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公”铜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毛公”铜鼎 “毛公”铜鼎西周。古代炊煮器,礼器。通耳高53.8厘米,深27.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圆形鼎,不分裆,口沿立二耳,腹下有三马蹄形足。上腹部饰重环纹一道,下为凸弦纹。下腹及足素面无纹。腹内自口沿至底有铭文32行498字。铭文大意是,周之某王通过开国盛世的回顾,感叹时政的艰难。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他策命重臣毛公,要忠心佐王辅国,持政治民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决不能重蹈先臣唯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毛公为感恩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酒食、舆服、兵器、玉饰、仪仗等丰厚的赏赐,铸鼎纪事。一个多世纪以来,毛公鼎以其精美的造型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不少研究者对它的制造年代以及铭文内容多有考证。郭沫若集名家之所长而更有新见,他认为,鼎“铭全体气势颇为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此於宣王之时代为宜。本铭中之王自命不凡,辞气之间大有欲振兴周室,追踪文武之概,此於宣王之时代为宜。本铭中针砭时弊之语,於宣王时之史事尤相契合……更有进者,本器之公土地乃关中岐山,足证作品当时宗周尚未覆灭,此尤为当属於宣而不属於平之一佳证。”郭谈甚确,可从。铸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据目前所知已逾四千件。就文辞长短和书体而言,商和西周初文辞简约,字体谨严遹奇。自周穆王之后,长篇渐多,时有韵文出现,文字书体更加刻意求工,并有自由奔放的发展趋势。毛公鼎铭即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总览鼎之全铭,气势磅礴,巍巍壮观。细审诸字,笔法稳健、遒劲,字体工整而寓洒脱的韵律。其文辞之长,书体之精美,不仅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可以称雄,而且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也占有极其显赫的地位。 ☚ “作册”铜方鼎 殷句铜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