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ccbb利率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CCBB利率论 CCBB利率论CCBB model of interest rates一种认为利率是由实物因素而不是由货币因素决定的理论。由D·帕廷金在他著的《货币、利息和价格》一书中提出。帕廷金先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提出了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均衡的模型,再用瓦尔拉定律将这些独立的市场均衡模型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质货币余额来分析利率的决定,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只能使利率暂时下降,但很快就回升到原有的水平,货币在经济活动中保持中立性。因此,决定利率的因素是实物而不是货币。利率由商品市场的CC曲线与债券市场的BB曲线决定。 图16-9 ❸货币供求对实物利率的作用。其一,货币供给对实物利率的影响。帕廷金假定经济在货币供给量为M0,价格水平为P0时处于均衡,此时均衡利率为r0。当货币供给量增加一倍即为2M0,流通中货币数量加倍会增加家庭和厂商的名目货币收入。当家庭名目货币收入增加后,将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而厂商的名目货币收入增加后,将会以新增的货币代替债券发行以融通当期支出,这样就会减少债券的发行,于是债券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率暂时下降。同时,在商品市场上,过多的货币购买力必然形成通货膨胀,商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价格上涨使货币贬值,造成原流通中的实质货币余额(贮藏的现金余额)购买力的降低。购买力的降低将减少对商品的需求。物价上涨和货币购买力降低的过程会持续到价格也增加到两倍为止。此时,原来由增加一倍货币供给量所形成的过多货币量,均成为货币必要量了。结果,利率又回到原有的均衡水平。所以,帕廷金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加倍只能导致货币工资率和物价水平的加倍,而不能改变实物利率。其二,货币需求对实物利率的影响。在西方,货币需求是指货币流动性偏好。帕廷金强调他所谓的货币流动性偏好是广义的流动性偏好,即是指人们对货币、债券和商品三项的选择中偏爱货币。货币流动性偏好的增加意味着人们一方面减少对商品和债券的需求,另一方面把债券转化为货币会增加债券的供给。债券市场上的债券超额供给使债券价格下降,从而迫使利率上升。同时,商品需求的下降又造成商品供大于求,结果商品价格下跌。而商品价格下跌提高了闲置货币的价值,增加了实质货币余额的购买力,相应地增加了货币的流动性。当商品价格下跌反作用于债券市场时,由价格下跌增加的货币购买力即意味着相对增加了货币的数量,也就是增加了货币的流动性,这样就会消除债券的超额供给,并且使上升的利率下跌到原有水平。由此,帕廷金认为“货币流动性的增加降低了均衡价格水平,但并不影响均衡利率”。 ☚ 可贷基金利率论 预期利率结构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