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26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26年 1926年1月鲁迅发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莽原》半月刊第1期),提出发扬痛打落水狗的彻底革命精神。 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语丝》出“三一八事件”特辑,发表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纪念文章。 4月鲁迅发表散文《记念刘和珍君》(《语丝》第74期)。 5月闻一多在16日《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提出新诗应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 6月北京《晨报副刊·剧刊》创刊,由余上沅、徐志摩主编。是月《诗镌》终刊。 7月郭沫若由广州出发参加北伐。 8月鲁迅遭北洋军阀迫害,于26日离京赴厦门大学任教。 9月新加坡华人文学团体“骆驼社”成立。 10月创造社出版部创办《幻洲》半月刊,由潘汉年、叶灵凤编辑。 11月李金发的诗集《为幸福而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2月《中国青年》第114期译载列宁的《论党的出版物与文学》。 ☚ 1925年 1927年 ☛ 1926年 1926年1月赖和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斗闹热》(《台湾民报》新年号),标志新小说的诞生。 2月赖和发表短篇小说《一杆“秤仔”》(《台湾民报》第92、93号连载)。 8月张我军在北平拜见鲁迅,并赠鲁迅四本《台湾民报》。 9月张我军发表短篇小说《买彩票》(《台湾民报》第123至125号连载)。 ☚ 1925年 1927年 ☛ 晓风/清溪/瓦釜集/微痕/扬鞭集(上、中卷)/胡怀琛诗歌丛稿/藐姑射山神人/北河沿畔/春深了/未寄的诗——过去的恋歌/漫云/晨曦之前/为幸福而歌/荒山野唱/圣母像前/邮吻 ☚ 北行 晓风 ☛ 寄小读者/华盖集/牵牛花/心的探险/夜哭/归航/西行日记/屠苏/橄榄/倥偬/龙山梦痕/耒臿集/伏园游记/鸭子/东海之滨/惆怅/落叶 ☚ 倦旅 寄小读者 ☛ 1926年中华民国15年·丙寅文化鲁迅的小说集《徬徨》出版。 政法1月1日~19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宣布“西山会议”为非法,重申孙中山三大政策。 经济交通部对经管各项债款进行统计,到1925年底,内外债总欠达6.49亿银元。 军事5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一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 1926年数学纳脱[美]完成对近世代数有重大影响的一般理想理论。 物理学琴·佩林[法]因研究物质间断结构和测定原子量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朗缪尔[美]等提出活化中心的吸附催化理论。 天文学林德布拉德[瑞典]重新提出银河系自转,1927年经荷兰的奥尔特证实。 地学阿蒙森[挪]从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乘飞艇,第一次飞越北极。 生物学瓦勃格[德]发现细胞内呼吸能被一氧化碳所抑制,从而获得呼吸酶含有铁的有力证据;并据此提出,呼吸酶含有与血红蛋白相同的核,即连到由4个吡咯团组成的卟啉环上的铁。 医学H.J.马勒[美]发现X射线含有遗传变异。 工程技术贝尔德通过无线电波实现了首次电视广播。 1926年中华民国15年·丙寅数学苏步青在日本发表他的第一篇微分几何方面的学术论文,署英文名字Buchin Su。此后,几乎每年他都有研究成果发表,开创了中国的微分几何研究。 物理学吴有训发表《在康普顿效应中变线与不变线的能量分布》和《在康普顿效应中变线与不变线的强度比率》两篇论文,其通过实验得到的一张15种元素所散射X射线的光谱图,与康普顿1923年得到的一张石墨所散射X射线光谱图同等重要,是证实康普顿效应的主要实验依据。 化学丁绪贤编写的《化学史通考》一书出版。1936年经修改增补后再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化学史专著。它参考了当时美、英的化学史著作,材料丰富,史论结合,受到化学界和教育界的欢迎。 农学丁颖在广州附近发现野生稻,并证明它是栽培稻的原种,在移植并与当地栽培稻杂交后,育成“中山一号”水稻良种,这是世界上首次将野生稻的种质移入栽培稻中的试验。 医学上官悟尘、丁福保、博医会等陆续翻译出版日本、英国有关法医学的著作。 工程技术5月,金福铁路 (金县一城子疃,102.1千米)开工。次年9月建成。 1926年文化美国佩里发表《一般价值论》。 政法1月,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签订和平解决争端协定。 经济美国垄断组织与外国特别是德国垄断组织,签订了一系列瓜分世界市场的《卡特尔协定》。是年,美国杜邦财团、德国法本公司与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签订了瓜分世界军火市场的协定;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德国总电气公司根据协议划分了势力范围,前者拥有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和法国市场,后者分到德国、奥地利及捷克市场。 军事5月初,里夫共和国同法、西代表在乌季达谈判。5月26日,里夫共和国总统投降。7月,法、西举行会议,维持摩洛哥现状。 1926(民国十五年)1月23日上海新新百货公司开业,资本352万元,建有七层大楼。与先施、永安并称 “三大公司”。(315,232页;397,657页) 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 “规定最高租额和最低谷价”。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之 “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限定最高租额,农民所得至少要占收获的50%”。