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振兴阶段1978年以来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怀林业,将造林绿化定为基本国策,针对林业建设的恢复发展作了一系列重大决策。198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甘肃视察,提出“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的号召后,全省林业建设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
从1978—1983年,各级林业管理机构相继恢复并得到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得到重视,通过林业“三定”工作,稳定了山权林权。
林业生产建设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大型林业建设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相继上马,河西沙区治理及中部黄土区水土保持薪炭林建设速度加快。1983年以来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城乡绿化发展迅猛;1986年起注意了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每年新植各类果木经济林达2.67万公顷。用材林基地建设得到重视。特别是植树种草治理沙漠,保护良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1991年,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甘肃省被评为全国治沙工作先进单位。
国营林场改变了单一经营模式,注意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涌现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合水林业总场、敦煌阳关林场、平凉市四十里铺苗圃等一批充满经济活力的国营林业场、圃。对白龙江林区的国营森工林场首先坚持了限额采伐管理,将木材产量大幅度降低,抓紧迹地更新,经过调整和整顿,使林区逐步得到休养生息。
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85年成立了省林业厅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局,相继划定了一批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各地区成立了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在保护自然生态及保护抢救珍稀濒危动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林业教育进一步发展。1978年重新成立甘肃省林业学校,1984年在庆阳地区林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甘肃庆阳林业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同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并分别开展了以提高全体职工业务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素质为目的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职工教育工作,并培养了大批农民技术员。
林木良种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到了重要日程。1978年恢复机构,1980年在原机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林木种子公司、省林木病虫害防治站,并逐步建立了全省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及林木病虫害防治体系。
林业勘察设计队伍壮大,1979年在原勘察设计队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院,1992年又改名为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林业科研、推广得到重视和加强。除1976年正式恢复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外,1980年又成立了甘肃省治沙研究所。1984年成立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速了建设。与此同时,全省林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建设及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都得到重视,在科技兴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