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邮政辅助网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邮政辅助网络

3.邮政辅助网络

(1)信箱信筒。农村的信箱信筒,在中华邮政时期就有设置,新中国成立后,数量大增。1958年达到1 231个,1965年1 609个,1975年1 783个,1985年2 115个。到1992年达到2 268个。辅助网络中的邮票代售处,全省合计:1970年570个,1975年720个,1985年538个。只在农村设置的邮票代售处,1990年为408处,约占总数553个的73.8%;1992年为454个,约占总数610个的75.5%。
(2)信报站。1955年10月7日,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倡议下,由农村的学校、供销社组建义务乡邮站,负责报刊收订、投递和平信的收发工作。12月31日,进一步建立“农村义务信报站”,凡已通邮而未设邮电机构的乡,建立信报站;未通邮的乡,建立信报接转站。年底,两站共80个。以后陆续增加,1958年达到2 042个。1960年到1970年有较大缩减,以后继续增加,1975年2 211个,1985年2 492个,1992年更达到3 329个。
(3)社队邮递员。1956年2月25日,实行“社队邮递员”制度。规定以乡为单位选派社员担任邮递员,负责收订、零售报刊,出售邮票。明信片、信封、信纸、汇款单,收寄平信、挂号信,投递报刊、邮件、汇款通知单、包裹详情单(即领取汇款、包裹的凭证)、及一公斤以下的小包。邮递员按合同指定路线、班期、时限,收投报刊邮件,农忙时投递到田间。当年全省65个县市局,共设社队邮递员1 762名。1958年为鼎盛时期,达到2 129名。此后面临三年困难,逐渐被乡邮员所取代。1970年,因《参考消息》扩大发行,社队邮递员再次兴起,1979年全省达1 228名。后因人员不稳定,投递质量不高,1981年减为826名,1985年减为23名,最终被乡邮员所取代。
(4)三送四收。乡邮员的“三送四收”活动,开展于70年代。即:乡邮员在投递普通信报时,兼办按址投送包裹、汇款、特挂;收订报刊、收寄汇款、包裹及函件。仅1975年1月至5月,全省农村就投送包裹41 449件、特挂27 482件、汇款72 666笔;收寄函件8 850 529件、包裹15 749件、汇款12 397笔、收订报刊482 670份。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用户。但终因“三送四收”制度不严,手续很难齐备,难免产生贪污挪用或延误丢失等漏洞,而且又加重了乡邮员负担,1975年以后再未继续开展。

☚ 2.邮路   4.邮政通信状况 ☛
000193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