1926年10月国民党联席会议对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 “减轻佃农田租2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3、36、43页) 2月12日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日本不产盐。盐成了日本从中国掠取的四大主要原料品(棉、煤、盐、生铁及铁矿石。即所谓 “二白二黑”) 之一。1922年12月 《山东悬案细目协定》第6章规定,自1923年起,青岛每年向日本输出最多17.5万吨,最少5万吨盐。青盐输日取得了合法地位。是日,中国盐务署与日本专卖局签订 《青岛产盐输出一般协定》,指定中国永裕公司等7家公司为输日盐专商。(103,337、587页; 382,293页) 日本借口根据中日《山东悬案细目协定》附件,购盐时并不履行规定数量,使永裕蒙受巨大损失。盐价则较日本从辽宁金州购买的盐压低20%,仅此一项就使永裕每年损失16万元以上。(徐慕韩: 《芦盐输日问题》,载 《国际贸易导报》 8卷8号,1936年10月) 4月1日1926年2月,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将原来独立的广东盐运使和盐务稽核所合并,成立隶属于财政部的盐务总处。“掌理盐务行政与场产及征税与稽核一切事宜”。是日,盐务总处正式成立。(375,22页。据李建昌: 《官僚资本与盐业》,19-20页,1924年6月、7月间,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内设立盐务署) 4月7日日清轮船公司以 “巴陵丸”开辟上海——天津航线。(120,366页) 4月1896年薛南溟与周舜卿合伙在上海开设的永泰丝厂(1897年周退出) 将全部设备迁至无锡,5月开工。从此永泰成为无锡地方缫丝工业一大台柱。(333,189-191页; 《无锡近代经济史》,53页; 418,233页) 5月1925年1月福新一厂失火,福新三厂改称福新一厂。至此收买兴华制粉厂,改名福新三厂,每日夜出粉6 000包。(131,185页) 6月1日几个英美人从1922年起建造轮船航行于宜渝线。至此(一说为1927年1月) 组成捷江轮船公司,以一艘轮船航行于上海宜昌线,以九艘轮船航行于宜昌重庆线。(120,373-374页) 6月29日永利碱厂重新开工生产。经过整整8年的不懈奋斗,永利终于取得了成功。每日产优质纯碱达30吨以上,以 “红三角”为商标。所产纯碱含碳酸钠99%,硫化钠0.001%~0.002%,不溶物质含量仅0.02%~0.04%,盐含量0.6%~0.8%。与 “欧美用矿盐制者,绝无分别”。1926年8月,在美国建国150周年举办的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注明为 “国际甲级”,获金质奖章。(《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15页; 张同义:《范旭东传》,55页) 6月满铁将其电力事业部门独立,成立统制日本在我东北的电力事业的机构——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403,306页) 8月31日1924年及1925年,东北地方当局即禁止中东铁路轮船及其他俄国轮船参加松花江航运。至此,奉天当局命令将中东铁路轮船悉数收回,成立东北海军江运处以理其事。从此,松花江之航运归中国方面经营。(120,381页) 9月7日广州国民政府撇开不平等条约,撇开关税特别会议,撇开海关,毅然公布《出产运销暂行内地税征税条例》,并通告各国领事。条例规定: 广东、广西两省,与中国其他各省或外国之贸易品,不论其为生产品还是运输品,一律须暂时征收内地税。内地税税率,普通货物为二厘半(2.5%),奢侈品税率,加一倍即五厘(5%)。内地税在各海关、常关收税所附近征收之。“本条例从1926年11月1日起施行”。内地税,即附加税。财政部还公布了 《检查队检查条例》通知领事团,声明该条例从10月25日起实施,将对于开抵广东之船舶及火车,无分中外,一概严格检查旅客及货物。附加税的征收遭到帝国主义各国反对,但还是实现了。为避免税款为海关所控制,附加税不由海关代征,而是另设专局专所办理。此后13个月内,国内各通商口岸,纷纷仿行。国民政府迁武汉后,决定从1927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内地税。北洋政府也于1927年1月12日召集特别内阁会议,决定从2月1日起,对应纳关税的进口货征收附加税,一律按2.5%抽税,奢侈品按5%抽税。海陆边界同时施行。后鉴于由海关代征附加税难以实现,遂决定另设机关征收。天津关附设的关税管理处,于2月1日首先征收。(319,594-599页; 340,280、281、283-284页) 9月26日1917年十月革命后,华俄道胜银行总行迁巴黎。因投机失败,1926年9月24日巴黎董事会电令上海总管理处转令各分行停业。9月26日,上海华俄道胜银行宣告停业,中国各地的分行,亦随之倒闭。1896年 《银行合同》 第五款规定,该行如倒闭,“应核明中国政府股本折耗若干外,其余本银仍应照数归还”。但该行清理,事先根本没有通知作为该行合办方的中国政府。(108,925页) 9月吴百亨以2 000元独资创办百好炼乳厂于温州。(果鸿孝: 《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275页) 10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北京晚报》,2005年9月24日,23版) 10月15日国民党中央联席会议上,着重讨论了农民问题,提出了21条政纲,其中第一条为 “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43页) 10月16日1926年,军阀孙传芳强行征用招商局全部江轮。是日,被孙传芳扣留、满载军械军需物资的招商局轮船 “江永”轮在九江江面爆炸,招商局损失约百万元。招商局全体董事及股东代表前往南京呼吁请放还各船。再三交涉,仅放回江顺、江新两轮,赔偿抚恤,迄未如数领到。11月,招商局粤汕工会议决一致罢工,以示反对。12月8日,招商局在上海各报刊上刊登停航启事。南北洋各轮相继停驶,停航达半年以上。(321,320-321、451、364、390页; 《本局编年纪事》) 10月29日中国、芬兰签订《通好条约》。“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境内,其身体、财产均在所在国法庭管辖之下”。两国人民在所在国游历、居留、经商 “依所在国法令规定缴纳关税、租赋”。“在中国芬兰人诉讼案件,全由新设之法庭,以新法律审理。”(103,604-605页) 10月底1926年道胜银行停业后,中国银行要求取代道胜银行存放关盐税,遭内阁否决。北洋政府议决,关、盐税款改存汇丰、东方汇理、正金三行。