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雎不辱使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雎不辱使命》[原 文] 秦王①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寡人③欲以(4五百)里之地易⑤安陵,安陵君其⑥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⑧,以大易小⑨,甚善;虽⑩然(11),受地于先王(12),愿(13)终(14)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15)。安陵君因(16)使唐雎使于秦(17)。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18)寡人,何也?且(19)秦灭韩亡魏,而(20)君以(21五十)里之地存者(22),以(23)君为长者(24),故不错意(25)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26)于(27)君,而君逆(28)寡人者,轻(29)寡人与(30)?”唐雎对曰:“否,非若是(31)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32千)里不敢易也,岂直(33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34)怒,谓唐雎曰:“公(35)亦尝闻天子之(36)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37),伏(38)尸百万,流(39)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40)怒乎?”秦王曰:“布衣之(41)怒,亦(42)免冠(43)徒(44)跣(45),以头抢(46)地尔(47)。”唐雎曰:“此庸夫(48)之怒也,非士(49)之怒也。夫(50)专诸之刺王僚(51)也,慧星袭(52)月;聂政之刺韩傀(53)也,白虹(54)贯(55)日;要离之刺庆忌(56)也,仓(57)鹰击于殿上(58)。此三子(59)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60)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61)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62),今日是(63)也。”挺(64)剑而起。 秦王色挠(65),长跪(66)而谢(67)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68)矣:(69)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70)以(71)有先生也。” [注 释] ①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②谓……曰:对……说。③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或士大夫对自己的谦称,唐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称寡人。④以:用。⑤易:交换。⑥其:副词,用在句中表示猜测、希望、劝勉、命令等语气。可译为“大概、希望、可要、一定”等。⑦许:许诺,答应。⑧惠:恩惠。⑨大、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大、小面积的土地。⑩虽:虽然。(11)然:如此,这样。(12)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状语后置。于,从。先王,死去的前辈君王。(13)愿:希望。(14)终:永远。(15)说:通“悦”。(16)因:于是,就。(17)使于秦:即“于秦使”,状语后置。于,介词,到。使,出使。(18)听:听从。(19)且:连词,再说。(20)而:转折连词,然而,可是。(21)以:介词,凭借。(22)者:助词,用在上一分句末,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下一分句解释原因。(23)以:介词,把。(24)长者:年老的人,这里指有道德的忠厚的人。(25)错意:即“措意”,放在心上。错,通“措”,放置。(26)广:形容词用如使动词,意为“扩大”。(27)于:介词,给。(29)轻:轻视,形容词用如动词。(30)与:同“欤(yǘ)”,疑问语气词。(31)若是:如此,像这样。(32)虽:即使。(33)直:副词,但,仅,只。(34)怫(fú)然:盛怒的样子。(35)公:您,敬称。(36)之:取消“天子怒”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闻”的宾语。(37)之:取消“天子怒”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成为表时间的状语。(38)伏:使……倒下,使动用法。(39)流:使……流,使动用法。(40)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它充当“闻”的宾语。(41)之:取消“布衣怒”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成为表时间的状语。(42)亦:仅仅,只是。(43)免冠:脱掉帽子。免,脱掉。(44)徒:光着。(45)跣(xiǎn):赤脚。(46)抢(qiāng):碰,撞。(47)尔:通“耳”,罢了。(48)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夫,成年男子。(49)士:先秦时含义较复杂,先指未婚男子,奴隶主贵族中最下层,又指武士、勇士、义士、读书人。这里是指有志气有胆识的好汉。(50)夫(fú):发语词。(51)专诸之刺王僚:当专诸刺王僚的时候。之,取消“专诸刺王僚”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时间状语。专诸,春秋时的吴国人。王僚,吴国之君。公子光想杀僚自立为君,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52)袭:奔袭,侵扰。(53)聂政之刺韩傀(guī):当聂政刺韩傀的时候。之,取消“聂政刺韩傀”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时间状语。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又名侠累,是韩国的国相。韩国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派聂政刺杀了韩傀。(54)白虹;白气。(55)贯:直冲。(56)要(yāo)离之刺庆忌:当要离刺庆忌的时候。之,取消“要离刺庆忌”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时间状语。