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夜雨寄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诗歌篇名。唐李商隐作。《唐人万首绝句》作《夜雨寄内》。清冯浩定此诗为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秋游巴蜀时作,并说:“语浅情浓,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玉溪生诗集笺注》)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此寄闺中之诗。云间唐氏谓寄私昵之人,诗中有何私昵意耶?”今人马群说:“是大中二年秋初李商隐滞留巴蜀期间,得到了妻子询问归期的家信,而写给他妻子的诗。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和王茂元的女儿结婚以后,就成了牛、李两党攻击排斥的对象,十多年来,坎坷不遇。王茂元死后,曾一度在佳州刺史郑亚幕下任职。大中元年(847)十二月,李德裕被贬崖州,李党失势,郑亚也因此而被贬为循州刺史。可能是为了另谋出路,李商隐来到巴蜀一带,滞留至秋方归。可以想象,他这时的心情是穷途失意,欲进不能,欲归不得。在巴山夜雨孤独寂寞之中,又收到了妻子询问归期的来信,情不能自已,便写了这首‘语浅情浓’的寄内诗。”(《唐代文学论丛》82年第1期)安徽师大中文系《李商隐诗选》:“是作者在梓幕期间寄赠在长安的友人之作。《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浩、张采田系此诗于大中二年秋作者游巴蜀时。然巴蜀之游是否存在,本就有不少疑点(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曾详加辨正),且作者《楚泽》、《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归墅》等篇(均大中二年秋自桂林归长安途中作),均明言秋令经楚泽、荆州、商洛一带,而本篇则明言秋时留滞巴蜀,归期未卜,两相对照,显非同时之作。故仍从现传李诗各本作‘夜雨寄北’,系于梓幕期间。其时作者妻王氏早已去世。”今人陈伯海《李商隐诗选注》:“是在蜀地怀念亲人的诗。先以归期未卜,点出离情;夜雨池涨,烘托愁思。接下来本该承写思念之情,却忽然跳开一步,去悬想他日重逢共话此时巴山夜雨的情景,从而将当前相思的苦痛与日后团聚的欢愉融合在一起,愈是向往于团聚的欢乐,也就愈感受到相思的煎迫。”此诗是作者留滞巴蜀期间,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王氏的。开成三年(838)王氏和李商隐结婚,大中五年(851)王氏因病去世。此诗写于大中二年。通过描绘自己在巴山秋雨之夜霎那间的思想活动,表现了思念妻子、渴望北归的情绪。前两句通过问答和典型环境的描绘,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绵绵思念之情。后两句紧扣“夜雨”,另辟新境,遥想他日重逢,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都将成为剪烛夜谈的资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感情浓烈,语言朴素。巴山夜雨,反复使用,前后意境迥然不同,增强了缠绵深婉的情致。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的成语即源于此。


名诗《夜雨寄北》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 此为作者在巴蜀时寄给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故称“寄北”。

【诗大意】 你问我归家的日子,我还无法预期;巴山的夜雨下个不停,涨满了秋池。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同坐窗前、共剪烛火;追述今日夜雨声中对你的怀念之事。

【赏析】 这首小诗是李商隐宦游至巴蜀时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绵绵不绝的秋雨不断敲打着诗人客居的驿馆,也不停地唤起长夜不眠的游子思乡的情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苦和渴望团聚却又身不由己的悲哀汇合在一起,溶铸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一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扣住 “寄北”的主题,回答远方妻子的问讯。妻子写信询问归期,显然是希望宦游在外的丈夫能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这当中所包含的深深思念,诗人当然体会得出来。然而,客居他乡,自己又何尝是心甘情愿。恰如一句词所言: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古往今来无穷的离恨,大多是为命运驱使、身不由己。所以诗人无奈地答道: 你问我何日归家,我自己也无法预期。这一茫然的回答,将羁旅之愁、人生之慨不留痕迹地表达了出来。

接下来,诗人宕开一笔,向妻子描述了此刻巴蜀的景色:“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颇具匠心的一句。乍看上去这句诗似与上句并无联系,而实际上,这正像电影艺术中烘托气氛的空镜头,将首句中包含的愁思无限放大。绵绵密密的秋雨笼罩夜空,将秋池涨满,这不正是诗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的形象体现吗? 古人云:“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六一诗话》),这句诗正实现了这一境界。

接下来,诗人以十分新奇的构思,巧妙地向妻子传递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安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未来景象:“历经磨难的诗人终于回到了妻子的身旁,共坐窗前,倾诉衷肠。说不完的思念之情,从那频剪烛花的动作中生动地被形容出来。这时候夫妻二人在团聚的欢乐之中,回顾了昔日盼归而不能归,在夜雨声中受离别煎熬的痛苦,那孤独的余痛更衬托出团圆时的欣慰。诗人写出这样美好的憧憬,正是在向妻子曲折表达他那同样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任何虚幻的想象都是现实情景的一种折射,也都是现实匮乏的一种补偿。这“却话”的场面恐怕早就是诗人梦魂萦绕的了。从另一角度讲,诗人将这美好的未来描绘出来,也是为了让妻子在失望中看到希望。今夜是苦,但这苦在重聚时将成为佐欢的话题,到那时不是更值得人回味吗?

四句小诗,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虚实相生,真正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


《夜雨寄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寄北:寄赠北方的妻子。君:指作者的妻子。巴山:指大巴山。在四 川、陕西、湖北三省的交界处。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剪……烛:蜡烛点得时间长了,会结出烛花,使光线变暗。所以需要剪去 烛花。形容谈到很晚。却话:再谈。

【大意】你询问我回家的日期;可是,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啊! 今夜,我独自一 人留宿在荒凉的大巴山下,听着窗外的秋雨声;冰凉的雨水涨满了秋天 的池塘,恰似我满腔的愁绪。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在家中的西窗下, 同你共剪烛花,畅叙今夜人各西东的离别之情呢?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11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