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q条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Q条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对银行存款利率施加管制的条例。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为了防止银行业无约束的利率竞争,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制定了该条例,对美国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一个上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为了对付不断增加的通货膨胀压力,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使市场利率水平超过了Q条例所规定的利率上限。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升受到严格管制,致使在银行的存款大量流失。这样,美国银行由于难以吸引定期存款以筹措信贷资金,便从其欧洲的分行借入资金。这些欧洲分行在欧洲美元的存款利率上不受限制,因而能吸引存款。许多美国银行在20世纪60年代末纷纷建立国外分支银行,以摆脱Q条例的管制。同时,美国银行业采用了存款方式以外的许多金融创新工具以吸收资金,并规避利率管制。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存款机构放宽管制与货币控制法》,开始分阶段取消Q条例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到1986年3月,Q条例的限制被解除。 Q条例 Q条例Q rule1933年美国国会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并于1935年修改过的有关利息管理的条例。条例规定,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会员银行不能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支付的利率不得超过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规定的上限。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各家银行为了争取存款,竞相提高利率,使筹资成本大大增加。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国会为了避免银行支付过多利息而经营风险大的业务,通过了包括Q字条例在内的银行管制法案,对银行业务经营作了许多限制,使银行存款成本相对稳定下来。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与发展,市场利率已高于原来规定利率上限2.5%。商业银行由于受Q条例的限制,存款利率低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率,极大影响其筹资能力。在各商业银行强烈呼吁下,联邦储备委员会于1957年将利率上限从2.5%提高到3%,1962年又提高到4%,但情况仍未改善。20世纪60年代后期,严格控制利率上限的金融管理制度更加不适应形势的变化,矛盾更加尖锐。一是通货膨胀加剧,而存款利率始终处于低水平,使储蓄招致亏损,广大存款户强烈要求放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也由于国内存款减少,被迫到欧洲美元市场按高利率筹措资金。二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存款日趋激烈。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受Q条例的限制,抢走了银行原有存款和潜在存款,引起银行界强烈不满,迫使联邦储备委员会逐步放松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1973年取消对10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的限制,1978年又取消对1万美元6个月以上存单的利率限制;1983年10月起,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可自行决定1个月至30个月的存款利率限制。至此,美国50多年来实行的严格利率管制已正式瓦解。 ☚ 1929年~1933年世界金融危机 M条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