要离,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刺王僚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又派要离把他杀了。(57)仓:通“苍”。(58)击于殿上:即“于殿上击”,状语后置。击,扑打。(59)子:对男子的美称。这里可译为好汉。(60)休祲(jǐn):休,吉兆;祲,凶兆。休祲,偏义复词,词义在“祲”上,即上述的(三种)凶兆。(61)必:果真。天下:天下人。(62) 缟 (gǎo)素:白色丝织品,借指孝服。这里用如动词,穿白戴孝。(63)是:此,这样。(64)挺:拔。(65)色挠:脸上显出屈服的表情。色,脸色。(66)长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耸身挺腰,显得比坐着时长了些,所以叫长跪。(67)谢:道歉。(68)谕:同“喻”,明白。(69)夫(fú):发语词。(70)徒:副词,只。(71)以:介词,因,由于。 [译 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纵横五百里的地方换安陵,安陵君(您)该会答应我吧。”安陵君说:“(承蒙)大王加恩,用大来换小,真是太好了。虽然如此,可是(我是)从先王(那里)继承来的封地,总想终身保住它,不敢(同别人)交换。”秦王很不乐意。于是安陵君派了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换安陵,安陵君不顺从我,(是)什么原因呢?再说,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着(方圆)五十里的国土保全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个忠厚老实人,所以才不介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请求给安陵君扩大地盘,可是安陵君却拒绝了,(是)小看我吧?”唐雎回答说:“不,不像(你所说的)这样呀。安陵君从祖先(那里)接受来的国土,(自然要)守住它,即使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调换,岂只(是方圆)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帝王发怒的情况吗?”唐雎说:“我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让倒在地上的尸体成百万,让血水流到千里(之外)。”唐雎问:“您曾听说过百姓发怒的情况吗?”秦王说:“百姓发怒的时候,只不过摘掉帽子,光着脚丫子,用头去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时的情况,并不是有志气有本领的人发怒的作为。专诸刺吴王僚时,慧星的尾光扫过了月亮;聂政刺韩傀时,(有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庆忌时,(发生了)苍鹰撞到殿上(的怪事)。这三位好汉,都是普通的百姓,心中的怒气(还)没发作,(就有)凶兆从天而降,连同(今天的)我(恐怕)将成为四个了。如果好汉真的发怒了,伏(在地上的)尸体(不过)两个人,流血(不出)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得)穿白戴孝。今日(就是)这种(情况)啊。”他边拔宝剑边站了起来。 秦王的脸上显出了退畏的神色,直起身来(向)唐雎道歉,说:“先生您坐下!哪里(严重)到这地步!我明白了:韩国、赵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着(方圆)五十里的国土存在至今,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鉴 赏] 这个故事记叙了秦王以易地为名妄图夺取安陵,安陵君不甘屈服,派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唐雎临危受命、机智沉着、坚强无畏的可贵品质。 文章一开头交代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的原因——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而安陵君却愿“终守”自己的国土。秦国表面上是“以大易小”,实质上是“以大吃小”,话虽只多,但秦王恃强凌弱、凶狂狡诈的嘴脸已暴露无遗,暗示着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不但任务艰巨而且很危险,为下文唐雎不辱使命作了有力的衬垫。 从第二段开始,文章集中写唐雎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秦王见到唐雎,果然盛气凌人地向安陵君提出质问,并继续以“加惠”于安陵的口吻,指责安陵君不识抬举,竟然敢于“轻”视自己。面对这种以势压人的骄横态度,唐雎沉着、镇定、大义凛然,据理反驳,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秦王受挫后,恼羞成怒,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争来威吓对手。唐雎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先举出专诸、聂政、要离三侠士行刺权贵者的史实震慑对方;再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后果警告秦王;接着“挺剑而起”,显示出要与暴虐的秦王同归于尽的决心。迫使色厉内荏而又理亏的秦王“长跪而谢”,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唐雎不畏强暴,有智有勇。他的作为体现了“不辱使命”这一中心。 全文结构缜密,首尾简略地交代故事的缘由和结果,中间两段细致地描写唐雎与秦王的斗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是本文另一显著特点。全篇几乎都是对话,写得非常精采,不但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尤其是唐雎最后的一段话,义正辞严,步步紧逼,声调铿锵,极有气势,怎不让人击节赞赏。 字数:3864 [作者及作品简介] 《战国策》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②使人谓安陵君③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④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⑤,以大易小,甚善;虽然⑥,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⑧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⑨,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⑩?”