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叔于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叔于田》
叔于田, 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 火烈具举。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无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 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 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 乘乘鸨, 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 火烈具阜。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 抑释拥忌,抑鬯弓忌。 ——《诗经·郑风》 这首诗以热烈钦慕的口吻,颂扬了一位青年猎手的勇武雄豪。诗歌以正面铺叙为主,辅以比拟、夸饰和侧面烘托,成功地完成了一个英雄猎手的形象刻画。 三章诗歌的头四句,都是对猎手驱车出猎情景的具体描写:“三哥去打猎,四马拉车排成行。手握缰绳如丝组,两旁骖马像跳舞。”乘马:四匹马。黄:黄马。鸨:杂色的马。第一章的“如组”“如舞”,及二、三章的“雁行”“如手”,用形象化的比拟夸饰地叙写出车马行进和谐中节,显示猎者御术的高超娴熟。接下去的“叔在薮,火烈具举。”“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在薮,火烈具阜。”则通过三章重叠中个别字的更换,既生动地写出了猎手进入泽薮,燃起猎火宵夜围猎的壮观场面,又次序分明地表现出了狩猎的完整过程:“此诗自是宵田用燎。初猎之时,其火乍举;正猎之际,其火方扬;末章猎毕将归,持炬照路,火当更盛,故曰阜也。”(胡承珙《毛诗后笺》) 三章诗的末四句,分别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叙写了猎者的精神风度。第一章的“袒裼暴虎”,即赤膊空手搏虎,渲染了猎手的雄武;第二章用“抑磬控忌,抑纵送忌。”(《毛诗》:骋马曰磬,止马曰控,发矢曰纵,从禽曰送。)忌:语助词。——忽而勒马急停车,忽而纵马任骋驰——两句工稳对称的诗句,描叙了猎手的善射、良御;第三章则以排列整饬的四句诗:“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拥忌,抑鬯弓忌。”——三哥的车马走慢啦,射箭的次数稀少啦。打开箭壶盖子收好箭啦,硬角弓儿也装进了弓袋里啦。——掤(bing):箭壶盖。鬯(chang):弓袋。这里指把弓装进了袋里。从侧面铺叙烘托猎毕收场时猎者的从容风度。 清人姚际恒曾这样指出本诗的创作影响: “描摹工艳,铺张亦復淋漓尽致,便为《长扬》、《羽猎》之祖。”(《诗经通论》)确实如此,这首诗铺叙夸饰、刻摹工细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开了汉代辞赋“铺采摛文”的先声。 《大叔于田》乘乘马⑤。四匹马儿拉车跑。 执辔如组⑥,一把缰绳像丝组, 两骖如舞⑦ 两匹骖马像舞蹈。 叔在薮⑧,叔在湖边草地, 火烈具举。几处猎火齐烧。 襢裼暴虎⑨,赤膊空拳捉虎, 献于公所。捉虎献给公爵。 将叔无狃⑩,不要常常这样, 戒其伤女。防它将你伤着。 叔于田,叔到围场去打猎, 乘乘黄(11)。四马拉车毛黄色。 两服上襄(12)。中央两马领前奔, 两骖雁行。两旁马儿像雁行。 叔在薮,叔在湖边草地, 火烈具扬。一片猎火高扬。 叔善射忌(13),叔是射箭神手, 又良御忌。赶车他又高强。 抑磬控忌(14),一会勒马不进, 抑纵送忌(15)。一会马蹄奔放。 叔于田,叔到围场去打猎, 乘乘鸨(16)。四匹花马来拉车。 两服齐首,中央两马头并头, 两骖如手。两旁马似左右手。 叔在薮,叔在湖边草地, 火烈具阜(17)。猎火高高烧起。 叔马慢忌,马蹄越跑越闲, 叔发罕忌(18)。箭杆越飞越稀。 抑释掤忌(19),箭筩盖儿打开, 抑㫐弓忌(20)。弓儿装进袋里。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叔:人名。于:往。田:打猎。②洵(xun):确实。③狩:打猎。④服马:指骑马。⑤乘(cheng)乘(sheng)马:驾着四匹马拉的车。⑥辔:马缰绳。组:丝织的带子。如组,指手握八根缰绳整齐如丝带。喻驾御技术高超。⑦两骖(can):指 一车四马的两旁的两匹。⑧薮(sou):沼泽地。⑨襢裼(tan xi):赤膊。