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变》
会变时,你也变连我也变, 你变针,我变线,与你到底牵连, 再变个减妆儿,与你朝朝见。 你变个盒儿好, 我变个镜儿圆, 千百样变来也,切莫要变了脸! ——明·冯梦龙辑《挂枝儿》 本篇以“变”,反映了情侣们如何机变灵活地避免封建势力的干预,坚持自由爱情。 在封建社会,自由爱情虽然是不合法的,但它却不是封建势力所能禁锢得了的。这首情歌中所说的“变”,就生动地反映了情侣们如何变换着花样,来坚持不懈地捍卫和追求自由爱情。所谓“你变针,我变线,与你到底牵连”,说明他们的相爱,就如同针不能离开线、线不能离开针一样,永远“牵连”在一起。“再变个减妆儿与你朝朝见,你变个盒儿好,我变个镜儿圆。”这说明他们的爱情进一步发展了。减妆儿,即梳妆用的镜盒子,是人们每天梳头要“朝朝见”的。 “盒儿好”与“镜儿圆”,正是情投意合、夫妇团圆的象征。“千百样变来也,切莫要变了脸!”最后这一句,既是对情人的叮嘱和忠告,又反映了作者的忧虑和耽心。 通篇句句离不开一个“变”字,把一对青年男女那种机变伶俐的性格,刻画得既十分生动活泼,又具有俏皮、幽默、风趣的特色。句句全用的比喻,没有一句直接写爱情,而又无一句不在写爱情,使这首情歌显得非常富有独特的情趣和韵味。 这首民歌影响深远。在清代无名氏辑的《新镌南北时尚万花小曲·劈破玉》中有一首题为《会变》的民歌,只有个别字的删改。如第二句删掉了“与你”二字,成为“你变针,我变线,到底牵连”;最后一句把“也”字改成“哥”字,改为“千百样变来,哥! 切莫要变了脸!”这显然是属于明代《挂枝儿·变》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它变得更好了,尤其是最后一句“也”字改成“哥”字,仿佛如闻其声,极为传神、动人。 《变》《变》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新小说家布托尔(1926— )的名作。意大利打字公司巴黎分公司经理德尔蒙对妻子感到厌倦,意欲分居,并已经为在罗马法国使馆工作的情人赛西尔找到了工作。因此瞒着别人,乘三等车去罗马告诉她这个消息。但随着车轮的转动,他的内心也不平静了,他寻思刚离家时的情景,逐渐地又设想,到了罗马后与情人相见,新生活即将开始,即将吸进一大口属于未来的空气、一大口即将来临的幸福。继而回想起几次同妻子、情人的旅行,追述了在车上如何同赛西尔相识,在罗马如何与她交往终于相爱,以及赛西尔来家同妻子见面,种种出人意料的情况。最后慢慢地意识到赛西尔来巴黎是不恰当的,还是不去看她为好。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突破了创作上的传统观念,不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取胜,而是以写法新颖和按心理活动节奏安排作品结构为其主要特征。第一,以第二人称作为主人公的称呼,这就把读者也引进了书中,如同作者一样随主人公一起去旅行,一起去观察、思考、焦虑,直到恍然大悟。读者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第二,心理时间代替了物质时间。书中写主人公随着火车动静,时而想到将来,忽而又回忆过去。在主人公的脑海里,现在、未来、过去是相互渗透或重叠的;第三,超脱空间的限制。就主人公活动的范围来说,他自始至终是在车上,可是他的意象空间却是广阔的:巴黎—罗马—车厢,因此我们不只是看到了沿途的风景,天气的变化,而且还欣赏了罗马的教堂、古迹、废墟;第四,故事情节断裂式的发展,任何一个情节包括主人公同赛西尔认识,交往,相爱的经过都不是在一次回忆中完成的,往往故事叙述到最吸引人时,猝然转到写车厢中人物或预想将来或追忆过去,这样断续地把一个情节截成几段,安排在若干不同的时候去写,以致情节总是无头无尾的,第五,人物脸谱模糊,主人公虽然有名有姓,但他的相貌,性格,成长过程一概不清楚,他只是一个朦胧的影子,第六,文章句子的长短取决于情节。每当写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时,因为从一个意念转到另一个意念,转来转去,句子拉得很长,这说明思想内容同语言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以上各点,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的主题就是书名所包含的意义:变。时空在变,生活在其间的人物也在变,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在变。主人公对赛西尔的爱情也因为有没有罗马,离开不离开罗马而起变化,经过一场精神上的曲折反复之后,发现在巴黎时的决定需要改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