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farewell song(sesher kavita; farewell,my friend; last poem)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Farewell Song(Sesher Kavita; Farewell,My Friend; Last Poem)

《最后的诗篇》(《最后一首诗》,《再见,朋友》),泰戈尔于1929年写的长篇小说。
阿米特是牛津大学毕业的律师,他父亲生前也是律师,遗产足够3代人花费。但阿米特不靠父亲的庇荫,凭自己的本事步入上流社会。对于文学,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注重风格,提倡创新。他的衣着和风度也别具一格,穿印度民族服装。但他的两个妹妹西西和丽西可是完全现代化的女性,从头到尾是最时髦的穿戴,珠光宝气,趾高气扬,是调情高手。阿米特非常会吸引女人,但他总是若即若离,让女人无法琢磨。在辩论会上,他观点独特,语言犀利。
阿米特决定要到东部梅加拉亚邦的首府西隆去,可以避开烦人的丘比特之箭,上流社会的人很少去那里。但两个妹妹不愿意去,她们去了大吉岭。有一天他在通往住处林间悬崖小公路上开车。估计这里没有车,所以放心大胆地往前开,不料拐弯下坡处正好和对面上坡的一辆小车相撞。从对方车上下来一个漂亮而又有风度的年轻姑娘,脸上像正在成熟的苹果,衣着典雅。阿米特等着挨训。没有想到,对方主动承担责任,令他大为感动和惊讶。对方的车碰得开不了。阿米特提出用自己的车送她到目的地。姑娘犹豫片刻答应了。分别时姑娘邀请他改日来访,他答应了。
朱格玛雅的丈夫巴尔达和朱格玛雅是大学同学,他一反祖上比较开明的传统,走向极端,极其保守,竭力维护印度教的所谓纯正和礼仪,也限制朱格玛雅的行动,使她很不自在。丈夫在27岁上死了,她和导师贝单塔拉特纳讨论《薄伽梵歌》和《吠陀详解》,二人相处愉快。她可以带两个孩子旅游、避暑等。儿子加·尚卡尔上大学。由于没有合适的女子学校,她聘请拉芭诺洛达为家庭教师。
拉芭诺洛达的父亲奥巴尼什是学院院长,以为学问会使他不再另娶,使女儿不考虑婚事。他很器重大夫的儿子、他的好学生舒班拉尔,拉芭诺洛达也在暗中和舒班拉尔在学习上较劲,竟然在文学硕士考试中超过了他。但舒班拉尔的父亲以为奥巴尼什是为了让他儿子娶拉芭诺洛达,省了要使他发财的嫁妆。他的证据是,在儿子的箱子里翻出了拉芭诺洛达的画像。有一天,奥巴尼什留舒班拉尔在书房为写有关普列姆昌德奖学金的论文寻找资料,舒班拉尔希望见到拉芭诺洛达。没有想到拉芭诺洛达冲进房内赶他走,不许他再羞辱她。拉芭诺洛达以为父亲故意撮合他们,逼父亲和一寡妇再婚。她不要父亲留的一半财产,自食其力,找了家庭教师,也就是教朱格玛雅的女儿舒尔玛。她本来想在教学之余通过研读欧洲文学来排遣痛苦,不料撞车一下使她清醒过来,恢复了自己的另一面感情。第二天,阿米特如约来拜访拉班尼亚。书房英国玄学派诗人堂恩的诗歌引起了他的共鸣。拉班尼亚带他见主人朱格玛雅。朱格玛雅早认识阿米特的当律师的伯父,有意促成二人婚姻,于是告退。二人谈得很坦率和融洽,兴犹未尽。在阿米特眼里,拉班尼亚和别的女孩不同:散发着智能之光,还有几分男性,脸上有宁静感,这种宁静感不是来自心灵的满足,而是来自思维的力量。
朱格玛雅邀请阿米特参加她和拉班尼亚的文学沙龙,但有朱格玛雅在场他就兴趣大减,朱格玛雅知趣,干脆借故不来或走开,以便让他和拉班尼亚交谈。阿米特借口给朱格玛雅的儿子加辅导功课和拉班尼亚接触,生怕错过上课时间。有一天清早,他看见拉班尼亚在散步,于是跟了上去。阿米特朗诵英国玄学派诗人堂恩的诗,感动了拉班尼亚。拉班尼亚于是邀请他在僻静的树下交谈,二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
阿米特向朱格玛雅提亲。阿米特在桉树下和拉班尼亚相谈,他称拉班尼亚为班雅(水流之意),拉班尼亚称阿米特为米塔(密友)。阿米特以朗诵诗人尼巴兰的诗来向拉班尼亚求婚,拉班尼亚看出阿米特的诗人气质,对方从趣味和才华上自己不是对手,对求婚持冷静态度,故没有轻易答应他的求婚,阿米特有点伤感。
朱格玛雅问拉班尼亚对阿米特求婚的态度,拉班尼亚说二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很难改变对方,加上自己顾家,而且这样的男子在激情过后就会发现对方实际很平常而失去激情,因而这桩婚姻并不合适。朱格玛雅劝拉班尼亚不要太固执,不然回头就难了。拉班尼亚说她发现自己懂得爱情,要姨妈再别劝。
