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啼笑因缘》的出版与反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啼笑因缘》的出版与反响 《啼笑因缘》的出版与反响1929年秋,张恨水应严独鹤之约,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啼笑因缘》。1930年3月17日至11月30日,小说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快活林》(严独鹤编)。12月初,又由三友书社出版一万部。作品问世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1931年4月28日, 《新闻报》发表绿云馆主和小青的文章,对它极力推崇。同年由严独鹤改编为电影剧本,并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成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以后又曾被改编为话剧、沪剧、京剧、评弹、北京曲剧、京韵大鼓等,原作也多次再版,至1949年,共出了二十版。同时,又有许多读者纷纷来函要求作续,坊间则陆续出现佚名的《反啼笑因缘》、《续啼笑因缘》等书。为正视听,张恨水只好改变初衷,于1933年在三友书社出版《啼笑因缘续集》。但由于反映了民众抗日的内容,被东北日伪当局禁止。该作品也引起新文学工作者的注意。1935年,夏征农撰文指出: “《啼笑因缘》无疑是最能把中国复杂的社会错综地表现出来的一部著作。然而,它所把握的,所描写的,都只是这一社会的浮雕,消极的、歪曲的、杂乱无章的,形成一种偶然的凑合,给小市民一些暂时的快感,无力补助社会。”(《谈<啼笑因缘>——答武臣君》)茅盾则认为“小说在技巧方面,在章回小说的改良方面,还是有益的”, “内容也有暴露”(转见张恨水《一段旅途回忆》)。 ☚ 关于《小小十年》的论争 “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小说创作倾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