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红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红薯

3.红薯

各地均可种植,以玉林、河池、钦州、南宁、柳州、百色、桂林等7个地、市种植最多,面积占全自治区80%以上。80年代以前,一般年份种植20万—27万公顷。以后随着产品结构调整,红薯综合利用的开发,面积有所扩大,1992年种植25.27万公顷,总产31.52万吨,每公顷产鲜薯6.24吨。比1978年面积扩大4.78万公顷,扩大23.33%;总产增产11.72万吨,增长59.19%; 每公顷增产鲜薯1.44吨,增长29.89%。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在选育、改良、引进红薯品种基础上,十分注意提高单产。栽培技术上进行“六改”,即改老蔓藤繁殖为薯块育苗;改迟插、疏植为适时早插密植;改平植为畦植;改粗耕少肥,为精耕增肥;改不中耕、追肥为适时中耕追肥;改进贮藏技术、减少腐烂损失。1992年种植红薯最多的有合浦县1.41万公顷、都安县1.19万公顷、来宾县1.15万公顷、钦州市8 702公顷、贵港市6 250公顷、博白县8 793公顷、靖西县7 728公顷、桂平市6 505公顷等8个县市;而每公顷产鲜薯超过10吨的有恭城县10.84吨、藤县11.13吨、陆川县11.93吨、钦州市13.37吨、北流市14.39吨、容县10.56吨、玉林市15.38吨、灵山县10.44吨、合浦县11.93吨,浦北县11.44吨等10个县、市。

☚ 2.玉米   4.大豆 ☛

3.红薯

3.红薯

江西俗称番薯, 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 是江西传统的旱粮作物。新中国成立以前, 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公顷左右。新中国成立之初, 红薯生产曾有较快发展。1952年, 全省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8.73万公顷增至14.06万公顷, 增长61.05%,总产由11.2万吨增至21.4万吨, 增长91.52%。以后继续逐年增长。至1963年, 全省种植面积达24.18万公顷, 总产35.45万吨, 分别占当年粮食作物比重的6.38%和5.56%。以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但一直保持在10万公顷以上。1995年, 全省播种面积为14.61万公顷, 总产55.4万吨, 占粮食作物比重分别为4.16%和3.45%, 所占比重在旱粮作物中居首位。

☚ 2.麦类   4.豆类 ☛
000316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