(400,506-507页;126,102页) 11月6日北洋政府宣布废除1865年11月2日中国与比利时签订的不平等的 《通商条约》。(《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128页; 第2期,182页;413,186-193页) 11月直隶查禁外来私铸当五十铜元。(108,769页) 12月13日天津有北方金融实业家90余人发起组织产业协会,并派代表与南方金融实业家接洽,进行联合自卫行动。(356,125页) 12月初招商、宁绍、鸿安、怡和、太古、日清六大公司,订成长江协定运资,规定上海与汉口间之运费,棉纱一包,定为二两二钱,杂货一吨为十两八钱。同月14日,又增加15%。(《东方杂志》 25卷,6期,58-59页。321,348-349页和323,132-133页均未载此事) 12月26日在广东国民政府日益巩固、北伐军节节胜利、征收附加税的势头已无法逆转、北洋政府崩解已无可避免的情况下,英国驻华使馆公布了18日在使团会议中所提的对华方针的全文及5月28日因关税会议致美国政府的备忘录。主要内容为: “中国政治虽见分裂,而强有力之国民运动,已同时发生,其目的在要求国际之平等。此项运动,若不予以同情而加以谅解,殊不合于各国对华之真意也。”建议由各国政府发出宣言,“拟将修改条约之事及其他悬案,俟华人自行组成有权力之政府时,即与之交涉”。“所谓中国经济政治,非外人监视不能发达者,各国应抛弃此种意见,并应声明俟中国国定新税则规定颁布时,即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之权”。征收附加税问题虽因关税会议瓦解未能议决,但“广东政府不顾(不平等条约) 约章,对于外人商业,加征税款,实际上已得华会之附加税。本政府虽为保持与各国一致意见,对于征收新税之共同抗议,不得不勉强加入,然固未敢以此为应付时局之良策也。……本政府力主各国对于华会附加税,应以无条件准中国全国立行征收,并希望借此或可使广东情形,纳诸正轨也”。“本政府特声明,此事既系无条件之准许,则所收附加税款,不必由各税务司解交上海保管银行。凡关于附加税进款如何支配储存问题,应由中国主管官署,自行决定。”(137,下卷,第一分册,111-117页) 12月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 《征收卷烟统税办法》,一律值100抽12.5。(144,853-854页; 148,375页) 1926年川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组织成立康泰祥银号于成都。该号是28军的出纳机关。(363,210页) 1926年 1926年1月1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4日国民党二大选出主席团成员,通过接受“总理遗嘱”、诚意联俄、抗议日本出兵满洲及劝国民军为国民革命奋斗等案。 同日军事委员会借广州各界庆祝元旦盛会举行阅兵式。 9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教导师,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议: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6日国民党二大通过《妇女运动案》、《青年运动案》、《工人运动案》。并选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18日、19日国民党二读通过 《农民运动》 案。 同日蒋介石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汪兆铭任党代表。 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准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职,由何应钦继任,并任程潜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 22日国民党召开二届一中全会。23日通过“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选出九名政治委员和四名候补政治委员。 26日谭延闿、汪兆铭与广西李宗仁、黄绍竑,湖南唐生智及贵州彭汉章的代表在梧州会谈,议决:(一) 到会各省须服从国民政府指挥; (二) 实行党治;(三) 预备北伐; (四) 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 2月1日国民政府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监。 同日国民党中政会决定推李宗仁、黄绍竑为国民政府委员。 3日鲍罗廷向国民党中政会请假一个月回国。 16日国民党中执会训令所属各级党部,北方政局严重,国民军陷于奉直两系军阀夹击围攻之中,本党须一致反对奉直,发起组织国民会议。 22日国民党中政会议决任命李济深为参谋部部长。 24日国民政府成立筹议两广政治军事财政统一委员会。 26日蒋介石借口第二师师长王懋功 “为俄人季山嘉利用,图谋不轨”,将王撤职扣押,送离粤境。第二师为蒋并吞。 27日蒋介石向国民政府主席汪兆铭诬告苏联顾问季山嘉。3月8日,蒋又在与汪晤变时称: “实权不可落入俄人之手。” 3月1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正式成立。 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创办中国国民党童子军。 12日南京隆重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 15日国民党中政会通过两广统一案,两广军民财政均受国民政府指挥监督。 18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禁止西山会议派召开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 《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组织大纲》 《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 20日蒋介石制造 “中山” 舰事件。 22日国民党中政会决定,解除季山嘉等苏联顾问职务。 23日蒋介石具呈军事委员会处理 “中山舰事件经过,声称自请处分”。 