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作用
(1) 加速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在引导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过程中,各地都比较注意运用区域经济研究成果,从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出发,建设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发展一乡一品或一乡几品和专业村、专业大户。形成了一大批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和数以千计的专业村以及数以万计的专业大户,推动了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2) 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增值。各地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加工,兴办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改造老的加工企业。出现了如镇江龙山鳗业联合公司、徐州维维豆奶集团、连云港如意公司、扬州荷仙集团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山鳗联公司 (村办企业),1994年居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之首,1995年又创新纪录,全年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取得了鳗鱼苗技改、养殖面积、烤鳗出口、饲料生产量四个全国第一。
(3)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或以合同契约方式明确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和科研部门等各方责权利; 或以服务方式,龙头企业通过预付货金、供应种苗、赊销饲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收购;或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形式,把农民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引向市场,促进了多渠道、少环节流通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1995年,茧丝绸经营大滑坡,茧价大跌,但新沂市和东台市富安镇,由于实行了茧丝绸一体化经营,蚕茧不仅及时收购,而且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2元以上。
(4)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农业生产基地,各类专业村,专业大户,各类龙头企业,重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了农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加快了“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步子。
全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虽然有所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在初始阶段,多数规模不大,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原则联接的不多,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