为了追求拉班尼亚,靠近她,阿米特住在一个家徒四壁、到处漏雨的破房子里。这让朱格玛雅很过意不去,她差点想让他搬到她家里去。实际上,拉班尼亚心里也很不平静。她渴望阿米特的到来。她要向他倾吐心中的感情,“ 我爱你,永远是你的人”。但阿米特没有来,她的心里涌上悲凉。正在这时朱格玛雅来,问她到底爱不爱阿米特,拉班尼亚没法隐瞒自己的感情。于是朱格玛雅带她一起去找阿米特。
阿米特在陋室里写自传,他要把黑暗中闪现出的耀眼光芒记录下来。正在这时,朱格玛雅带着拉班尼亚到来,把二人的手拉在一起,解下拉班尼亚的项链把二人的右手拴在一起,祝福他们白头偕老。阿米特答应要在加尔各答给拉班尼亚定做一个珍珠戒指亲自戴到她手上。
阿米特和拉班尼亚决定在阿格拉哈扬月(10—11月) 举行婚礼。二人沉浸在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中:恒河,花园,小桥,流水,小船,各自有独立的房子,来往用诗篇表达情义,过人间最浪漫的夫妻生活。
明天就要回加尔各答了,朱格玛雅允许阿米特和拉班尼亚去散步。二人相拥,用诗歌来表达恋恋不舍的情意。拉班尼亚朗诵泰戈尔的诗。这是舒班拉尔从泰戈尔跟前讨来的。拉班尼亚给阿米特提到了舒班拉尔。阿米特给拉班尼亚朗诵尼巴拉的诗。二人沉浸在分别的哀愁中。
拉班尼亚和阿米特约好,早晨离开时,阿米特再不来见拉班尼亚。所以她忍耐着。不料阿米特风风火火地跑来,告诉朱格玛雅说收到电报,她妹妹西西和她的朋友卡米塔和卡米塔的弟弟纳仁要来西隆看他。拉班尼亚看到阿米特脸上没有马上要离别的哀愁,觉得客人来是不祥之兆。阿米特约拉班尼亚出去散步被拒,二人都心里不快。阿米特说他收到舒班拉尔的信,说他在考察历史古道,说他与舒班拉尔的交谈中似乎感到他曾经经历过感情痛苦。
想追求阿米特妹妹的好事者库玛尔检察官到西隆疗养,听到了在当地传得纷纷扬扬的阿米特和拉班尼亚的爱情故事,便迫不及待地中断休假,回加尔各答把此事传扬了出去。阿米特的妹妹西西听到后,觉得像拉班尼亚这么一个身份低微的家庭教师纠缠她哥哥,一定是为了钱财,有辱她们家的高贵门风。她和好友完全是一派现代女性派头的卡米塔决定来西隆阻止此事,于是风风火火地赶到西隆,追求西西的浪荡公子卡米塔的弟弟纳仁也跟着而来。但连续几天,阿米特根本不提他和拉班尼亚的事情。她们决心弄个究竟。
卡米塔和西西直奔朱格玛雅家来找阿米特。看见一个小姑娘在一个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道这个家庭教师就是拉班尼亚。她们极其傲慢地用阿米特的长长的全名问阿米特在哪里。拉班尼亚没有反应过来,就说不认识。等到她们说就是常来的小伙子时她才不好意思地反应过来,赶快去叫朱格玛雅。朱格玛雅赶到,很客气地招呼她们,不料二人极其傲慢,特别是卡米塔,简直就是无理,甚至跷着二郎腿抽烟,令朱格玛雅非常难堪。恰在这时,阿米特来到,无视两个姑娘的存在,硬拉朱格玛雅去找拉班尼亚。他把刚从加尔各答定做的戒指当着大家的面戴到拉班尼亚手里。卡米塔胸有成竹地让大家看她手上的戒指。这是7年前他们在英国留学时,为了摆脱一个旁遮普小伙子的纠缠,阿米特亲自戴到当时18 岁的卡米塔手上的定亲戒指。卡米塔把戒指摘下来,摔到桌上。拉班尼亚大惊,阿米特语塞。
拉班尼亚收到舒班拉尔的信:他已到西隆,要求见她,做些解释。拉班尼亚觉得有愧于他,要不是自己一心学习和高傲,也许她和他会开出感情之花。她回信同意。阿米特来,约她出去散步。二人走到原来的林中空地。拉班尼亚责问阿米特,既然早把戒指戴给别的姑娘,为何要我从她手上摘下来?拉班尼亚:“两人不一样。一个是造物主的爱的产物,另一个是冷漠的牺牲品。”拉班尼亚很理解卡米塔:她的放荡是由于失去了阿米特的爱。建议阿米特带她去车拉朋吉旅行。至于你我,心心相印,不要象征性的东西,爱情永远保持纯洁。她把戒指退还给阿米特。一周后,阿米特去朱格玛雅的住处,早已人去楼空。他在拉班尼亚书房搜集到几个笔尖。西隆山失去秀美,没有得到安慰的东西了。
朱格玛雅的儿子加·尚卡尔在加尔各答上大学,阿米特经常照顾他,二人说话很投机。阿米特的爱使加恢复了女人的自然天性,二人准备结婚。阿米特的小妹妹丽西乐意给加倒茶。加问阿米特为何对阿米特和拉班尼亚都不舍,他说,卡米塔的爱是水罐子,每天用每天更新;而拉班尼亚的爱则是湖水,感情可以游泳。阿米特用泰戈尔的诗给拉班尼亚写信。拉班尼亚告诉阿米特,她要和舒班拉尔结婚。用诗表达永远的记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