2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宗仁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 29日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月3日蒋介石通电指责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并要求国民党中央整军肃党,准备北伐。 14日蒋介石被迫释放李之龙。 15日广州青年军人联合会被迫宣告自行解散。20日,孙文主义学会亦宣布解散。 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选谭延闿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20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召集国民会议宣言。 2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在宣传部之下设宣传委员会。 29日胡汉民偕鲍罗廷自苏联回国抵广州。 5月3日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决议推举蒋介石等拟具与国民军合作办法。 4日国民政府决定续聘鲍罗廷为高等顾问。 9日汪兆铭受到蒋介石排挤,秘密离广州去香港,准备赴法国治病。胡汉民返粤后,与蒋介石密谋反共,蒋迫于形势,未接受胡之主张。胡即离广州去香港。汪、胡二人虽同乘一船,却未晤谈。 10日国民政府举行军事会议,决议应唐生智要求,出兵入湘援唐。随后,派叶挺独立团作为北战伐先遣队进军湖南,与直系叶开鑫部交战,揭开北伐战争序幕。 15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17日修正通过整理党务各案。18日通过中央执行委员会设置主席案。19日选举张静江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20日通过蒋介石所提 “重行登记”案与 “统一各省党部”案。22日通过大会宣言与“优待归国同志”“迅速出师北伐” 案。 2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第二次全体会议对整理党务案之宣言。 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议: 国民政府发布关于目前要政办法之明令,推行利民善政八大急务。 31日蒋介石策划设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本月鲍罗廷与蒋介石多次晤谈国共关系和合作问题,蒋介石要求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活动,鲍罗廷采取了退让政策。 6月1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邵元冲任青年部长、叶楚伧任秘书长案。 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过任张静江、宋子文为常务委员。 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案。 5日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迅行出师北伐案。同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指挥北伐各军。 8日北伐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攻克湖南攸县。10日,大败谢文炳部,进占茶陵县城。 19日国民党中央致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整理党务案》规定,成立两党联席会议。据此,中共中央派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为出席联席会议代表。 28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之陈铭枢、张发奎两师自韶关出师北伐援湘。 29日国民党中政会通过任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委员。 30日国民革命军兵站总监部成立,俞飞鹏任总监。 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北伐部队动员令。 4日国民党中执会召开临时全会,通过任命蒋介石为中央军事部长,并授予任命所辖革命军及军事机关党代表之权。又议决政治委员会与中央常务委员会合开一 “政治会议”。 6日国民党中执会临时会议改选蒋介石为常务委员会主席。至此时,蒋已掌握了党、政、军大权。 7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 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发表就职宣言。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11日国民革命军进占长沙。 13日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14日国民党中央发表 《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 1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蒋介石离广州赴北伐前线后,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由张静江代,政治会议主席职由谭延闿代,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由李济深代。 23日广州国民政府公布《广东土地登记条例》。 30日湖南省政府正式成立,唐生智任省政府主席。 8月1日国民政府发表反对重开“关税会议”宣言。 同日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戴传贤任校长。 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 《劳工仲裁条例》。 12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采纳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的意见,迅速进攻湖北,主力直趋武汉,对赣暂取守势。 16日蒋介石在长沙发表《讨吴宣言》。