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vakarma Sukta《造一切歌》,又名《创造之歌》《无有歌》《金卵歌》和《原人歌》,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和生成、诸神的起源、人的起源和社会各等级的形成过程。 在《造一切歌》中远古的诗人从自然生成的角度,苦苦思索宇宙的来源。他们从自然事物的生殖经验的感受中,揣测宇宙最初的形态是:非无也非有,没有空界,没有空界之上的天。只是漆黑一团的混沌,在空虚中包含着一个最大的“原子”,这原子无名字,人们只好称之为“彼”“彼一”,它“没有气息而能呼吸(指生命,古语中呼吸与生命同义),除它以外不曾有任何的东西”。它自生出“欲望”(爱欲),这爱欲是原始生殖的种子,也是产生“心灵(识,指认知能力) 的胚胎”,从它的欲爱中生发出宇宙万物。 这首《造一切歌》是《梨俱吠陀》中唯一的、非神话性的宇宙生成论。它从生物生殖的经验角度来看待世界的创造。它奠定了后非吠陀主义哲学的基础,并影响到数论派哲学和佛教的“十二因缘”说。这首诗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强调人们要认识宇宙的生成过程和把握宇宙整体,只能是用“心识”去领悟,这为后世印度哲学强调心识、直觉领悟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对最初宇宙本体的状况,采用了否定性的表达方式,正是后来印度哲学在表达无限、绝对的形态时特有的否定式表达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