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4.土壤肥料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4.土壤肥料技术

4.土壤肥料技术

50年代中期相继成立了辽宁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这些省属研究机构会同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现名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和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对全省的土地、土壤、肥料以及微生物等领域开展大规模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1)土壤普查。1959年10月,辽宁省农科院等单位在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壤普查,编写出《辽宁省土壤志》,编绘出版 《辽宁省土壤图》、《辽宁省土壤侵蚀概图》、《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图》。1979年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年底完成辽宁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及土壤分类系统研究,该成果在全省12个市、62个县 (区)全面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辽宁省海岛土壤和陆域环境质量调查研究,1994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2)土壤改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从50年代起开始对辽河下游滨海盐土改良利用研究,采取水利、农业、生物等6方面的综合改良措施,使土壤盐分含量由原来的0.719%下降到0.157% (4月份比较值),使盘锦地区能在滨海盐碱土上开垦种稻,其面积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16.2%,使 “南大荒”成为辽宁粮食生产基地。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于1963—1983年,在彰武县章古台开展了风沙地改良利用综合样板区的建设研究工作,研究提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开发水源,灌溉农田; 合理耕作,轮作倒茬; 适地适种,选用良种; 在风沙寒地栽植果树; 农牧结合,建设草原等7项措施。该项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0—1990年代相继开展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东部山区水稻冷浸田的改造,全省200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研究均取得重大成果。
(3)种植牧草绿肥。1956年引进草木樨试种成功后,1962年大面积推广,60年代全省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公顷。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的 《绿肥草木樨》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3—1984年用钴60-γ射线辐照处理选育出早熟沙打旺绿肥新品种,使它在种植纬度上向北推移1~4°,1985年在全国11个省累计推广面积13.3万公顷。
(4)改进施肥技术。1956—1960年开展了肥料三要素肥效试验,草炭资源调查,土化肥及污水利用以及常规的N、P、K及有机质分析等研究。1961—1966年对全省主要土类的供磷能力,磷肥效应及提高肥效的措施开展研究。1973—1986年开展了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高产稳产土壤生产力与施肥关系,粳型水稻营养特性与氮肥施用技术,磷肥肥效研究,钾肥肥效研究,氮磷钾化肥最佳比例与配方施肥,抚顺页岩肥料研究等取得一大批成果,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80年代末至90年代,相继开展了含氯化肥的科学施肥与机理的研究,硅钙钾肥在水稻生产中施用效果与技术的研究,果树、粮油作物等专用复合肥的研究,中低产田改造与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保护地蔬菜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辽河平原旱田土壤培肥研究,硅钙系列掺混肥料研制与应用等。
(5)微量元素肥料。60年代研究推广大豆施用钼肥。1978—1984年在全省开展了水稻土施锌效应及施用技术研究。80年代以后陆续开展了稀土肥效及施用技术研究,复合微肥的研制与施用技术研究等,在全省粮油、蔬菜、果树、药材等大量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
(6)根瘤菌剂应用。50年代开始研究推广大豆根瘤菌剂; 60年代研究推广花生根瘤菌剂; 从1978年开始由省农科院土肥所筛选出5个高效菌株,提供给省内外根瘤菌剂工厂生产应用,到1981年全省应用面积达6万公顷。1983—1985年从9个菜豆品种的根瘤中分离出高效菜豆根瘤菌株,增产10%~30%。

☚ 3.植物保护技术   5.蔬菜种植技术 ☛
000063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