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 机线设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2. 机线设备 2. 机线设备(1)架空明线和交换设备。民国13年 (1924年)到民国24年 (1935年)期间,沧县、高阳县、景县、蔚县、邯郸县和三河县的乡镇地方电话,架设的通信线路使用12号至15号铅线 (铁线),都是单线架空裸线。景县县城通往县内各区、镇电话线路有290余公里。 表2-7-1 1951—1957年全省县内电话设备增长情况
1958年,在全省县内电话建设的高潮中,徐水县邮电局很快完成了107杆程公里、130对公里的架线工程,安装了两台交换机、29部电话机,实现了乡乡通电话,并用5天时间,利用各乡的收音机,改装成25套简易农村会议电话设备,全县开通了会议电话。邮电部电信总局于1958年4月向全国推广了他们 “实现县内电话发展大跃进” 的经验。 1958年,是1949年以来县内电话投资建设最多的一年,是县内电话大发展的一年。由国家投资260万元,建设县内电话线路4 596杆公里,6 181线对公里,安装交换机68台,电话机206部。县内筹集资金1 170万元建设乡村电话中继线4 394杆公里、6 447线对公里,用户线15 840杆公里、21 840线对公里,安装交换机401台,电话机3 398部。1958年全省县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5 833门,比1957年增长6倍; 电话机总数达到19 072部; 比1957年增长近6倍; 明线线路达到50 801杆公里,比1957年增长两倍多。 1959—1960年,县内电话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到1960年底,全省县内电话 (包括乡村电话)通信明线达89 481杆公里、87 712线对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5 259门,电话机达到56 482部。 1962年以前,河北省农村电话一直是采取地方投资建设,邮电部门统一代管的办法。1962年,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根据农村电话的发展情况,考虑到县至公社的通信设备已成为农村电话的骨干力量,公社以下通信设备主要为社内通信用,以及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国务院在国邮字 〔1962〕82号批转邮电部关于调整农村电话管理体制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了划分两种所有制的原则,即地方国营农村电话和公社以下集体电话两种管理体制。 1977年,全国农村邮电通信会议提出农村邮电通信到1980年要实现“四化”。即山区水泥杆化、平原地区塑料电缆化、公社以上电路载波化和会议电话双向化。根据这一要求,在山区县份,将架空明线更新为水泥杆路。1977年底,全省省营电话水泥杆路达到7 705公里,当年迁安、遵化、昌黎、滦县、涉县、永年、内邱、临城、涞源、崇礼、平泉、宽城、三河等13个县的县至公社通信线路基本上实现水泥杆化。1978年底,基本实现水泥杆化的县达到18个,占计划的32%。到1983年底,全省水泥杆路达到12 689杆公里,为1977年的1.65倍,水泥杆路占杆路总长度的63%。1980—1990年十年间,河北省农村电话得到了迅速发展。十年间省属地方国营农村电话主要设备增长情况,详见表2-7-2。 (2)载波电话设备。1959年唐山地区昌黎县大蒲河支局开通了单路载波机,这是河北第一条农话载波电路。省邮电管理局在1960年农话工作安排中,要求县到公社的中继电路要有50%实现载波化,县到公社的电路平均达2~3条。自此,全省从上到下齐抓载波化,很快形成载波化建设高潮。这一年全省共安装单路载波机998部,3路载波机4部,使全省县至公社的电路由1959年的1 104条增加到2 134条,平均电路由1959年的1.19条增加到2.57条,分别增长93.3%和116%,载波化程度达到68%。 表2-7-2 1970—1980年省营农村电话主要设备增长情况
1960年2月,在蔚县召开全省整顿农村电话网络现场会,承德地区介绍了开展以载波化为中心的通信网络技术改造的经验,同年1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向全国介绍了承德地区的经验。1966—1970年五年间,载波机减少66部,主要是报废了一批1960年以前自制的简易载波机。 1971—1976年间,明线杆路略有减少,发展重点放在增加农话电路复用上。从开通载波起,五年间共增加载波机650部,总数达到880部。1972年,邯郸地区武安县到矿山和磁山开通了12路载波机,是河北省最早开通的12路农话载波机。1973年10月,在安平县至南王庄中继线路上,建立了泡沫聚乙烯绝缘3路载波电缆试验段,除开通3路载波机外,还试开通了12路载波机。 1977年,是河北省农村载波电话设备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全省载波电话终端机增加了786部,其中3路载波机增加90部。安装载波机的公社由1976年的338个增加到588个,县至公社的载波电路增加了283条,有8个县基本实现了县至公社电路载波化。1978年,县到支局电路全部实现载波化。1979年,县到支局、支局到支局的平均电路为3.56条,县支局到公社平均电路为1.2条。1981年全省共安装载波机2 592部,使农话载波电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83年,平山县至孟家庄、平山到小觉线路上,开通了ZZD16型6路和10路环路载波机,这是河北省最早使用的环路载波设备。自1983年至1986年,全省共有10个县、25个支局安装了环路载波机。“七五”末期,农话载波机有较快的发展,1990年载波电话终端机达到1 330部,其中12路载波机87部,环路载波机主机88部、分机439部。 ☚ 1. 交换网点 (二)现代农村通信网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