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22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22年 1922年1月《诗》月刊创刊于上海,由中国新诗社叶圣陶和刘延陵主编,这是我国新诗坛上第一个诗刊。 4月湖畔诗社在杭州成立,并出版诗集《湖畔》。 5月胡适在北京创办《努力周报》。 8月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9月瞿秋白的报告文学集《新俄国游记》(《饿乡纪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0月王统照的长篇小说《一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21年 1922年 ☛ 1922年 1922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卷由新潮社出版。 ☚ 1922年 1923年 ☛ 1922年 1922年4月《台湾青年》更名为《台湾》。 7月追风发表日文小说《她要往何处去——给苦恼的姊妹们》(《台湾》第4至7号),这是台湾最早出现的白话文学作品。 ☚ 1921年 1923年 ☛ 冬夜/草儿/红蔷薇/蕙的风/将来之花园/真结 ☚ 女神 冬夜 ☛ 广州纪游/蔷薇之路/新俄国游记/独秀文存 ☚ 胡适文存 广州纪游 ☛ 1922年中华民国11年·壬戌文化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新学制”(《壬戌学制》)。次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宣布废止学校“兵操”课,将“体操科”改称“体育科”。 政法1月1日,天津5万群众举行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游行。13日,香港海员大罢工,延续到3月初罢工者达10余万人。由于反抗港英镇压,3月4日,发生“沙田惨案”,但工人坚持罢工斗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经济马伦和戴尔仁根据浙江等4省9县农户的收入按高低进行分组统计,以150元作为贫困的界线。统计的结果指出:❶浙江等4省9县农户的收入在界线以下的占74.82%。 军事东北海军成立,属东三省巡阅使管辖。 1922年数学希尔伯特提出数学要彻底形式化的主张,创立数学基础中的形式主义体系和证明论。 物理学尼尔斯·玻尔因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辐射,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理论认为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同心轨道运动。 化学勃朗斯台特[丹]提出所有催化过程形成临界络合物,由络合物的形成和分解决定反应的速度,并推得反应方程式。 天文学卡·查理[瑞典]提出无限等级式宇宙模型,认为星系是第一级天体系统,并证明这种结构不存在“光度佯谬”和“引力佯谬”。 地学透纳[英]发现深源地震的存在。 生物学阿奇博尔德.V.希尔[英]与奥托·迈尔霍夫[德]因研究肌肉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有贡献,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拉蒙[法]制取白喉类病毒素。 工程技术英国成立BBC广播公司。 1922年中华民国11年·壬戌数学傅种孙与张邦铭共同把英国罗素的《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译为中文,名为《罗素算理哲学》。 天文学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高鲁为会长。该会于1924年创刊《中国天文学会会报》。 物理学饶毓泰在美国《物理评论》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原子物理学方面的重要论文。 化学吴宪在美国发表《血清蛋白质比色测定法》,后与林树谟共同对标准液及计算法作了修改,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地学中国地质学会创立。 生物学中国科学社在南京设生物研究室,后改称研究所,秉志主其事,分动物部(秉志负责)和植物部(先后由胡先和钱崇澍负责)。研究员大半由东南大学教授兼任。 农学岭南大学从国内外征集9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其中20多个是广东农家品种,52种来自菲律宾,尚有来自爪哇的4种,安南1种,美洲9种。 医学蒋维乔撰写 《因是子静坐法续编》(1915年撰有《因是子静坐法》),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静坐法属于气功养生,至今尚有不少习练者。 工程技术北京成立中华化学工业会。 1922年文化3月,列宁在《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第三期发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 政法2月4日,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6日,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会议还通过两项《九国公约》,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并重申门户开放的原则。 经济4月10日,第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苏、英、法、意、比、日等29个国家(包括英国自治领共34个国家),美国派观察员列席。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 军事3月25日,伊拉克与英国签订一项军事协定,给予英国以广泛的控制权。 1922(民国十一年)1月7日中国、挪威、丹麦合办之华威银行开办,额定资本1 000万元,实收250万元。