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何人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何人斯》其心孔艰。他的心地很难测。 胡逝我梁,为何到我鱼梁去, 不入我门? 不进家门来找我? 伊谁云从? 他追求的是什么? 维暴之云。对我只是逞暴虐。 二人从行,你我二人共相从, 谁为此祸? 是谁造成这苦痛? 胡逝我梁,为何到我鱼梁去, 不入唁我①? 不进家门问不幸? 始者不如今,当初不像这般冷, 云不我可。如今待我真薄情。 彼何人斯? 究竟那是什么人? 胡逝我陈②? 为何来到甬道间? 我闻其声,只闻他的言语声, 不见其身。他的身影却不见。 不愧于人? 难道不知愧对人? 不畏于天? 难道不知畏苍天? 彼何人斯? 究竟那是什么人? 其为飘风。他像疾风太突然。 胡不自北? 为何不在北? 胡不自南? 为何不在南? 胡逝我梁? 为何到我鱼梁去? 祇搅我心。我心正因他搅乱。 尔之安行,你若缓缓向前行, 亦不遑舍; 也无闲暇暂停息; 尔之亟行,你若匆遽向前行, 遑脂尔车③。更不停车暂休息。 壹者之来,其人来此不肯留, 云何其盱④! 我心何其悲又愁! 尔还而入,你回此地进家门, 我心易也; 我心平静又欢欣; 还而不入,你回此地不进门, 否难知也。难以测知你的心。 壹者之来,其人来此共相聚, 俾我祇也⑤。使我安心又欢愉。 伯氏吹埙⑥,哥哥吹陶埙, 仲氏吹箎⑦。弟弟吹横笛。 及尔如贯,和你好似一线穿, 谅不我知。你真待我无情义。 出此三物,列出三物猪、犬、鸡, 以诅尔斯。和你盟誓表心迹。 为鬼为蜮,是鬼是蜮皆丑类, 则不可得; 它的心术难揣测; 有靦面目⑧,人有面目应知愧, 视人罔极。你的表现无准则。 作此好歌,苦心作这好歌谣, 以极反侧。深究你的不公道。 (采用袁梅译诗) [注释] ①唁(yan):对遭不幸者的慰问。②陈:堂下至门的过道。③脂:即“支”字的假借。④盱(xu):忧伤。⑤祇:安心、欢喜。⑥埙(xun):陶制乐器。⑦篪 (chi):竹制乐器。⑧靦(tian):惭愧的样子。 [赏析] 《诗序》说:“《何人斯》,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后世学者多从《诗序》所说,并且旁征博引欲以证实其人其事。朱熹对此颇怀疑,于《诗序辨说》中指出:“此诗中只有‘暴’字而无‘公’字及‘苏公’字,不知《序》何所据而得此事也?”我以为朱熹疑得有理。 袁梅的《诗经译注》说:“本篇似为女子所咏。她的爱人反复无常,行踪莫测,始合终离,不念旧恩。这女子一片赤情,却受到如许创伤,在交织着失望与希望的心情中,‘作此好歌’。一面数落那无情无义的男子,一面又敦劝其回心转意,重修琴瑟之好。其情至真,其言良苦。如泣如诉,亦怨亦慕。”我基本上同意这个说法;但以为毋须凿指作诗者是男是女,双方关系亦不必凿指为夫妇。我们所能确知的只是:此乃相恋者之一方怨斥另一方,谓其“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即始合终离、不念旧恩之意)而已。 “彼何人斯”一语,既置诸篇首,又“三复斯言”于篇中,足见诗人于“彼”爱之深而怨之切。“彼”究竟是什么人? 两心既然曾相许过,诗人怎么竟不知道呢? 显然,“彼”之情事后来发生了变化,跟往昔大相径庭,所以使诗人也惶惑莫解。“其心孔艰”四字,便这样从诗人心底迸出来。 恋情中往往这样:一方既爱另一方之单纯朴素,而每每又惊其复杂和不可理解。此种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是符合心灵辩证法的。 “胡逝我梁”之“梁”指“鱼梁”。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经》中多以鱼或捕鱼之事比喻爱情。所以,“鱼梁”很可能即指谈情说爱的地方。这地方,男子可以去,女子也可以去。但为什么“彼”去“鱼梁”而又“不入我门”呢? 这表明“彼”变了心,或另有所欢,因此给诗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这两句就是诗人于极端痛苦之中对“彼”的严厉指斥。 