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伯铜鼎西周。炊器,礼器。通高15.4厘米,口径14厘米,腹深7.95厘米,盘径17.5厘米。重1.8公斤。1974年至1975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藏。此器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一个有三矮足的圆盘,可盛炭火以温煮食物。盘中有一圆柱支撑鼎体。鼎立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口沿下有一道弦纹。鼎内壁铸有铭文七字,记载伯为邢姬作鼎。此器铭文中自名为“鼎”,是一种温器。其造型奇特,为商周青铜器中仅见。 ☚ “𤳞父”铜盉 ">“丕 ☛ 氏家族墓西周墓葬。1974年在陕西宝鸡市渭河南岸的茹家庄、竹园沟以及渭河北岸的纸坊头等地发现。其中渭河南岸的两处分别是西周昭穆时期伯及其妻妾的墓葬和氏家族的一支——季的墓葬, 渭河北岸是西周成康时期的伯墓葬。其中伯及其妻妾井姬两墓并列一起, 头向东北,均有墓室、墓道。伯墓长8.48米, 宽5.2米,墓深12.2米,墓道长23米,宽3.6米。井姬墓墓室长4米,宽3.2米,深11.26米,墓道残长6.5米,宽2.14米。伯墓内殉妾一人,奴隶七人。殉妾棺置于伯棺之左,共处一个墓室。殉奴分别置于墓道和二层台上,有成年男子、青年女子和十岁以下少儿,其中六具用薄棺盛殓,墓道上口的一具仅存头骨和左肢骨, 两者相距数米, 似为封墓仪式所用的人祭牺牲。井姬墓殉葬奴隶二人,均为小孩,均用薄棺盛殓。伯和井姬各用两棺一椁,伯妾使用一棺一椁。两墓共出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骨器和石器等一千五百余件。陶器置于棺外,青铜礼器和兵器、生产工具置于棺椁之间的空隙, 铜车马器和少量玉器置于棺盖上, 大批玉器、串饰均置于死者身上。墓中出土的象尊造型逼真。象鼻高卷,身饰凤鸟组成的圆形图案。鸟尊为传说中的三足鸟,有鳞状羽纹,尾饰链纹,生动活泼。羊尊为山羊形,羊咀作流,体饰变形凤纹,盖有虎钮。舞伎俑为一男一女。男俑上着紧身衫,下穿长袍拂地,腰系博带,带端在腹前长垂,双手握成环,上举作舞蹈状。女俑身着左衽长衫, 头梳山字形高髻, 双手环握,一举一落,翩翩起舞。二俑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青铜舞俑。伯墓出土的礼器组合是五鼎四簋,葬具为一椁双棺,当为卿大夫所享受的礼制。该墓埋葬制度严格,随葬品丰富,保存完好,为研究西周前期的礼制、等级制度及社会面貌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 高家堡周墓 秦公陵园遗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