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铜卣
西周。古代盛酒器。通高25.8厘米,口纵9.4厘米,口横12.2厘米,腹纵14.6厘米,腹横17.7厘米,底纵11.3厘米,底横13.8厘米,腹深16.6厘米。重3.25公斤。1948年河南省洛阳附近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此卣有盖,鼓腹,高圈足。其纹饰简素明洁,盖、器口沿下及圈足上均为夔纹,提梁纹饰与此类似,两端作龙首。圈足内底铸有一大蝉纹。器、盖对铭各铸46字。对其铭文解释,学者中意见颇有不同。一种意见认为铭文内容乃是记成王时太保召公消灭武庚叛乱及同时作乱的熊、盈、奄、薄古等,即所谓东国五侯,“𢓊兄六品”作亡六国释;一种意见以为铭文首句当指武王命立武庚及齐、鲁、燕、管、蔡等五国,故为武王时器。对于作器者保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以为就是太保奭,有以为即周公子明保伯禽,也有认为铸器者未署名而是太保奭的下属。各家之说以何者为长,尚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同出尚有一尊,铭文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