次章诗人追忆昔日“二人从行”之乐,对照今天独自凄凉之苦,更深感到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是跟“彼”分不开的。“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两句表明,相恋者中的一方在埋怨另一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了。 三章叙对方来到诗人堂下。距离隔得这么近,而心却离得更远了。只听见“彼”跟别人说话的声音,却不得见其人影。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是任何失恋者所最感难堪的。为此诗人向对方质问:难道你不觉得这于心有愧么? 即令无愧于人,也该有畏于天吧? 四章责“彼”像飘风浮移不定。按笔者猜测,这很可能是男责女之词因为在恋情的纠纷里,被喻作“水性杨花”者通常是女人。当然,世界上飘浮若风的轻薄男子可能还更多,所以也不宜排斥此为女责男的可能性。 五章叙“彼”来而不肯停留,因此使诗人更加悲伤。六章叙“彼”过门而不入,足见其人之心不可揣测。“壹者之来,俾我祇也”两句,缀于章末,表明诗人在极端愁苦的时候,竟又回想起往日的欢乐。这种以乐衬哀,自不失为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但应该说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遭苦忆甜,原就是极常有的事。 七章“伯氏吹埙,仲氏吹箎”二句,论者常引谯周《古史考》关于“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的记载,以证实《诗序》谓此是“苏公刺暴公”的说法。事实上,伯仲既可以称兄弟,也可以称兄、妹;因为古时称妹为女弟。夫妇、情侣之间,也可以用伯仲或兄弟相称。如《邶风·谷风》中“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即称夫妇为兄弟;又如《郑风·萚兮》中“叔兮伯兮”,即称情侣为伯叔。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二句,乃诗人回叙他二人往日相好时的和乐情景。他们既是生活上的密友,又是艺术上的同行,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审美情趣。如今情况大异,“彼”已弃我不顾,所以诗人只好供出三牲猪、犬、鸡,欲借盟誓来要挟对方了。 末章虽然斥对方“为鬼为蜮”,但诗人仍不忘旧好,所以“作此好歌”,希望“彼”能悔悟。痴情到这般地步,真堪使天下有情人为之同声一哭了。 这首诗全部用抒情主体倾述的方式,写出了人世上男女之间的情感悲剧。清人方玉润称赞它“穷形尽相,毫无遁情”,可谓知音。 《何人斯》彼何人斯? 他是什么样人呀? 其心孔艰。(一) 他的心地多凶狠。 胡逝我梁? 为啥走过我鱼梁? 不入我门。不进我家的大门。 伊谁云从? (二) 他呀跟着谁人呀? 维暴之云。(三) 说着暴公说的话。 二人从行,两个人从这儿过, 谁为此祸? 谁呀闯下这个祸? 胡逝我梁? 为啥走过我鱼梁? 不入唁我。(四) 不进我家慰问我。 始者不如今,(五) 当初呀,哪里象现在, 云不我可。现在对我不喜欢。 彼何人斯? 他是什么样人呀? 胡逝我陈。(六) 为啥在我门前行。 我闻其声,我听见了他声音, 不见其身。却看不见他人影。 不愧于人? (七) 真的对人不惭愧? 不畏于天? 真的对天不惧畏? 彼何人斯? 他是什么样人呀? 其为飘风。(八) 象那一阵暴风样。 胡不自北? 怎么不来自北方? 胡不自南? 怎么不来自南方? 胡逝我梁? 为啥经过我鱼梁? 祇搅我心。(九) 把我的心呀乱一场。 尔之安行,(十) 你呀,慢慢地行, 亦不遑舍。也没空儿歇一晌。 尔之亟行,你呀,快快地行, 遑脂尔车。抽空儿涂油在轴上。 壹者之来,(十一) 前次呀,你来一趟, 云何其盱! (十二) 使我多么的忧伤! 尔还而入,你回来呀进我门, 我心易也。(十三) 我的心里该舒畅。 还而不入,你回来不进我门, 否难知也。(十四) 你的心呀难猜想。 