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下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下武》下武维周,(一) 周家一代继一代, 世有哲王。世世代代有贤王。 三后在天,(二) 大王、王季、文王在天上, 王配于京。(三) 武王配合他们大发扬。 王配于京,武王配合他们大发扬, 世德作求。(四) 追求前代的德行。 永言配命,(五) 长久地配合天命, 成王之孚。(六) 成王他呀多可信。 成王之孚,成王他呀多可信, 下土之式。(七) 做个榜样给百姓。 永言孝思,(八) 长久地呀想行孝, 孝思维则。想行孝啊走正道。 媚兹一人,(九) 多可爱呀这一人, 应侯顺德。把先人功业来完成。 永言孝思,长久地呀想行孝, 昭哉嗣服。(十) 光辉啊,把先人事业肩上挑。 昭兹来许,(十一) 光辉啊,那些后进人, 绳其祖武。(十二) 把先人事业来继承。 于万斯年,万年都能这样啊, 受天之祜。接受老天赐的福。 受天之祜,接受那老天赐的福, 四方来贺。四方一起来朝贺。 于万斯年,万年都能这样啊, 不遐有佐。(十三) 有助手呀不孤独。 注 释 (一)毛亨:“武,继也。” 郑玄:“下,犹后也。哲,知也。后人能继先祖者,维有周家最大,世世益有明知之王。” (二)毛亨:“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 朱熹:“在天,既没而其精神上与天合也。” (三)毛亨:“王,武王也。” 陈奂:“京,大也。” 范处义:“是言武王上配三后。” (四)严粲:“苏氏曰:作,起也。……以其于先世之德,能起而求之,善继述也。” (五)陈奂:“永,长。” 黄焯:“惟诗中言字本多为语助。” (六)魏源:“盖全诗所颂,主于世德作求。《中庸》曰:无忧者,其维文王乎?父作之,子述之。此诗颂武王亦然,以王后为祖父,以成王为子。圣圣相承,为夏殷未有之盛,故篇首即以继美祖武名篇。成王者,生前徽号,而没因以为谥。” 陈奂:“《文王》《传》云:‘孚,信也’。” (七)毛亨:“式,法也。” 郑玄:“王道尚信,则天下以为法,勤行之。” (八)戴震:“按孝思,所思皆本于孝也。长此孝思,遂能所思无非至则。则者,准则之谓,不越畔,斯适当乎则矣。” (九)郑玄:“媚,爱。兹,此也。可爱乎武王,能当此顺德,谓能成其祖考之功也。” 毛亨:“应,当。侯,维也。” 陈奂:“侯训维。侯为句中语助,无意义。” (十)郑玄:“服,事也。” 严粲:“昭昭然能嗣其先世之事也。” (十一)王先谦:“三家兹作哉。” 马瑞辰:“按兹、哉,古同声通用。昭兹,犹言昭哉。《广雅》许、御,并训进。又曰:服、进,行也。是知昭兹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来,犹后也。后,犹嗣也。来许,犹云后进。” (十二)马瑞辰:“按绳之言承也。绳、承,声近。古通用。” 陈奂:“武,迹。……《沔水》《传》:‘蹟,道也。’《说文》迹、蹟同字。祖迹,祖道也。……此亦则其先人之意。” (十三)马瑞辰:“按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传》、《笺》并训为远,失之。” 朱熹:“遐、何通。佐,助也。盖曰岂不有助乎云尔。” 注 音 孚fu扶 祜hu 户 《下武》世有哲王②。世世都有贤哲王。 三后在天③,三代先君神在天, 王配于京④。武王受命把国掌。 王配于京,武王受命把国掌, 世德作求⑤。能为祖德添荣光。 永言配命⑥,永远秉承上天命, 成王之孚⑦。成王诚信世瞻仰。 成王之孚,成王诚信世瞻仰, 下土之式⑧。四海从风树榜样。 永言孝思,永远恭敬尽孝思, 孝思维则⑨。孝思即是法先王。 媚兹一人⑩,四海爱戴周天子, 应侯顺德。能顺祖德大弘扬。 永言孝思,永远恭敬尽孝思, 昭哉嗣服(11)! 诏告后嗣切勿忘! 昭兹来许,诏告后嗣切勿忘, 绳其祖武(12)。先祖步武紧跟上。 于万斯年(13)! 啊,国运万年长! 受天之祜(14)。受天之福永无量。 受天之祜,受天之福永无量, 四方来贺(15)。四方来贺王室昌。 于万斯年! 啊! 国运万年长! 不遐有佐(16)。远国朝周作藩障。 [注释] ①下武:下,后嗣。武,足迹。下武,谓继承先人事业。维:同“惟”,惟有。②哲:明智。③三后:指周人的三王——太王、王季和文王。④王:指武王。配:配天。谓秉承天命。京:镐京,周都。⑤求:与“逑”通,匹敌。⑥永言:永远。“言”为助词。⑦孚:信 ⑧式:法式,榜样。⑨则:法则。⑩媚:爱。一人:指成王。(11)昭:章太炎《新方言》云:昭,即今“诏”字。诏,告戒。嗣服:嗣君,指康王。下章“来许”与此同义。(12)绳:继也。(13)于:叹美词。(14)祜:福。(15)四方:谓华夏诸侯。(16)不遐:远方。“不”为语助词。遐,《毛传》谓“远夷”,即华夏之外的边远之国。佐:辅佐。 [赏析] 《下武》,是首赞颂周王朝的后嗣能紧步前人足迹光大周室的歌诗。诗中颂美了周代的“三后”、武王和成王,又提到“昭哉嗣服”,即告戒嗣位的新君。这位新君当是刚继位的周康王。《周书·顾命篇》记录了周成王的临终遗训,他要求太子钊遵循周家大法,燮和天下,弘扬文武二王的大教。本诗有颂美,也有告诫,颂美正是为了告诫。细味诗意,当作于康王即位之初敬谒宗庙并接受诸侯朝贺之时。 本诗凡六章,章四句。首章颂美三后及武王。发端二句,开门见山点出主旨:“下武维周,世有哲王。”其中便寓有教训。夏、商两代,由于后嗣腐化,遗弃祖德,导致江山易手。而“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原因在于世世都有明哲的国王,能紧踵先王步武,弘扬祖辈功德。以下各章围绕这个主题逐层展开。二章上二句颂美武王,下二句颂美成王,赞扬他们上应天命、下配祖德。三章颂美成王以诚信立身而为天下法式,并指出以先王为法则就是最大的“孝思”。四章颂美嗣君康王受人爱戴,并戒其永尽“孝思”。五章诏告康王慎追祖先步武,则国运绵长而受天之福。六章写即位朝贺的热闹场面,以华夏诸侯连袂来贺、诸夷君长也愿作辅佐作结,与发端“下武维周,世有哲王”回应,章法严密。 为了更好地表达本诗的主题,诗人创造了一种被后人称做“顶真”的修辞手法,并纯熟地加以使用。像一、二、三和五、六各章,前章的尾句,即作后章的首句,后章的尾句,又作下章的首句,首尾蝉联,有如连珠(后人即将这种辞格称作连珠体);而像三、四两章及五、六两章中的第三句前后相承,有如连环(后人即将这种辞格称作连环体)。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再现了由三后而及武王,由武王而及成王,由成王而及康王,上递下接,绵延不绝的关系。诗歌的形式与其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