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11)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12)怒,谓唐雎曰:“公(13)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14)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15),以头抢地尔(16)。”唐雎曰:“此庸夫(17)之怒也,非士(18)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19)也,彗星袭月(20);聂政之刺韩傀(21)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22)也,仓(23)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24)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25),长跪而谢之(26)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27)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唐雎(jū)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辱没国君交给他出使秦国的任务。唐雎,也作“唐且”。 ②〔秦王〕赢(yíng)政,即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国是当时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魏襄王时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加惠〕赐予恩惠,给以好处。加,施。 ⑥〔虽然〕虽是这样。 ⑦〔说〕通“悦”,高兴。 ⑧〔错意〕置意,放在心上。错,通“措”。 ⑨〔请广于君〕请求给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⑩〔与〕通“欤”,表示询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11)〔直〕通“特”,仅,只。 (12)〔怫(fú)然〕勃然大怒的样子。 (13)〔公〕您。对人的客气称呼。 (14)〔布衣〕普通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徒跣(xiǎn)〕光着脚。 (16)〔尔〕这里同“耳”。相当于“而已”、“罢了”。 (17)〔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8)〔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9)〔专诸之刺王僚〕专诸,春秋时代吴国人。王僚是吴国的国君。公子光想杀僚自立,就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他。 (20)〔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本是自然现象。这里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旧时代的迷信说法。 (21)〔聂政之刺韩傀〕聂政,战国时代齐国人。韩傀(一名侠累)是韩国的国相,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派聂政把韩傀刺杀了。 (22)〔要(yāo)离之刺庆忌〕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把他杀了。 (23)〔仓〕通“苍”。 (24)〔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25)〔色挠(náo)〕脸上显出沮丧的样子。挠,屈服。 (26)〔长跪而谢之〕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耸身挺腰,身体看去比坐着长了一些,所以叫长跪。谢,即道歉的意思。之,指代唐雎。 (27)〔谕〕通“喻”,明白,懂得。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地方来换小的地方,这种美意确是很好;虽然如此,但我是继承先王的封地,希望始终守着它,不敢拿去交换。”秦王很不高兴。为此,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可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再说,我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而你安陵君能够凭着五十里地存在着,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你们的主意呵。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安陵君居然拒绝我,这不是瞧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儿继承了封地,并守护着它,您纵使拿一千里地方他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听说过帝王发怒的情形么?”唐雎回答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帝王一发怒,就会倒下百万尸首,流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的情形么?”秦王说:“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脱掉鞋子,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您这是说庸人发怒,不是说勇士发怒。你瞧,专诸刺杀王僚,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一道白虹横贯太阳;要离刺杀庆忌,老鹰扑击在宫殿上。这三位先生,都是老百姓当中的勇士。他们心里的忿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现在再加上我,将有四个人了。如果勇士真的发了怒,那么死的将会是两个人,流血只在五步之内,使天下的人都穿白戴孝,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他就拔了剑起立上前。 秦王脸上显露出沮丧的样子,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请坐!何必闹到这个地步! 我现在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只有五十里地的安陵国倒能够存在,就因为有了先生您啊!” 字数:2306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23-226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