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寒草甸类
在省内天然草地中所占面积最大。广泛分布于气候寒冷、湿润的青南高原、祁连山地、青海湖等地区的浑圆山顶部、宽谷, 滩地和山体上部, 海拔3 000~4 800米, 个别地段可到5 000米以上地区, 面积2366.16万公顷, 占全省草地面积的64.92%, 可利用面积2 149.25万公顷, 占全省草地可利用面积的68%。 因分布地区自然特征差异较大,又分为高山草甸、 沼泽化草甸、灌丛草甸、疏林草甸四个亚类。
(1) 高山草甸亚类。 主要分布在青南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西倾山和祁连山山地的山体上部、 圆顶山、平顶山顶部、滩地、河谷阶地。海拔3 200~4 800米, 上限最高可达5 200米,植物种类丰富, 主要优势种有高山嵩草、 矮生嵩草、线叶嵩草、 黑褐苔草、 糙喙苔草等, 伴生种有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紫花针茅、 藏异燕麦、珠芽蓼、 矮火绒草、多茎萎陵菜、 黄芪、 马先蒿。 群落结构简单, 无明显层次, 夏季草地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显得格外绚丽多彩, 俗称 “五花草甸”。 每公顷年均产鲜草2765.4千克。
(2) 沼泽化草甸亚类。 属于隐域性草地植被。 主要分布在玉树、 果洛、 黄南、 海北州等地海拔3200~4800米的河畔、湖滨、 山间盆地、碟形洼地、高山鞍部、排水不畅的平缓滩地、 山麓潜水溢出带和高山冰雪带下缘等地区。草地群落植物有西藏嵩草、水嵩草、甘肃嵩草、 华扁穗草、 海韭菜等, 种类单纯, 草群密集, 总覆盖度80%~95%。 草地因冻融作用, 整个地表凹凸不平, 形成大小不一的冻胀草丘,低洼部分时有季节性积水, 俗称 “踏头”草地。 每公顷年均产鲜草3362.1千克。
(3) 灌丛草甸亚类。 主要分布在海拔3 200~4800米的山地阴坡, 局部地区的山地阳坡和滩地,全省除海西州西部地区以外都有分布。草地建群植物有山生柳、金露梅、 杜鹃等, 伴生种有高山绣线菊、锦鸡儿、忍冬等灌丛和禾本科、 莎草科等草本植物,种类较多, 群落结构层次明显。草本植物营养成分含量高, 草质柔软, 适口性好, 而且灌丛稀疏, 可作牦牛、 马、 山羊及剪毛后绵羊的夏秋牧地。 每公顷年均产鲜草3810.15千克。
(4) 疏林草甸亚类。 主要分布在省内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北部祁连山东端, 经阿尼玛卿山、 巴颜喀拉山到唐古拉山东端的高山峡谷地区, 柴达木盆地东部亦有小片分布, 海拔2 000~4200米。 乔木层建群种有青海云杉、 紫果云杉、 川西云杉, 占据着山地阴坡; 祁连圆柏、 大果圆柏, 分布在山地阳坡。 林下有金露梅、 忍冬、锦鸡儿、小檗等灌丛, 草本植物以线叶嵩草、矮生嵩草、早熟禾、珠芽蓼等优势种, 伴生种各地差异显著。 每公顷年均产鲜草2746.05千克。该亚类与森林的区别在于郁闭度小, 草本植物发育较好, 适于牦牛、 绵羊的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