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 机线设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 机线设备

2. 机线设备

(1)架空明线和交换设备。民国13年 (1924年)到民国24年 (1935年)期间,沧县、高阳县、景县、蔚县、邯郸县和三河县的乡镇地方电话,架设的通信线路使用12号至15号铅线 (铁线),都是单线架空裸线。景县县城通往县内各区、镇电话线路有290余公里。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沦陷区部分伪县政府架设了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县内各区的地方电话,装有5门以上的磁石式小交换机,线路均系用杂木杆、单铁线,有的线径也不一致,因此,通信质量非常差。
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北省解放区的电话有所发展,除架通了各解放区的主要通信干线外,自1945年到1949年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有23个县架通了到各区的电话,装设5门至150门磁石交换机,线路建设大多采用杂木杆、单铁线、规格质量较差。
河北省全境解放后,到1952年底,全省代管县以下地方电信共有架空明线10 899杆程公里,6 093线对公里,共有磁石交换机1 926门,电话机1 005部。
“一五”期间 (1953—1957年),邮电部门开始对县内电话通信网路进行整治和建设。1953年,全省县内电话投资54.51万元,建设县以下通信线路511.75公里,主要解决了从山东省及察哈尔省划归河北省各县至区乡的通信线路。1954年,全省县内电话投资41.39万元,新建线路757.87公里,安装交换机10台,电话机71部,解决了保定等7个专区、42个重点区乡的线路。另外还在内蒙边境设置了防疫专线。1955年,全省县内电话投资29.5万元,新建线路644.3公里,安装交换机7台,电话机119部,解决了大厂、孟村两个回族自治县县内电话线路。1956年,在驻河北省通信兵部队大力帮助下,全省开展了彻底整治县至区通信线路10 980杆程公里,县至区全部单线改为双线,全省区区都通了电话。1956年,还重点建设了十个县的电话网,共安装了交换机51台,电话机346部,架设明线2 093.5杆公里,3 688.4线对公里,这十个县实现了乡乡通电话。
“一五” 期间,全省县内电话建设总投资为226.64万元,全省县话增长情况见表2-7-1。

表2-7-1 1951—1957年全省县内电话设备增长情况

 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
建设投资 (万元)54.541.3929.5101.24
县以下交换点 (处)
交换机容量 (门)
电话机(部)
用户数(个)
线路杆程公里
线路线对公里
96
1 096
957
1 603
10 025
6 014
96
1 926
1 005
1 211
10 899
6 093
95
2 126
1 117
1 393
11 243
6 380
97
2 759
1 210
1 434
11 259
6 846
127
2 944
1 439
2 173
12 854
8 688
155
4 676
2 201
3 101
15 288
13 585
180
5 185
2 400
3 500
16 000
16 000

