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趋利避害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趋利避害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3.趋利避害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根据当地气候资源、水土资源特点和主要气象灾害的规律,巧用农业天时,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优化农业结构,就可达到趋利避害,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之功效。如根据全省70%的土地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 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雨养农业区,应适当增加糜谷、洋芋、扁豆、胡麻等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同时推广旱农丰产技术,发展集水农业,提倡草田轮作,增强抗旱能力。在河西灌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行地下管道输水和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新技术。在风沙线上应配置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林。在易发雹灾的冰雹带区,应多种洋芋、牧草等抗雹作物。在高寒阴湿地区,除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增高地温外,还应适当扩大种草养畜。 ☚ 2.发挥光热水资源优势,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和立体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水资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