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荔枝
广西已有2 100多年种植历史。素有“岭南果王”之称。主要分布在桂东南、桂西南各县市,其面积占广西荔枝面积的98%。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荔枝总产量仅有8 535吨。为了推动荔枝生产,人民政府采取了发放贷款,进行品种调查,供应苗木,鼓励种植等措施,并在玉林、北流、桂平、博白、平南、百色等县市建立荔枝场或园艺场,使产量有所上升,1965年达到1.241万吨,1978年又降为9 800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水果价格放开,荔枝生产发展很快,1992年种植6.6万公顷,产量7.96万吨,比1980年面积扩大5.892万公顷,扩大8.32倍;产量增加6.5万吨,增长4.45倍。
广西荔枝的品种有64个,早熟的三月红,早结果早上市;其余大造、黑叶、禾荔(又名古凤荔)、糖驳、桂味、灵山香荔、丁香、糯米糍、立秋荔等都是广西较为优质的品种。合浦县常乐乡大教村的四季荔,一年四季可开花、结果,在6月下旬成熟,属优质稀有品种。
广西荔枝主产县是:北流、桂平、灵山、钦州、浦北、博白、玉林、隆安、藤县、苍梧、横县、南宁、百色等市县,并相应地建立了荔枝生产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