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卖柑者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①,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②?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洮洮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③?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④?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⑤。 观其坐高堂, 骑大马, 醉醇,而饫肥鲜者⑥,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⑦。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①杭: 即今杭州。②笾 (bian)豆: 古代宴会或祭祀时用来盛食品的容器,竹制的叫笾,木制的叫豆。瞽(gu):盲人。③虎符: 即兵符,古代用来调遣军队的凭证。皋比 (pi): 即虎皮。洸(guang) 洸: 威武的样子。干城: 指保卫国家。干,盾牌。城,指城墙。孙、吴之略: 孙武、吴起的谋略。孙,指孙武,即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吴,指吴起,战国时期的卫人,著名的军事家。④峨: 高耸的样子。长绅: 腰上系的长带。高冠、长绅是古代官员的装束。伊、皋之业: 指伊尹、皋陶的功业。伊,指伊尹,商时的贤臣,曾辅佐商汤讨伐商桀。皋,指皋陶(yao),相传为舜时的贤臣。⑤法斁(du):法制、纲常败坏。 斁, 败坏。坐糜/CRFDPIC/R200712007/R200712007.0518.22.22.bmp粟:白白耗费粮仓里的粮食 糜, 耗费。 廪,公家粮仓。⑥醇 (nong): 指味道醇厚的美酒。饫(yu):饱食。⑦东方生: 指东方朔, 汉武帝时的近臣,字曼卿,以滑稽多智而著称。 【译文】 杭州有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很会贮藏柑橘,他的柑橘经过一冬一夏之后也不会腐烂,拿出来依然光鲜,质地像玉一样,柑皮金光灿灿。可是,剖开后就发现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一样。我感到奇怪,问他: “你卖出去的柑橘,是供人们盛放在笾豆里用来供奉神灵,让人们拿去招待宾客,还是炫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子和瞎子呢? 你这样骗人也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 “我卖这样的柑橘已有很多年了,我就是依靠它来养活自己。我卖人买,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意见,而你难道有什么不满吗? 世上骗人的事可多了,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 我的先生,您也不想想看,当今那些佩戴虎符、端坐虎皮交椅的人,外表威威武武像是保家卫国的样子,他们果真能拿出像孙武、吴起那种谋略吗? 那些峨冠博带的高官,气宇轩昂,像是朝廷的栋梁之材,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勋吗? 盗贼四起,他们不知道防御; 百姓穷困他们也不知道去救民水火; 官吏作奸犯科,他们也不知道去禁止;纲常败坏而不知整治; 白白耗费公粮却不知耻。你看他们,坐高堂骑大马,醉美酒,享美食,哪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气势显赫而不可一世的样子?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如金玉、腹中满是败絮呢! 现在您却对此熟视无睹,却来挑剔我柑橘的毛病!” 我默默地无话可说,回来后细细体会他说的话,觉得他很像东方朔那样一类滑稽多智、能言善辩的人物。莫非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而借柑橘来讽刺世俗? 【鉴赏】 本文是一篇有名的寓言性散文,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通过卖柑者的言论,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柑橘喻元末社会之欺世盗名者,尤其是那些佩虎符、坐皋比、峨大冠、拖长绅的身居高位者。作者愤世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刘基本人经历过元末社会大动乱,对家国乱离、生民涂炭多耳闻目见,于社会动乱之源亦深有体会和认识,故卖柑者言,寄托遥深,非仅为愤世之意。 字数:1596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518-519页. 