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城郊型农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城郊型农业 1.城郊型农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沈阳市基本是以粮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抓住城郊农业的特点,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战略,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带县体制,使农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已由1990年的40%提高到60%,种植业基本形成了1:2:1 (即水稻和小麦13.3万公顷,玉米26.7万公顷,蔬菜和经济作物等13.3万公顷)的生产格局。在粮食生产上,由于始终贯彻了“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特别是康平、法库两县划归沈阳以后,全市粮食生产在省内一跃上升到第一位,成为国家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八五”期间,沈阳市粮食生产在连续两年(1994、199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平均生产能力仍达到277万吨,比“七五”增长7.4%。同时,作物结构也进一步得到改善和趋向协调。在蔬菜生产上,全市从加速基地建设入手,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提高生产力水平,使蔬菜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1.07万公顷基地菜田为主,1.47万公顷二线菜田为辅,3.3万公顷非基地菜田为补充的近、中、远郊相结合的蔬菜生产基地。到1996年,全市1.07万公顷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建成菜地园田化、田间道路网络化、排灌自如水利化的高标准菜田,保护地面积已发展到1.13万公顷,并在品种上向多样化、营养化方向发展。在畜牧养殖方面,在多年不断调整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年饲养450万头生猪、100万头(只)牛羊、7 700万只鸡的生产基地。到“八五”期末,全市人均占有肉、蛋、奶达到103公斤,比1990年提高44公斤。牧业产值达3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7%,比1990年的14.7亿元翻了一番多。副食品基本保证了680万人的供应,并能向周围一些城市扩散。 ☚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农村工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