18日,下达总攻击令。19日,北伐军占平江。22日,北伐军克岳阳。至此,湖南境内的战事基本结束。 21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政务官非经特许,不得以非党员充任。 22日北伐军攻克岳州 (湖南岳阳) 、通城、羊楼司,吴佩孚军溃败,武汉震动。 23日冯玉祥代表徐谦、李鸣钟到广州,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报告冯玉祥决定率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国民政府任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常会任冯为国民军总党代表。 27日北伐军与吴佩孚军在湖北汀泗桥展开激战。29日,北伐军攻占汀泗桥。30日,北伐军攻占贺胜桥,打开了直捣武汉的门户。 9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抵达武昌城外,分兵三路进攻武汉三镇。 3日蒋介石任第一军军长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为攻赣军总司令。 6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攻克汉阳。 7日国民党中政会通过对时局宣言,宣布政治改革方针。国民政府发布《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和《对农民运动第三次宣言》。 同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汉口,吴佩孚退走孝感,留刘玉春、陈嘉谟率3万人死守武昌。 9日蒋介石电国民党中央要求政府常务委员到鄂主持大局。本月22日、11月19日又两次电催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7日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在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宣言接受国民党之主义,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 同日蒋介石由鄂启程入赣,湖北军事财务交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负责代理。 18日国民党中政会决议: 于武汉组织中央政治会议分会,以蒋介石、徐谦、顾孟余、王法勤等八人组成。 22日国民党中政会议决: 10月1 日起取消封锁港澳政策,即日恢复粤港交通。 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 《工人运动方针》 及 《中国国民党农工行政人员讲习所章程》。 29日国民党中央党部通告不承认西山会议派在上海设立之中央党部。 10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 《修正监察院组织法》。 10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歼敌2万余人,生俘敌将刘玉春、陈嘉谟。 11日广州国民政府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共同组成二五附加关税征收机关。 15日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海外党部执行委员联席会议在广州举行。18日通过《国民政府发展案》及《请汪兆铭销假案》。20日通过《省政府与县市政府组织案》。23日通过 《国民党最近政纲案》。26日通过《宣言内容》《最近外交政策》,并修正《党代表条例》。 同日国民政府发表讨伐孙传芳宣言。 27日蒋介石下达对江西总攻击令。 11月4日国民革命军攻占九江。 6日国民革命军向南昌发起总攻击。8日攻占南昌,孙传芳部主力被歼,孙本人潜逃南京。 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于短期内迁至武汉。 9日孙科任交通部长,徐谦任司法部长。 10日国民政府公布修正 《省政府组织法》。 12日蒋介石电请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组织江西临时政治会议,并委朱培德为代理主席委员。27日,江西省政务委员会成立。 16日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为迁都武汉派调查委员经韶关北上。 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迁都武汉,广州设政治分会。 同日上海海军由陈绍宽率领开赴福建,并派代表向国民革命军洽请归附。 27日国民政府决定迁移武汉。 12月2日国民政府电英国政府外交部,抗议天津英租界当局拘捕国民党人,并引渡与奉军。 4日蒋介石、宋子文、陈友仁、孙科、徐谦、宋庆龄及鲍罗廷等由南昌抵九江。 7日国民党中央通电宣布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北迁武昌。 同日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政会议,商议向皖浙苏发展,对奉策略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移武昌事宜等。 11日冯玉祥国民军出潼关,入河南境。 同日谭延闿率领国民党中央部及国民政府第二批北迁人员离广州北上。 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在武昌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 17日国民政府正式通告各国政府,本政府迁武昌后,所有外交事宜即由政府负责。 18日何应钦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进驻福州。 同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武昌临时联席会议发布保障民产布告。内称:“国民政府保障人民资产安全,非依法律不得查封及没收……商民人等务各安心营生”。 2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政治分会成立。 ☚ 1925年 1927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