暴(bo)虎:空手搏虎。⑩狃(niu):习以为常,不复措意。(11)乘黄:四匹黄马。(12)两服:一车四马的中间两匹。上襄:犹上驾,意为并驾于前。(13)忌:语助词。(14)磬:通“骋”,放马疾驰。(15)纵送:纵辔放马而行。(16)鸨(bao):通“駂”,黑白杂毛的马。(17)阜:旺盛。(18)发:射箭。罕:少。(19)掤(bing):箭筒盖(20)鬯(chang)弓:把弓放进弓袋。 鬯,通“”,弓袋。 [赏析] 《郑风》中的《叔于田》与《大叔于田》,应该是基于同一母题而写成的姊妹篇。两篇诗写法不同,但都是以一位出众的猎者——“叔”作为咏唱的对象,相当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叔”的倾慕、钦敬之情;在表现形式上,则共同具有夸饰的特色。 《毛诗序》认为,二诗均为“刺庄公”而作;诗中之“叔”,即《左传·隐公元年》所载之共叔段。其实,细审二诗,篇中并无讽刺的意味;而所谓“叔”,亦未见得必为共叔。崔述说得好:“仲与叔皆男子之字,郑国之人不啻数万,其字仲与叔者不知几何也。”怎见得“郑有共叔,他人即不得复字叔”呢(参见《读风偶识》)! 可见,《毛诗序》所云,并无确据。“叔”者究其为谁? 两篇之“叔”是否同为一人? 今天都已难于详考。 《叔于田》内容比较单纯。全诗三章,是以所谓“联章”的形式,称颂“叔”的“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 诗的一开始,就造语警拔,起势突兀。请看,“叔于田”,竟至招致“巷无居人”,不难想见其人是何等为人注目、何等出类拔萃而非同凡响了。旧评云:“次句奇极。”(引自《诗义会通》卷一)甚是。其实,句之奇,就奇在它的极度夸张,夸张得有些出人意外。 然而,“叔”往出猎,里巷何以会空无一人?何至于空无一人?诗允许夸张,但这里的夸张是不是多少有些悖于生活常理,以致不那么真实可信呢? 应该说,诗的饶有趣味处,正在于作者“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诗义会通》)——既运用了极度夸张之笔,复又就此作了巧妙的补充和申明:“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原来,“巷无居人”一句,并非“实赋”,而是“虚写”。朱熹解释得好:“非实无居人也,虽有而不如叔之美且仁,是以若无人耳。”(《诗集传》)这样,诗的夸张,不过是用于突出作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主观感觉,表现其对于“叔”的异常专注的至情。夸张愈甚,愈见感情之深挚浓烈;描写愈奇,也就愈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了。 刘勰说:“然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文心雕龙·夸饰》)成功的夸张,总是在于能够抓住作品中值得突出的要点,能够出奇笔强调和渲染作者特有的思想感情;而夸张的大胆,从根本上说,又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不能越于情理之外 《叔于田》的经验,再次于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叔于田》相比,《大叔于田》篇幅稍长,而对于“叔”其人其事,则作了较多正面、具体的叙写。 “叔于田,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一开始,就极写“叔”御术之娴熟高超。“如组”、“如舞”,言其动作谐和中节,是形象化的比拟,也有“夸其事而饰其能”的意味。 “叔在薮,火烈具举。”约略表现了在一片浅水湖边宵夜围猎的盛大场面,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按《毛传》释“烈”为“列”,《郑笺》申之,云:“列人持火俱举。”朱熹《诗集传》则谓:“火,焚而射也。烈,炽盛貌。”所解均通,而似以前说为胜。 诗中关于“暴虎”的叙写,最足显示“叔”之武勇了。试看,在熊熊火光照耀下,在众人面前,“叔”挺身与猛兽格斗。“檀裼”,写其搏战之激烈;“暴虎”,更见其气概之无畏。“将叔无狃,戒其伤女”两句,表面是用亲爱之语以相劝戒,实则是从一个很好的角度,对于“叔”的雄豪恣肆,作了巧妙的烘托,给人强烈印象。 不难看出,较多正面、具体的状物叙事,并不排斥文学的夸张与修饰。《大叔于田》用比拟联想、点染铺陈,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依然使所要表现的对象得以强调和突出,收到了夸饰的效果。 