《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①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②,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③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④,果能授孙、吴之略⑤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⑥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⑦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饫肥鲜者⑧,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⑨。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约写于元末作者归隐之前、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之际。刘基对元末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故以“满腔愤世之心”,写下这篇刺世短文。 作者入手擒题,道出杭州卖柑者及其“善藏柑,涉寒暑不溃”,进而着意渲染了柑外表色泽的美艳——“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并进一步说明柑因此而“贾(同“价”)十倍,人争鬻之”。这些皆为下文伏笔。接着笔锋陡转,一语道破柑的本来面目: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由此,柑的金玉其外与败絮其中形成了强烈对比。作者惊讶之余,责问卖柑者:所卖的柑是用来盛在笾、豆之中祭鬼敬神、供奉宾客呢,还是炫耀其外表以愚弄蠢才和没有眼力的人呢?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甚矣哉为欺也!”前面的两个问句已造成气势,咄咄逼人,最末倒装句式的运用,语气更强,点出“欺”字,导出卖柑者的论辩,有抛砖引玉之妙。 卖柑者并不忙于为自己辩解,而是先讲“生意经”,说做这种生意来养活自己已非三年两载,而且买卖各得其宜,彼此从无怨言。进而反问作者: “难道到你那里就不满足了?”顿然以守为攻,变被动为主动,一问紧接一问,似旨在说明“为欺者不寡”,亦须见惯不惊。其实又是在借题发挥,辛辣地讽刺了欺世盗名之徒。而最妙的是,于暗中将柑与为官者作了类比,说那些“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饫肥鲜者”,表面上“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不都正是金玉其外的表现吗?而其实际上“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更说不上有“孙、吴之略”、“建伊、皋之业”,又恰好反映他们的表里不一,败絮其中。文章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文恬武嬉的群丑图,于“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鲁迅《什么是“讽刺”?》)事中孕育出讽刺的生命。最后还让卖柑者指责作者: “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咄咄逼人。全文以作者的真切感触作结。最末的“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自是明知故问,意在提醒读者本文旨在愤世嫉邪,托柑以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卖柑者言》以其深刻的现实性见称,同时在语言艺术上也颇具功力。如文中作者的一“怪”,卖柑者的一“笑”,揭示内心情感,突现人物形象。特别是那段妙语联珠的议论,一连串整齐而又跌宕的反问、排比句式,夹杂着众多的语气词(如“洸洸乎”的“乎”)、否定词“不”,以及连词“而”,句句紧逼,层层深入,一气呵成、掷地有声。这些便造成了文章的气势,读来不绝如缕。更不必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高度精粹的语句,则早已成为成语,广为人知。同时,《卖柑者言》还采用了设辞问答形式,而问与答又并无明显界限。问话多半问得新奇突兀,引人入胜;答话则又伴随有尖酸的反诘,形象的描绘,巧妙的比喻,笔势腾挪,实有孟子散文的浩气逼人,感情充沛;以及《韩非子》的鞭辟入里,峭拔犀利;同时,又不乏柳宗元文风的渊放警策,讽谕得体。无论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类比的运用,以及以民风讽世的写法,都明显受到《捕蛇者说》的影响。 此外,卖柑者的形象塑造也引人注目。他的玩世不恭,同流而不合污,给人印象至深。作者将之比为滑稽多致、巧言善讽的东方朔,又设问: “岂其愤世疾邪者也?”(按东汉赵壹有《刺世疾邪赋》)其实,这一寓言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全文不过是借人物之口来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而已。卖柑者所指出的盗起、民困、吏奸、法,正是对元末社会问题的高度概括,实非等闲之辈所能轻言的。 字数:2248 秦岭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卖柑者言》
