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理论
这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
(1)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邓小平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内容、方针、原则做了科学的阐述,描绘了改革的宏伟蓝图,创立了包括改革的重要性、革命性、目的性、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在内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我国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一切领域改革的根本指导理论。我们党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为基础的。1986年4月9日,邓小平在会见希腊总理时指出: “我们把改革当作是第二次革命。” 这就对改革的实质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对于改革是一场革命,邓小平多次指出,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不是 “文化大革命” 那样的革命; 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在论及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时,邓小平指出: “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他还大胆地提出改革不搞争论,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时提出: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对于改革的原则,邓小平指出: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 步子要稳,发现问题就赶快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22页)
(2)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由论述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中国的国情需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进而提出并形成的发展机遇理论、发展速度理论、发展动力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发展战略理论。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发展同世界有着重要关系。他在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一文中强调: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4、105页)所以,中国发展起来了,那就可以说是对人类做出了贡献。邓小平还以非凡的战略勇气和战略眼光提出了要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在发展速度上,他坚持在有速度、有条件、有阶段的前提下,加快发展自己的理论。早在1978年他就指出: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慢,还谈什么优越性? 1990年又说: “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6页)“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从我们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376页)
(3) 稳定压倒一切。邓小平不仅精辟地论述了稳定的意义,而且提出了保持稳定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稳定战略理论。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一文中指出: “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1987年,邓小平又说: “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8页)1989年,他又强调: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如何实现和保持稳定呢? 邓小平指出:
❶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有了这个核心,党的领导才能稳定,共产党的领导是稳定的关键。
❷政策的稳定是稳定的保障。邓小平反复强调不能改变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这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❸经济发展是稳定的基础。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 “真正要巩固安定团结,主要地当然还是要依靠积极的、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依靠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4页)“六·四” 以后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❹思想教育是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指出: “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毫无疑问,这些方面的工作搞好了,可以在保障、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1980年12月,邓小平又强调: “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和组织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行动起来,同各种破坏安定团结的势力进行有效的斗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1页)
❺完备的法制是稳定的必要条件。对于影响安定团结的因素,邓小平指出: 我们 “不能采取过去搞政治运动的办法,而要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 为了保证安定团结,“除党内要发布有关的指示以外,建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发布有关的条例、法令。” “建议国家机关通过适当的法律法令”。(《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1页)
邓小平提出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三个论断以及由此而阐发的各种论述,构成了他的“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