《大叔于田》夸饰的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毛诗后笺》的作者胡承珙曾经指出:“此诗自是宵田用燎。初猎之时,其火乍举;正猎之际,其火方扬;末章猎毕将归,持炬照路,火当更盛,故曰阜也。”是说首章“叔在薮,火烈具举”、二章“叔在薮,火烈具扬”、三章“叔在薮,火烈具阜”,次序分明地具体表现了“叔”狩猎的全过程。这里,有章节间的反复重叠,同时,却又在主要位置换用了几个词性相近而含义有异的字,因而也就增加了铺叙的成分,并带有讲究藻饰的特点了。 当然,最足显示其铺采摛文之点,还在于诗中两处有关射猎的描述。其一云:“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四句诗,不仅本身整齐对称、用语工稳,并且后两句所谓“磬”、“控”、“纵”、“送”,恰是对“善射”、“良御”的具体刻画;而“磬控”为双声,“纵送”为叠韵,也增加了诗的音律和修辞美。前人评后二句“词调工绝”,实不为过。其又一处为诗之末尾:“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四句同样排列整饬而富于节奏感。“马慢”、“发罕”、“释掤”、“鬯弓”,逐次把几个相衔接、相连贯的动作逶迤写来,错落有致,“蔚似雕画”,已经更明显地近似于后代辞赋的某些写法。清人姚际恒谓《大叔于田》:“描摹工绝,铺张亦复淋漓尽致,便为《长杨》、《羽猎》之祖。”(《诗经通论》)可称有识之论。 人们每称赞《诗经》(特别是其中《国风》部分)善于用简省的语言、朴素的形式,真实而不假饰笔地再现生活,这自然有其充分的根据。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三百篇中的确也有一部分作品,在内容上带有一定的理想化的倾向,在语言表现上多有夸饰的特征,或以奇笔取胜,或以工于描摹、富于文采见长,同样积累了不少值得探索、汲取的艺术经验。《叔于田》、《大叔于田》正是此类诗作的代表。新的时代和文学需要向历史借鉴一切有生命力的文学表现手段,而包括诗歌创作在内的文学表现技巧,本来就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 《大叔于田》叔于田,阿叔去打猎, 乘乘马。(一) 四匹马儿拉车排成列。 执辔如组,(二) 握着缰绳如丝组, 两骖如舞。(三) 两旁骖马象飞舞。 叔在薮,(四) 阿叔在湖边草地, 火烈具举。(五) 猎火一片烧起。 襢裼暴虎,(六) 赤膊空手捉老虎, 献于公所。把它献到公爷处。 将叔无狃,(七) 阿叔不要太随意, 戒其伤女。当心虎儿咬着你。 叔于田,阿叔去打猎, 乘乘黄。(八) 四匹黄马拉车排成列。 两服上襄,(九) 两匹服马排前行, 两骖雁行。两旁骖马如雁翔。 叔在薮,阿叔在湖边草地, 火烈具扬。猎火一片扬起。 叔善射忌! (十) 阿叔善于射箭呀! 又良御忌! 又会驾驶车儿呀! 抑磬控忌! (十一) 将马儿勒紧站住啦! 抑纵送忌!将马儿放纵跑开啦! 叔于田,阿叔去打猎, 乘乘鸨。(十二) 四匹花马拉车排成列。 两服齐首,中间服马头并头, 两骖如手。两旁骖马象双手。 叔在薮,阿叔在湖边草地, 火烈具阜。(十三) 猎火各处烧起。 叔马慢忌! 阿叔的马儿走慢啦! 叔发罕忌! (十四) 阿叔的箭儿发少啦! 抑释掤忌! (十五) 将箭袋收藏着箭啦! 抑鬯弓忌! (十六) 将弓囊包裹着弓啦! 注 释 (一)陈奂:“《嵩高》《传》:‘乘马,四马也。’” (二)郑玄:“如组者,如织组之为也。” (三)陈奂:“在旁曰骖。” (四)毛亨:“薮,泽。” 孔颖达:“薮泽亦禽兽之所藏。” (五)余冠英:“烈是迾的借字。迾,遮也。猎时放火烧草,遮断群兽逃散的路,叫做火迾。具举,齐起也。” (六)毛亨:“襢裼,肉袒也。” 朱熹:“暴,空手搏兽也。” (七)毛亨:“狃,习也。” (八)毛亨:“四马皆黄。” (九)朱熹:“衡下夹辕两马曰服。” 陈奂:“上,犹前也。襄,除也。除,犹去也。两服在前,故曰上襄。” (十)毛亨:“忌,辞也。” (十一)马瑞辰:“磬控,双声字。纵送,迭韵字。不当如《毛传》字各为义。磬控、纵送,皆言御者驰逐之貌。” 余冠英:“磬控,双声连绵词,就是控制马不让它前进。纵送,叠韵连绵词,就是放纵马使它奔驰。” (十二)毛亨:“骊白杂毛曰鸨。” (十三)毛亨:“阜,盛也。” (十四)毛亨:“罕,希也。” (十五)朱熹:“释,解。掤,矢筒。” 孔颖达:“叔释掤以覆矢矣。” (十六)孔颖达:“鬯者,盛弓之器。鬯弓,谓韬弓而纳之鬯中。故云鬯弓,韬弓,谓藏之也。” 段玉裁:“《秦风》作韔,为正字。” 注 音 骖can参 薮sou叟 襢tan坦 裼xi锡 狃niu纽 女ru汝 磬qing庆 鸨bao保 掤bing冰 鬯chang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