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子倗”铜浴缶
春秋。通高49厘米,口径27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左传》襄公九年:“具绠缶,备水器。”杜预注,缶为“汲器”。《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说陶缶具有水器、酒器与乐器三种用途。此铜缶环钮,圆拱盖,直领,广肩,鼓腹,平底,有矮圈足,肩上附有对称的连环双耳,在腹下部两面各有一半环钮。盖上立四个半环钮。腹中间饰蟠夔纹带,以红铜镶嵌十个圆涡。盖沿及下腹的龙纹也为红铜镶嵌。盖内与肩部各铸“楚叔之孙伪子倗作浴缶”铭文十字。伪子倗可能即倗,也即王子午。这是他专为沐浴时盛水所作的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