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铜方升
战国·秦。全长18.7厘米,内口长12.48厘米。宽6.97厘米,深2.32厘米。计算容积202.15立方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升,容量单位。此方升用青铜制成,长方形,有一短柄;方升壁阴刻铭文,左壁“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才)壹为升。”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以上铭文字体一致,应是一次所刻;第二次加刻有,即底部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右壁刻“临”字。由铭文可知此器初置于“重泉”(今陕西蒲城)后转发至“临”地。“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此升是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入秦,孝公六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旋升大良造。孝公十二年二次变法,后因战功封商,故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方升底部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制度和标准器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