明·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②。出之烨然③,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④。 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⑤、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⑥也?甚矣哉,为欺也⑦!”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洗洗乎干城之具也⑧,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⑨?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⑩而不知理;坐糜廪粟(11)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12)而饫(13)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14)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①选自《诚意伯文集》,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南田武阳村人。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善文章,有《诚意伯文集》。本文是针对元末腐败弊病而写的。 ②〔涉寒暑不溃〕涉,经过;溃,腐烂。 ③〔烨(yè)然〕灿烂的颜色。 ④〔败絮〕破棉絮。 ⑤〔实笾(biān)豆〕实,动词,盛。笾豆,古代用竹编的实器,用以盛果品。 ⑥〔衒(xuàn)外以惑愚瞽(gǔ)〕故意显耀,欺骗傻子和瞎子。衒,炫耀。瞽,瞎子。 ⑦〔甚矣哉,为欺也〕太厉害啊!你这骗人的办法。 ⑧〔今夫佩虎符、坐皋比(gāopí)者,洸洸(guāngguāng)乎干城之具也〕佩虎符、坐皋比者,指带兵的武将。虎符,古代的兵符;皋比,虎皮。洸洸,威武神气的样子。干城,捍卫城池。具,材具。 ⑨〔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峨,高耸。长绅,长带子。昂昂乎,态度轩昂的样子。庙堂之器,指国家的重要人物;伊、皋,指伊尹,皋陶(gāoyáo),传说中的古代良臣,前者为商汤时的贤相,后者为虞舜时的刑法官。业,功业。 ⑩〔法(dù)〕国法败坏。,破坏,败坏。 (11)〔坐糜(mí)廪(lǐn)粟〕坐着消耗国家仓库里的粮食。糜,消耗;廪粟,指国家给的俸米。 (12)〔醇(chún)(nóng)〕浓酒。 (13)〔饫(yù)〕吃得很饱。 (14)〔东方生〕东方,复姓。东方生,指东方朔,字曼倩,汉代最善于诙谐的一个人。 【译文】杭州有一个卖果子的人,善于贮藏柑子,经过寒冬酷暑也不会溃烂。拿出来一看,柑子都是光泽鲜艳,玉一样的质地,黄金一样的颜色。拿到市场上,价钱比一般的柑子贵十倍,人们还是争着购买它。我买了一个,切开的时候像烟味一样直扑口鼻,一看里面的肉,干得像破棉絮一样。 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卖给人家的柑子,将要用它来装在笾豆里,祭鬼神,招待宾客吗?还是显示它外表的好看来欺骗傻子和瞎子呢?你这样欺骗别人,未免太过分了吧!” 卖柑子的人一听,笑着说道:“我从事这个职业已经有好多年了,我就是依靠这种办法来养活自己。我卖它,人家买它,没有听到过怨言,却单单不能满足你吗?世上的骗子不算少啊!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你没有仔细想过啊。现在佩着兵符、坐在虎皮交椅上的人,神气得像是国家的重要人物一样,但他们果能有孙武、吴起的军事才能吗?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带子的文官们,趾高气扬地像个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们果能建伊尹、皋陶的事业吗?盗贼群起却不知道抵御;老百姓艰难困苦却不知道救助;官吏奸诈却不知道禁止;国法败坏却不知道整顿;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却不知道羞耻。看他们那种坐在高高的庙堂里、出门就骑着高头大马、灌得醉醺醺的、美食吃得饱饱的样子,哪一个不是威武得简直使人敬畏、显赫得足以使人效法呢?可是,哪一个又不是外表像金玉、里面却像破旧的棉絮呢?现在你不仔细地观察这些,却来挑剔我的柑子?” 我不语,无法回答。后来仔细想想他所说的话,觉得他很像东方朔一类的滑稽人物。难道他是愤世疾俗因而假托柑子来讽刺的吗? 字数:1792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98-400页. 《卖柑者言》 散文。刘基作。卖柑者所卖的柑“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切开后, “如有烟朴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由此引起议论,讽刺统治者中“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的文臣武将,莫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全文短小精悍,比喻得当,构思巧妙,以问答形式发议论,使文章活而不板,结尾自问,留有余韵。 《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1)。出之烨然(2),玉质而金色(3)。