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毛翅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毛翅目

Trichoptera。通称石蛾(成虫)、石蚕(幼虫)。昆虫纲、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厄尔默(G.Ulmer,1903)等以雌雄下颚须节数异同分为同须亚目和异须亚目。马丁诺夫(А.В.Мартынов,1924)及罗斯(H.H.Ross,1967)等则根据下颚须第五节的再分节或不分节,分为环须亚目和完须亚目,3或4个总科,23~34个科不等。世界已知约5 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记录418种。
形态 如图所示,头小,背面平或中部隆起,常具瘤状突起。复眼大,左右远离,单眼3个或缺如。触角长,丝状,多节,基部数节较粗大。咀嚼式口器,唇基侧片常存在;上颚发达,退化或缺如;下颚须4~5节或2节,下颚外颚叶小或无,无内颚叶,常具两个大的瘤状突起;下颚须3节。翅2对,翅脉近于假想脉序,翅膜与翅脉上密布毛或鳞片。前后翅以翅轭、臀褶或钩相连结。足较细长,适于疾走;胫节具中距和端距;跗节5节;爪一对,具爪间突或一对爪垫。腹部10节,第五节有时特化,形成体侧囊或细长突起。雌虫第八节具下生殖板;雄虫第九节具一对1~2节的尾须(或抱器)与一对侧突。第十节退化,有时具一个背突和一对肛门附器。胸部气门2对,腹部8对,马氏管6条;化蛹时唾腺变成丝腺。



毛翅目Rhyacophila fenestra成虫前后翅脉序(仿H.H.Ross)


幼虫蠋型或衣鱼型。头小,两侧各有小眼6个;触角4~5节,刚毛状,有时末端具一端毛及两个大形感觉器。口器发达;足短粗,生有适于游泳的毛和刺,基节大,跗节一节,爪单一而长,腹部末端具一对尾钩或尾足,居住在巢室内。第一或第二龄具鳃,多为丝状气管鳃,有的种类尾端具血鳃。无鳃的种类以体壁呼吸,一般无气门。唾腺2对。丝腺甚大,占体前方的大部,吐丝孔在下唇前缘中央。
习性 成虫白昼或夜间活动。幼虫水生,少数在咸水内发育;Enoicyla属的幼虫则为陆栖,生活于树木基部的苔藓内。雌虫产卵于水底、水中岩石或植物上或悬于水面。多数种类幼虫吐丝筑成巢筒,或以沙石为巢,或依石面筑巢,或蛀入枝条木片中;亦有筑成漏斗状、袋状的浮巢固定一端,在水中悬浮,幼虫常以钩状尾足钩附巢筒,露出头胸觅食,如受惊扰则缩入巢中。幼虫部分为植食性,取食藻类,部分为肉食性,取食小的甲壳类与摇蚊、蚋的幼虫,或秋季植食,春夏肉食。蛹具明显的上颚、触角和翅芽,足游离,将近羽化时匍匐或游至水面或伏在其他物体上,成虫以上颚破巢而出。
幼虫为淡水鱼的食饵,少数种类为害水稻苗根。

毛翅目Trichoptera

昆虫纲,有翅亚纲。俗称石蛾,幼虫称石蚕。包括纹石蛾科、长角石蛾科和角石蛾科等20多科。成虫小至中型,淡黄、灰褐或黑褐色,外观似小蛾。体、翅被毛,少数种翅面具散生或聚成条、块状的鳞片。咀嚼式口器,不发达;触角长丝状。全变态。幼虫生活于清洁的水中,除3对胸足外具1对带钩的臀足。幼虫常用砂石或枯枝等与丝质缀合,筑成各种形状的可移动巢匣或一端固定的漏斗状浮巢,匿居其中。取食藻类、植物碎片;有的也具有肉食性,捕食水生小虫。石蚕可作淡水鱼饵料,少数如银纹长角石蛾(Se-todes argentatus Matsumura)为害稻根。欧美及日本已广泛用作监测水质的指示生物。本目世界已知超过7 000种,中国已记载600余种。许多种分布极普遍,如柯隆侧枝纹石蛾(Hydropsychecolumnate Martynov)等。

角石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