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乡子》(欧阳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乡子》(欧阳炯)

欧阳炯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欧阳炯的《南乡子》共八阕,见于《花间集》。《栩庄漫记》说:“欧阳炯《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磬同音者矣。”这首《南乡子》格调淡雅,给以秾艳香软为特色的《花间集》,吹进了阵阵清风。

一般词的起句,多为景语或情语,这里的“画舸停桡”却以叙事领起,且很自然,此不多见。紧接着的“槿花篱外竹横桥”,是停船后船上人所见的一幅风景画。画面上的主体近似马致远《天净沙》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但衬托物不是萧索的“枯藤老树昏鸦”,而是斜横的翠竹,着花的槿篱,色彩鲜艳,充满生气。“槿花”是落叶灌木,高七、八尺的槿所开的花,有红、紫、白等鲜艳的颜色,朝开暮落。槿叶有齿牙,故多种以代篱笆,叫做槿篱。

上两句用平韵,是静态的描写,见景而不见人。下面三句换仄韵,转为动态的描写,是一幅风俗画,主要是展现人的活动。动静结合,变化巧妙。“水上游人沙上女”的“水上游人”,就是“停桡”的“画舸”上的人,当为男性。“水上游人”和“沙上女”,从下文可知,不是互不相干的,他们在相互搭话,而且可以想见其谈话是非常投机的,气氛是十分融洽的。究竟谈的什么内容呢?词人没有明说,但必然是由不经意地打招呼,再泛泛闲聊。再深入交谈的,而且很可能出于彼此的吸引,表达或暗示了对对方的爱悦之情。“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主语省略了,应是“沙上女”。可能是“水上游人”问她的住址,她停步回头来作答;也可能是“水上游人”并未询问,她已去了又主动地停步回头把住址指着告诉“水上游人”。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表现出“沙上女”的开朗、活泼、好客、多情。她的“回顾”一笑,是发自内心的,是欢欣的,必然也是迷人的。“笑指芭蕉林里住”,意在欢迎、邀请“水上游人”到家作客。“芭蕉林”一“指”可见,说明相距甚近。“住”此芭蕉林里,说明“沙上女”不是渔家女,不是商女,而是一个村姑。“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九个字而已,不仅这“沙上女”已经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了,而且能让读者去遐想这“水上游人沙上女”的未来。真是余味无穷,不能不令人叹服作者高超的技艺。

有人注释此《南乡子》时,引用李白的《陌上赠美人》诗: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单就指其家这一点来看,确实极近似,但其他方面皆不相同:背景,一在都会,一在江上;人物,一为骏马骄行的狂士与家住红楼的美人,一为江上的游人与芭蕉林里住的村姑;情节,一为忽见美人,鞭马追逐,一为邂逅相遇,偶然相识;风格,一为绮丽雄放,一为清新淡雅。对读一下,不无好处,但绝不能说此《南乡子》词是沿袭彼《陌上赠美人》诗的,更不能因此而抹煞了此《南乡子》对南国“写景纪俗”的意义。

飞卿(当为欧阳炯)《南乡子》八阕,语意工妙,殆可追配刘梦得《竹枝》,信一时杰作也。凉熙己酉立秋,观于国史院直庐,是日风雨,桐叶满庭,放翁书。

(陆游《跋金奁集》)

隐隐闻村落中娇女声。(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一)

写蛮乡新异景物,以妍雅之笔出之。较李珣《南乡子》词尤佳。(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南乡子》(欧阳炯)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唐宋词选 - 可可诗词网

《南乡子》(欧阳炯)

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作者所填《南乡子》共八阕,这是其中之六。“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是一幅静态的写生画。“南中”,如同说南国,就这阕来看,指的当是南粤。“路入南中”,是说,一路行来,已经进入南国。进入南国以后,所见的景色必然是纷繁复杂的,词人所写的只是给他印象最深、最能代表南国风光的物象,这就是“桄榔叶暗蓼花红”。“桄榔”,亦称“砂糖椰子”,其叶为深绿色。这里不说“绿”,而用“暗”字,是说叶色浓。“蓼”是一种草本植物,种类很多,这里可能指红蓼,多生长在水乡泽国,唐人“秋水鹭飞红蓼晚”,“红蓼花寒水国秋”等诗句可证。桄榔与蓼花的高大与矮小,绿叶与红花,幽暗与明朗相互映衬,给读者以自然景观对比强烈的新奇感。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这三句由静态转而作动态描写。一阵微雨之后,天气分外清新,于是两岸的人家都从房屋里走出来活动了。词人可能是由水路“入南中”的,所以看见的是两岸的情景。其他活动,皆不留心,最吸引词人注意力的是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收红豆”的场面。“红豆”,亦名相思子。王维《相思》诗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词人这时看到的在相思树底下采撷红豆的是南国姑娘,对这南国姑娘,他不写其容颜,不写其体态,不写其服饰,却写其“纤纤抬素手”,这是由于他这时的视觉只集中于“收红豆”,同时也由于相思与女子是密不可分的。“纤纤抬素手”化用《古诗十九首》中的“纤纤擢素手”。“纤纤”,在这里是形容南国姑娘手的柔细,“素”,是形容南国姑娘皮肤之白净。韦庄《菩萨蛮》中的“皓腕凝霜雪”,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树底纤纤抬素手”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动人春色不须多”,有了这一句,全词便一下活了起来,充满了生气。而且这一句“有言外不尽之致”,不仅令人感到“收红豆”的南国姑娘的音容笑貌的妍丽,还可以联系到王维的《相思》而引出更多的遐想。

好在“收红豆”三字,触物生情,有如此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南乡子》(欧阳炯)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唐宋词选 - 可可诗词网

《南乡子》(欧阳炯)

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这阕词真象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风景短片,持摄影机的正是在归路上的词人。有人说这归路是与一条河曲折并行的陆路,我们以为亦可以理解为就是这一条河,是水路,而持摄影机的词人是站在船上观赏、拍摄的。这是词人八阕《南乡子》的第三阕。第二阕有“画舸停桡”,“水上游人沙上女”的句子,第六阕有“两岸人家微雨后”的句子,行走的不都是水路,观赏点不都在水上吗?这一阕怎能必其为陆路呢?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是远景,由两个镜头组成:先是角度微俯拍摄下的漫长的河岸和平坦的沙滩;后是角度微仰拍摄下的西斜的红日和明亮的晚霞。这一远景,物象不多,空间甚大,近于“长河落日圆”的开阔,但因多了银白的沙滩,浓浓淡淡的红色的晚霞,以及可以想象得出的碧绿的流水和蔚蓝的天空,色彩极其明快绚丽,又颇柔和,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自然,充满了魅力,简直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

“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是近景和特写。一只孔雀飞进画面,停歇下来,悠然地走向水边。水中出现孔雀的身影,它正在临水照影,自我欣赏其金翠尾。看见“行人”向自己的方向走来,孔雀也毫不惊恐,似乎觉得这人是“认得”的,依然毫不在意地照影自怜,并不飞去。

前两句的远景,别处可见。后三句的近景和特写,则是南国特有的景象。我国的孔雀只产于云南边境,词人所摄取的,恐怕就是这一带的风光吧?

吟咏孔雀这美丽的珍禽的词,《花间集》中还有孙光宪的《八拍蛮》和李珣的《南乡子》。孙词说: “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李词说: “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迎日舞。”写的只是孔雀羽毛的美和形态的美,而这词所写的不止于羽毛的形态,而重在表现孔雀的神情,所以更生动,更有韵味。

说惊起者浅矣。(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