1958年,在全省县内电话建设的高潮中,徐水县邮电局很快完成了107杆程公里、130对公里的架线工程,安装了两台交换机、29部电话机,实现了乡乡通电话,并用5天时间,利用各乡的收音机,改装成25套简易农村会议电话设备,全县开通了会议电话。邮电部电信总局于1958年4月向全国推广了他们 “实现县内电话发展大跃进” 的经验。
1958年,是1949年以来县内电话投资建设最多的一年,是县内电话大发展的一年。由国家投资260万元,建设县内电话线路4 596杆公里,6 181线对公里,安装交换机68台,电话机206部。县内筹集资金1 170万元建设乡村电话中继线4 394杆公里、6 447线对公里,用户线15 840杆公里、21 840线对公里,安装交换机401台,电话机3 398部。1958年全省县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5 833门,比1957年增长6倍; 电话机总数达到19 072部; 比1957年增长近6倍; 明线线路达到50 801杆公里,比1957年增长两倍多。
1959—1960年,县内电话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到1960年底,全省县内电话 (包括乡村电话)通信明线达89 481杆公里、87 712线对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5 259门,电话机达到56 482部。
1962年以前,河北省农村电话一直是采取地方投资建设,邮电部门统一代管的办法。1962年,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根据农村电话的发展情况,考虑到县至公社的通信设备已成为农村电话的骨干力量,公社以下通信设备主要为社内通信用,以及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国务院在国邮字 〔1962〕82号批转邮电部关于调整农村电话管理体制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了划分两种所有制的原则,即地方国营农村电话和公社以下集体电话两种管理体制。
1977年,全国农村邮电通信会议提出农村邮电通信到1980年要实现“四化”。即山区水泥杆化、平原地区塑料电缆化、公社以上电路载波化和会议电话双向化。根据这一要求,在山区县份,将架空明线更新为水泥杆路。1977年底,全省省营电话水泥杆路达到7 705公里,当年迁安、遵化、昌黎、滦县、涉县、永年、内邱、临城、涞源、崇礼、平泉、宽城、三河等13个县的县至公社通信线路基本上实现水泥杆化。1978年底,基本实现水泥杆化的县达到18个,占计划的32%。到1983年底,全省水泥杆路达到12 689杆公里,为1977年的1.65倍,水泥杆路占杆路总长度的63%。1980—1990年十年间,河北省农村电话得到了迅速发展。十年间省属地方国营农村电话主要设备增长情况,详见表2-7-2。
(2)载波电话设备。1959年唐山地区昌黎县大蒲河支局开通了单路载波机,这是河北第一条农话载波电路。省邮电管理局在1960年农话工作安排中,要求县到公社的中继电路要有50%实现载波化,县到公社的电路平均达2~3条。自此,全省从上到下齐抓载波化,很快形成载波化建设高潮。这一年全省共安装单路载波机998部,3路载波机4部,使全省县至公社的电路由1959年的1 104条增加到2 134条,平均电路由1959年的1.19条增加到2.57条,分别增长93.3%和116%,载波化程度达到68%。

表2-7-2 1970—1980年省营农村电话主要设备增长情况

年 度交换机容量
(门)
电话机
(部)
杆路长度
(公里)
其中: 水泥杆路
(公里)
明线线条长度
(对公里)
电缆长度
(皮长公里)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55 904
56 659
57 619
58 637
59 648
61 868
64 159
68 419
74 726
82 560
91 881
18 500
18 642
18 069
18 341
18 640
19 941
21 296
24 213
28 546
31 310
34 746
21 698
20 861
20 560
20 117
19 553
19 675
19 614
19 942
20 365
20 928
23 353
9 880
10 833
11 696
12 689
13 670
14 383
15 417
16 249
17 103
18 050
19 940
49 448
48 254
48 241
47 737
47 119
47 424
48 411
49 522
51 537
54 201
58 004
13 123.4
14 030.1
14 201.7
15 224.0
11 964.6
11 614.2
11 022.8
10 185.9
11 675.9
11 452.6
12 181.0

1960年2月,在蔚县召开全省整顿农村电话网络现场会,承德地区介绍了开展以载波化为中心的通信网络技术改造的经验,同年1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向全国介绍了承德地区的经验。1966—1970年五年间,载波机减少66部,主要是报废了一批1960年以前自制的简易载波机。
1971—1976年间,明线杆路略有减少,发展重点放在增加农话电路复用上。从开通载波起,五年间共增加载波机650部,总数达到880部。1972年,邯郸地区武安县到矿山和磁山开通了12路载波机,是河北省最早开通的12路农话载波机。1973年10月,在安平县至南王庄中继线路上,建立了泡沫聚乙烯绝缘3路载波电缆试验段,除开通3路载波机外,还试开通了12路载波机。
1977年,是河北省农村载波电话设备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全省载波电话终端机增加了786部,其中3路载波机增加90部。安装载波机的公社由1976年的338个增加到588个,县至公社的载波电路增加了283条,有8个县基本实现了县至公社电路载波化。1978年,县到支局电路全部实现载波化。1979年,县到支局、支局到支局的平均电路为3.56条,县支局到公社平均电路为1.2条。1981年全省共安装载波机2 592部,使农话载波电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83年,平山县至孟家庄、平山到小觉线路上,开通了ZZD16型6路和10路环路载波机,这是河北省最早使用的环路载波设备。自1983年至1986年,全省共有10个县、25个支局安装了环路载波机。“七五”末期,农话载波机有较快的发展,1990年载波电话终端机达到1 330部,其中12路载波机87部,环路载波机主机88部、分机439部。
☚ 1. 交换网点   (二)现代农村通信网 ☛
000240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