清”而不得不离去,大约他以后也不会再游,全部记下同游者以资纪念吧!


《小石潭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1),怡然(12)不动;俶尔远逝(13),往来翕忽(14),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15)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以其境过清(1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18),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①选自《柳宗元集》。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小石潭在钴潭西,和钴潭隔着一座小丘。

②〔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竹田。

③〔佩(pèi)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④〔水尤清洌(liè)〕《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紧连着《钴潭记》,这里说小石潭的水比钴潭的水更清澈。

⑤〔卷石底以出〕“以”在这里用法同“而”,连接“卷”、“出”两个动词。

⑥〔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为,成为。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堪,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⑦〔翠蔓〕翠绿的茎蔓。蔓,细长而缠绕着的茎。

⑧〔蒙络摇缀〕蒙,遮盖。络,缠绕。摇,摇摆。缀,连结。

⑨〔参差(cēncī)披拂〕参差,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

⑩〔可〕大约。

(1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彻,这里指直透水底。布,映。

(12)〔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3)〔俶(chù)尔远逝〕俶尔,忽然。逝,游过去。

(14)〔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5)〔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斗,北斗七星。折,曲折。

(16)〔悄怆(chuàng)幽邃(suì)〕悄怆,凄惨,这里是说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幽邃,深远。

(17)〔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

(18)〔隶而从者〕带着来的。隶,附属,引申指带着。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佩、环碰撞的声音,心里很高兴。于是砍掉些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浮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布在水底石上,呆呆地连动都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捷,好像在与游人共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犬牙交错,无法看到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地没有人来,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袭人,真是寂静幽深极了。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便把当时的情景记述下来就离开了。

一同来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字数:1403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50-351页.

《小石潭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小石潭记》

[原 文]

从小丘西①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④。伐竹取道⑤,下⑥见小潭,水尤清洌⑦。全石以为底⑧,近岸,卷⑨石底以⑩出,为(11)坻(12),为屿(13),为堪(14),为岩(15)。青树翠蔓(16),蒙络(17)摇缀(18),(19)参差披拂。潭中鱼可(20百)许(21)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2),日光下彻(23),影布(24)石上,佁然(25)不动,俶尔远逝(26),往来翕忽(27)。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28),明灭(29)可见,其岸势犬牙(30)差互(31),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32)合,寂(33)寥(34)无人,凄神寒骨(35),悄怆幽邃(36)。以(37)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8),乃(39)记之(40)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41)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 释]

①西:向西行走。西,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②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③鸣佩环:使佩环鸣。鸣,使动词。佩和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④之:代词,指如“鸣佩环”的水声。⑤取道:这里指开出一条路。⑥下:往下走。动词。⑦洌,清澈。⑧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以,用,由,介词。全石,整块的。为,成,构成,动词。⑨卷:翻卷。⑩以:连词,而。(11)为:成为,形成,动词,(12)坻(chí):高出水面的小洲。(13)屿:(yú),小岛。(14)堪(kān):不平的山石。(15)岩:高耸的山崖。(16)蔓:细长能缠绕的茎蔓。(17)蒙络,遮盖缠绕。(18)缀:连接。(19)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20)可:用在数词前表约数。(21)许:用在数词后表约数。(22)无所依:没有什么依托。(23)彻:直照。(24)布:散布,散映。(25)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忽然。尔,同“然”。(26)逝:离去。(27)翕(xī)忽:轻快迅速。(28)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蜿蜒。“斗”和“蛇”都是名词作状语。(29)明灭:指溪水的显现和隐没。(30)犬牙:像犬牙那样,名词作状语。(31)差(cī)互:交错,不整齐。(32)环:像玉镯那样。(33)寂:寂寞。(34)寥(1iáo):寥落,在此作“幽静”解。(35)凄神寒骨:使神凄使骨寒。“凄”和“寒”,形容词用如使动词。(36)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悄怆于幽邃”的省略。悄怆,忧伤悲凉。幽邃,深邃。(37)以:因为。(38)居:呆,停留。(39)乃:于是,就。(40)之:代所见所感。(41)隶:跟从。

[译 文]

从(钴姆潭西的)小丘向西行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 像使玉佩玉环相碰撞作响,我心里高兴极了。(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由一整块的石头构成,靠近岸边,潭底的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小洲、小岛,以及凹凸不平的小石山和高耸的大石块。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互相)遮盖缠绕,摇曳连缀,长短不齐,随风飘拂。潭里的鱼大约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什么依托似的,阳光下射,直到水底,(它们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往非常轻快,好像在同游人逗乐。由小潭往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或明或暗,依稀可见。那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们的源头。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围绕着,十分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处身体与阴暗深邃之中使人感到忧伤悲凉。因为那环境过于冷清,不能久呆,于是记下所见所感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还有)跟随着去的,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鉴 赏]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独特的风格,作者不但对所写的景物有独到的观察和真挚的感情,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性格、遭遇融入笔下的山水中,熔铸出情景相融、富有诗意的境界。

《小石潭记》是一篇历代传诵的优美散文。全文可分为五段,头三段主要写景,笔下的景物不但声、色、形、神俱备,而且动静相生。写篁竹:密而不伐,无以取道;写潭水:声如珮环,清洌见底,而无半点人间污浊;写潭形:“全石以为底”,近岸处卷出水面;写潭石: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写潭树:青翠可爱,参差缠绕,随风飘拂;写潭鱼:“空游无所依”,时而“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时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如同来游的柳宗元一样深深感到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是何等快乐;写潭源:小溪曲折蜿蜒,时隐时现,或明或暗,不见尽头,令人神往。这三段几乎全在写景,但无不寓含着作者游潭之乐。

第四段写美丽的小石潭的处境: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由此引出作者深深的感慨:“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刚才游潭的欢乐竟然被那种莫名的悄怆凄凉所取代。这一段主要在抒情,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正直的有抱负的文学家、政治家被排挤、被迫害时的痛苦心情以及对炎凉世态的愤懑。

末段记同游的人,数笔带过。

全文不到二百字,但从中不难看出,柳宗元十分善于观察各种山水景物的形态,传神地用精炼而优美的语言,刻画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个性。

字数:2179

[作者及作品简介]
这篇游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介绍请参看《黔之驴》“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为了排遣苦闷,在城外西山一带搜奇猎胜。当时的永州虽是个荒僻的地方,但风景秀丽,他便邀约朋友漫游于山水之间,并写出二十多篇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在其中最富盛名,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