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改良畜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改良畜种 3.改良畜种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良广西本地畜种,以提高产出率。1952年广西省农林厅成立广西黄牛改良试点工作组,负责黄牛品改的试点工作。采用荷兰、杰西、短角及爱尔夏四个国外品种的公牛的精液输配本地黄母牛。1953年配种母牛369头,1954年产杂交犊牛存活260头,配种成活率70.46%。1955—1957年,全省共产杂交黄牛1 315头,平均每年产329头,杂交黄牛体重和产奶量均高于本地黄牛。在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中,还培训了技术骨干,为今后牛的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1951—1953年,利用国外约克夏、巴克夏良种公猪与本地母猪交配,生产出杂交一代猪。杂交猪生长发育快,体型大,深受群众欢迎。1954—1956年,配种方式由自然交配转为人工授精。1954年由桂林良丰畜牧试验场周歧生和广西农学院王丕建合作,用人工采精和输精技术(称人工授精技术)配种本地母猪的试验获得成功,并于1955年5月在良丰、会仙一带农村推广,到年底,共帮助农民配种母猪324头,受胎率91.49%。1956年省农林厅成立家畜人工授精工作组,到各县巡回辅导和检查监督,猪精液由各专区人工授精站统一供应给各县配种站(输精站),并选择18个县206个乡重点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18个县共配母猪6 145头。1957年又在45个县529个乡推广猪的杂交改良工作,主要采用常温精液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各采精站共饲养种公猪123头,全年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共输配母猪3.58万头,平均受胎率90%。年产改良后的杂交猪39.7万头。一头杂交肉猪活重比本地土猪高出40%—50%。 ☚ 2.加强兽疫防治 4.兴建国营种畜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