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甘肃境内陆栖脊椎动物共682种,占全国2 160余种的31.5%,其中两栖类24种,占全国210种的11.4%;爬行类57种,占全国320种的17.8%;鸟类464种,占全国1 186种的39.1%;兽类137种,占全国450种的30.4%。在兽类中,对人类有害的啮齿目、兔形目达61种;有益的共34种,分别属食虫目鼩鼱科7种、鼹科2种,翼手目9种,食肉目鼬科7种、猫科9种。
本省地处世界动物区系的古北和东洋两界,在全国动物区划上处于华北、蒙新、青藏、西南4区的交汇地带。依据动物分布和自然条件,全省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
(1)陇东高原省。包括庆阳地区、平凉地区东部。自然景观有农田、灌丛、森林、荒漠等,栖息鸟类76种,有鸳鸯、草鹭、斑咀鸭等;兽类36种,扫雪、沟齿鼯为特产,麅较多。
(2)中部黄土高原省。包括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北、天水北、平凉西。自然景观有农田、灌丛、森林、半荒漠、草原等。栖居鸟类304种和亚种,朱鹮、大白鹭、苍鹭草、鸻大石鸡、勺鸡、红腹锦鸡、雉鸡、大杜鹃、黄鹂等分布本区,白胸苦恶鸟仅见于天水;兽类69种,鹿、小飞鼠、猞猁、金猫、艾虎、黄美鼠等为习见种。
(3)河西走廊省。包括河西走廊及北山地区,除部分为农耕区外,大面积为荒漠、戈壁,局部为沼泽、盐碱地。栖居鸟类136种和亚种,多为沙百灵、触灵、凤头百灵、沙䳭漠雀、毛腿沙鸡等荒漠型鸟类;兽类约50种,特有种野骆驼、蒙古野驴、盘羊、北山羊、黄羊等均有分布,野马已灭绝。
(4)祁连山地省。多天然森林、草原、栖息鸟类131种和亚种,在蓝马鸡、血雉沙腹雪鸡、暗腹雪鸡、斑尾榛鸡、三趾啄木鸟等;兽类58种,有野牦牛、白唇鹿、野驴、盘羊马麝、雪豹、岩羊、野骆驼等。
(5)甘南高原省。主要为森林、草原、高山裸岩、永久积雪等。鸟类有15种和亚种,蓝马鸡、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红腹锦鸡、黑颈鹤、灰鹤、大天鹅、灰雁、斑头雁、鸬鹚、黑头嗓鹛、花背嗓鹛、长尾山椒鸟等分布本区;兽类58种和亚种,梅花鹿为本区特产,大熊猫偶见,还有林麝、羚羊、盘羊、藏原羚、马鹿、白唇鹿等。
(6)陇南山地省。包括天水南、陇南地区及舟曲、迭部、北部为草原灌丛,南部为森林,栖息鸟类居全省之冠,有289种和亚种,勺鸡、绿尾虹雉、红腹角雉、雉鹑、竹鸡、赤胸啄木鸟、白头鹎、红嘴相思鸟、白颈风鹛、八哥、黄腹啄木鸟等分布本区;兽类62种,特产有大熊猫、金丝猴、猕猴、短尾猴、羚牛、云豹、大灵猫、红白鼯、毛冠鹿等,还有青羊、髦羚、竹鼠、黑熊、野猪、豺等。两栖类不有大鲵(娃娃鱼)。
1.野生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青海省是全国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兽类107种,占全国兽类种类的1/4;鸟类29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1/5。其中有我国特有的珍禽黑颈鹤、野牦牛、藏羚、雪豹等。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4种(类),其中一级保护动物21种,二级保护动物53种;并有36种省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青海省地处世界动物区系的古北界,在全国动物区划上属青藏区和蒙新区。依据动物的分布和自然条件,全省分为4个生态地理动物群。
高地森林草原动物群、高地草原及草甸草原动物群、高地寒漠动物群、温带荒漠和半荒漠动物群。鸟禽类有藏雪鸡、藏马鸡、蓝马鸡、黑颈鹤、灰鹤、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鸬鹚、毛腿沙鸡、沙䳭、漠䳭以及百灵科鸟、文鸟科、血雉、雉鹑、石鸡等;兽类有西藏野驴、藏羚、野牦牛、藏原羚、岩羊、盘羊、雪豹、赤狐、沙狐、棕熊、石貂、喜玛拉雅旱獭、鹅喉羚、荒漠猫、狼、高原兔、白唇鹿、马鹿、马麝、狍、兔、猕猴、飞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