置于市,贾十倍(4),人争鬻之(5)。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6),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7)?将炫外以惑愚瞽也(8)?甚矣哉,为欺也! ” 卖者笑曰: “吾业是有年矣(9)。吾赖是以食吾躯(10),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11)?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12)。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13),洸洸乎干城之具也(14),果能授孙吴之略耶(15)?峨大冠、拕长绅者(16),昂昂乎庙堂之器也(17),果能建伊皋之业耶(18)?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19),坐糜廪粟而不知耻(20)。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21),孰不巍巍乎可畏(22),赫赫乎可象也(23)?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24),岂其愤世嫉邪者耶(25)?而托于柑以讽耶(26)? 〔注释〕(1)涉: 经历。(2)烨(ye)然:光彩灿烂的样子。这里指颜色鲜艳象刚摘下来时差不多。(3)玉质而金色:质地象玉一样润泽,颜色象金子一样辉煌。(4)贾: 同“价”,价格。(5)鬻(yu):卖。这里应是买的意思。(6)市: 卖。(7)实笾(bian)豆: 实,充实、盛。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品等物的竹器叫笾,盛肉食等物的木器叫豆,均为高脚器皿。奉祭祀: 作为祭祀的贡品。(8)炫: 夸耀。愚瞽:指傻子、瞎子。(9)业是: 从事这种职业。有年: 已有好多年了。(10)食(si): 同“饲”,养活。(11)子: 是对对方的尊称。所:所需的省略。(12)吾子: 对对方的尊称。(13)虎符: 虎形的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皋比(gao pi ):虎皮,这里指用虎皮做的坐褥。(14)洸洸(guang):威武的样子。干城之具: 指保卫国家的将才。语见《诗经·大雅·江汉》: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诗经·周南·兔置》:“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具: 才,这里指人才。(15)孙吴: 指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16)峨大冠: 戴着高冠。峨,高耸的样子,这里作动词用。大冠,原为武冠,这里是指高冠。拕:同拖。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带子。(17)昂昂:高贵的样子。庙堂: 宗庙明堂,这里指朝廷。器: 这里指有才干的人。(18)伊皋: 指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和皋陶。伊尹,商汤的贤相,名挚,他曾辅佐商汤攻灭夏桀,后被尊为阿衡(宰相)。皋陶,姓偃,相传他是舜时的刑官。(19)斁(du): 败坏。(20)坐糜廪粟: 坐着白吃国家仓库里的粮食。糜:耗费。廪: 粮仓。(21)醇醴(chun li):味道纯厚的美酒。饫(yu):饱食。(22)巍巍 高不可攀的样子。(23)赫赫:气势很盛的样子。象: 效法。(24)东方生:指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善辞赋,性诙谐,常以滑稽之言进行讽谏。事见《史记·滑稽列传》。滑稽(gu ji):诙谐、机智。(25)愤世嫉邪: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26)托:假借。讽:讽劝。指用含意深刻的话进行劝告或指责。 〔鉴赏〕《卖柑者言》作为一则寓言杂文真可说是“言近而旨远” ,深刻地揭露了元代那些官僚们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 元代立国之初,蒙古统治者为了便于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把统治下的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以蒙古贵族的地位最高。他们在法律上又规定: 四等人中又据职业分为十等,这就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十等人中地位最尊贵的是官吏。他们是高踞于各族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南宋末年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称: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对于这种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曾塑造了楚州太守桃杌的形象,对元代的那些贪官污吏、权豪势要进行鞭挞。