壹者之来,前次呀,你来一趟, 俾我祇也。(十五) 却叫我呀病在床。 伯氏吹埙,(十六) 阿哥吹着那土埙, 仲氏吹篪。阿弟吹着那竹笛。 及尔如贯,(十七) 和你两小无猜忌, 谅不我知。(十八) 你装不知施诡计。 出此三物,(十九) 摆出三牲鸡、犬、豕, 以诅尔斯。和你对神来盟誓, 为鬼为蜮,(二十) 是个鬼呀是个魂, 则不可得。那就不见你音容。 有靦面目,(二十一) 看你这一副面孔, 视人罔极。(二十二) 表示出你欠公允。 作此好歌,作这一首好诗歌, 以极反侧。(二十三) 追究你劣迹不放松。 注 释 (一)朱熹:“孔,甚。艰,险也。” (二)陈奂:“云从之云为语助,与之云之云不同义。伊,维也。伊谁云从,其谁从也。” (三)陈奂:“《传》训云为言,释下云字,不释上云字。云,言也。言即谮言也。古语言之育谓之云,语助之云,亦可谓之言,言又谓之曰。云、言、曰,三字同义,故三字亦皆为语词。” 郑玄:“乃暴公之所言也。” 陈启源:“《春秋·文公六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杜注云郑地。范宁《榖梁》注亦同。幽王时郑尚未迁,暴未为郑有,且与雒戎盟于此,则暴必近雒。意暴亦东都畿内国欤?”启华按:暴在今河南省温县之东,皆在洛阳之东。 (四)朱熹:“唁,吊失位也。” (五)陈奂:“始者尚可,不如今之不我可也。句中云字为语助。《正月》《雨无正》并训哿为可,则可亦哿也。哿犹喜也。” (六)毛亨:“陈,堂涂也。” 林义光:“按首章言不入我门,今言胡逝我陈,则陈必门外,若在门内,则不得谓其人之憾我矣。……陈当在门外堂途。” (七)严粲:“汝不愧于人,不畏于天乎?责之之辞也。” (八)毛亨:“飘风,暴起之风。” (九)郑玄:“祇,适也。” 毛亨:“搅,乱也。” (十)严粲:“汝之不来见我,谓无暇耳。我谓尔行之缓乎?亦不见尔舍息,固不可谓有暇也。我谓尔行之急乎?又闲暇而脂其车,不可谓无暇也。依违言之,谓未必全无暇也。” (十一)陈奂:“壹者,犹言乃者。高诱注《吕氏春秋·知节篇》云:‘一,犹乃也。’《汉书·曹参传》:‘乃者,吾使谏君也。’注云:‘乃者,曩日也。’” (十二)陈奂:“云何其盱,何其忧也。云为语助,盱为忧。” (十三)毛亨:“易,说(同悦)。” (十四)陈奂:“否,古作不。《释词》云:不,语词。否难知,难知也。言其心孔艰,不可测也。” (十五)毛亨:“祇,病也。” (十六)朱熹:“乐器土曰埙,大如鹅子,锐上平底,似称锤,六孔。竹曰篪,长尺四寸,圆三寸,七孔。一孔上出,径三分,凡八孔,横吹之。” (十七)郑玄:“及,与。” 俞樾:“贯谓羁贯。昭十九年《榖梁传》:羁贯成童。范宁注曰:羁贯,谓交午剪发以为饰,是也。《甫田篇》总角卯兮。《传》曰:卯,幼稚也。贯,即卯也。上文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言童稚兄弟,相与嬉戏,此情好之最笃者,我与尔之情亦如是。故曰及尔如贯,言总角时,无猜忌也。” (十八)朱熹:“谅,诚也。” 严粲:“汝岂诚不我知而谮我。” (十九)毛亨:“三物,豕犬鸡也。民不相信,则盟诅之。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鸡。” 陈乔枞:“今据《韩诗》言盟牲而不及诅,自是以盟该诅。盟大而诅小,盟牲以牛,诅则以豕而已。” (二十)马瑞辰:“按《东京赋》:‘况魃𧌒与毕方’,《文选》李善注,引《汉旧仪》曰:‘魊,鬼也。’魊与𧌒,古字通。” 俞樾:“《汉书·东方朔传》:‘人主之大蜮。’师古注曰:‘蜮,魅也。’” (二十一)马瑞辰:“按今本《说文》作靦,面见也。据《尔雅》《释文》引舍人云:靦,擅也。一云面貌也。《吴语》:‘余虽靦然而人面哉。’韦注:靦,面目之貌也。《说文》面见,当为面貌形近之讹。” (二十二)马瑞辰:“按古示字,多借作视。极,中也。视人罔极,谓示人以罔中,即下文所谓反侧也。” (二十三)孔颖达:“反侧者,翻覆之意。” 严粲:“以究极汝反侧之情状也。” 注 音 唁yan彦 搅jiao狡 盱xu吁 祇qi其 埙xun勋 篪chi池 贯guan惯 蜮yu域 靦tian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