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内内侍省内侍班入内省内侍官总名。
职源与沿革内侍之名始于隋(《隋书·百官志》下)。宋初,内侍为加官,不常置,位于内常侍之上(《宋会要·职官》36之1)。北宋咸平间已置内侍班(《长编》卷52)。大中祥符二年(1009)二月,改定入内内侍省内侍官为六等: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总名为内侍班(《宋史·职官志》9《入内内侍省内臣叙迁之制》)。
职掌自供奉官至黄门,轮流入值禁中供奉;或按资历,依条法,选赴中外百司需内侍治事之处,以供给使;或衔命出使传宣中旨,督察军机或民政事务;边奏及机速文字受而通进;宗室的婚嫁、京朝官丧葬赙赠,按品式给赐等等(《宋会要·职官》36之13)。
品位从八品(内东、西头供奉官)、正九品(内侍殿头、内侍高品)、从九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宋会要·职官》36之13)。入内省内侍班高于内侍省内侍班,次于领省官押班以上,又高于本省祗候班。
编制无定员(同上书卷)。
简称内侍班。《长编》卷52,咸平五年五月己巳:“诏常时诸蕃进奉使至,……令具名送内侍班。”《宋史·职官志》9《入内内侍省内臣叙迁之制》:“内侍班 内西头供奉官、内东头供奉官、内侍殿头、高品、高班、黄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