而刘基的《卖柑者言》则是用犀利的匕首层层剖析,揭示出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醇酒、食佳肴的将军、大臣实际上都是些不会用兵、不会治世的朽物,描绘了一幅元代封建官场的“群丑图”。 《卖柑者言》开头的记事是全文的引子。作者先极写柑之外形有金玉之美,这样,“贾(价)十倍,人争鬻之”,自然是情理中事。接着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作者紧紧抓住了外形的好看与实质的败劣,自然而然地引起发问,指出卖果者所藏之柑是“炫外以惑愚瞽也” ,“甚矣哉,为欺也!”突出一个“欺”字,引起下文卖果者的大段议论。所以“欺”字是全文的线索,作者正是抓住这个“欺”字,通过卖果者笑谈那些享有高官厚禄的“干城之具”和“庙堂之器”才是真正的“欺世盗名”者。卖柑者的一席谈,是全文的中心。“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文章妙在不作正面回答,一句反问,实有反怪之意,你不是太迂腐了吗? 此等“小欺”又何足道哉,人皆不以为意,你偏不满,这是为何? 接着直言,这个社会上作伪欺骗世人的事比比皆是,难道仅仅是我?只是你对社会现状未加深思罢了。卖柑者这一反问,突出其愤世嫉邪感慨之深。进而文章如江河直泄,举出当世司空见惯之“大欺” : 先就武将说,佩执兵符,身坐虎皮交椅,神气威武的那些身负保卫国家重任的所谓“将帅之才”,他们难道果真能有孙武、吴起那样的战术韬略吗? 再就文臣说,那些峨冠博带,气势高傲的朝廷大臣,看上去形似社稷重臣,然而他们能象伊尹、皋陶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吗?文章连用反诘,看似设问,实际不需作答,点明“世之为欺者不寡” ,联系元末封建统治之腐朽,点出一个“欺”字。这是揭露将军、大臣“金玉其外”的一面,照应柑的“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进而卖柑者又痛快淋漓地揭露这些执掌虎符的将军、峨冠长绅的高官“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五个排比式短句揭露他们的实质,和柑的“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的实质又有何不同? 相较之下,前者直如小巫见大巫。更不合理的还在于这些名不副实的“蠹虫”或则高居危坐,或则衣锦策肥,或则纵饮饱食,以致“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至此通过反复的揭露,这些将军、大臣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可憎面貌自然呼之欲出了。由此顺理成章地推论出,卖柑者所售之柑是“小欺” ,而那些身负国家重任却不懂用兵、不会治世的将军、大臣才是真正的“欺世盗名”。故此本段结句“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显得何等有力! 与孟子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结尾,刘基故作疑问,卖柑者的话或许是“愤世嫉邪”的人假托于柑借以讽世,其实这正是刘基“夫子自道”作此文的寓意所在。 刘基的散文以富有形象性著称,《卖柑者言》就具有这个特点,“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简洁的文字,活画出柑的形质,而这仅是为下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将军、大臣画像作铺垫; 更精彩的是对那些名不副实的将军大臣的描绘,他们的外形不是“佩虎符、坐皋比”、“洸洸乎干城之具”,就是“峨大冠、拕长绅”、“昂昂乎庙堂之器”,堪称威武、轩昂,然而内质却是那样的平庸无能,这样,满朝文武的颟顸昏聩之状如见。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章,写得如此形象鲜明,使人不能不惊叹刘基堪是大手笔。 对比的运用是本文的又一特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本身就是鲜明的外形和内质的对比,刘基紧扣这八个字行文: 柑的外形之美与内质之丑的对比; 将军大臣外形之威武、轩昂与其内质五个“不知”作对比。层层对比,产生出入木三分的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这些对比看似信手拈来,但实际是经过审慎的选择,不然就不可能运用得如此确切,浑然一体。 《卖柑者言》的语言犀利,生动而有力。文章首先采用设辞问答形式,这有助于深化题旨,尤其使人叹为观止的是卖柑者的笑谈,简直是妙语如珠,明明是回答别人的责问,却多处运用反诘语句“而独不足子所乎? ” “而独我也乎?”直是真理在手,容不得人间一置喙。而进入正题,又采取自问自答的方法,句式变换为时问、时诘、时答,虽是一则短文但气势自伟,有若决江河,沛然而莫御之势。至于对将军、大臣的揭露,由表及里,层层剖析,讽刺之深刻,文字之犀利、有力,自是本文的另一特色。结尾“予默默无以应”、“岂其愤世嫉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耶?”文字转为深沉,表露了作者满腔的愤世之情,这一些都反映了刘基驾驭文字的功力。 字数:3591 顾志兴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191-1195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