设总行于北京,1923年于上海设立分行。享有纸币发行权。据1929年资料,该行共发行过大洋票及角票70余万元,内角票30余万元。1926年5月,该行因营业不振停业清理。(177,1088-1089页; 108,1160页;363,371页;332,182-183页) 1月17日英美烟公司设立中国装包品公司,经营锡纸、箔纸和其他种类包装纸的制造、锡盒制造、箱子制造、草纸板和纸张制造等。(144,40页) 1月28日广州军政府毅然通知沙面各国领事,声明决定收回粤海关管理权。2月1日,军政府财政总长伍廷芳打电报给公使团: “若不交款(指关余),必派人接管海关”。在港英当局、总税务司和美国公使的阻挠下,此事以失败告终。(319,552-553页) 2月1日华盛顿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国政府保证不变更现行邮务行政与外国邮务总办之地位的条件下,在1923年1月1日前撤销外国在华邮局(在租借地或有约章规定者除外)。华盛顿会议后,英、美、法、日在华 “客邮”局,除我东北旅大地区及沿南满铁路线的日本邮局及英国在西藏的邮局外,都在1922年年底以前撤销。(103,200-201页;317,130页) 2月4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主要内容为: 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归还中国。归还后,中国必须将旧租借地全部开辟为商埠,准外人在该区域内自由居住并经营工商及其他合法职业。撤退日本驻青岛、胶济沿线之军队(包括宪兵)。青岛海关应完全成为中国海关之一部分。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产业归还中国,但中国应将上述铁路产业之价值,偿还日本。中国不得付现,须以国库券交付日本,为期15年,以铁路产业及进款作抵。在库券清偿完毕以前,应选任一日本人为车务长,一日本人为会计长。济顺、高徐两路的投资权益,移交英、美、法、日四国银行团所组成之国际银行团承受。1922年12月10日,隶治于德、日达25年之久的胶澳良港得以收回。胶海关也同时收回,由总税务司接管,胶海关税务司人选局限于德、日的现象得以结束。(103,208-212页; 《帝国主义与胶海关》,314页) 2月5日交通银行在北京召开临时股东总会,会上通过了董事会提出的四条意见。其中第一条为: 营业方针,力谋避免政治借款,以其余力趋重于工商事业。第二条为: 发行独立,准备金为七成现金三成证券,不得与营业金混合,随时任凭官商检查。同时规定实收股本500万两(额定1 000万两) 改为实收1 000万元(额定2 000万元)。(363,132页) 2月6日华盛顿会议通过 《九国间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或 《华盛顿条约》。“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公约的核心是肯定了美国的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不得在中国谋取 “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不得谋取 “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 “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等的 “任何专利或优越权”(103,218-219页)。至此,美国在1899年提出的 “门户开放”政策条约化了。(《近代史研究》 1992年第3期,165页) 2月11日1922年年初,北洋政府财政紊乱,兼以内战不息,致支出漫无限制。除抵借各长期债款不计外,仅盐余所抵债款,内债已达7 000余万元,外债为2 600余万元,共计9 600余万元。每月应偿到期本息约需700余万元。盐余支配不敷,悉数坐扣,犹不能尽偿。财政部于是日发行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9 600万元(简称九六公债),偿还以盐余抵借的各项内外短期债款,仍以盐余拨充偿还基金。财政部估计华盛顿会议规定的切实值百抽五实行之后,每年关税可增收2 000万元,到时再改由所增关余项下拨充。因盐余未能按期拨付,1922年8月,乃改为全部由关余作抵。关余为数有限,而且 “应先拨(1921年) 整理公债基金,有余时即拨充九六公债内国部分基金。……如有迟期抽簽之事……按迟期时日补息”。(175,915-947页;208,8卷,306页;124,78-83页) 2月18日信交风潮后,银行收缩信用,荣家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是日,申新向日本东亚兴业会社借款350万日元(合规元银220万两),借款期限一年零十个月。借款条件苛刻。每百元实交99元,年利一分一厘半(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利息水平一般在三厘左右),以申一、二、四厂的全部财产作抵押品,而以转移该三厂的所有权作为设定抵押的手续。1926年,乘日元汇价低落,全部还清次款。(131,90-93页; 358,68页) 2月无锡申新三厂开工生产。5月增建布厂,10月正式开车。有纱锭51 008枚,布机504台。其规模在棉纺织业中,除上海地区外,可谓首屈一指。同月,1921年筹建于汉口的申新四厂开工,有纱机14 720锭,1926年,布厂开工生产。(358,28、29页) 3月30日香港立法局通过经过修改的 《汇丰则例》,将额定资本从2 000万港元提高到5 000万港元。原来规定法定纸币发行量不得超过相当于实收资本的1 500万港元,需以证券或金银硬通货作为发行准备。至此,将法定纸币发行量提高到2 000万港元,发行准备应等于发行总额的2/3,得全为硬币,或全为证券,或两项并用。超出2 000万港元以上者,数额不受限制,只是需要全额硬通货准备。此项硬通货专为溢额发行兑现之用。1924年的发行总额4 500万港元中,只有660万余元(即头一个2 000万元的1/3)是没有准备的。1924年3月,汇丰再度修改则例,将可由证券作准备的法定纸币发行额由2 000万港元提高到3 000万港元。如超出3 000万港元,超出部分则需全额硬通货准备。(363,52页; 马寅初: 《汇丰银行(一)》,载 《总商会月报》 5卷7号,1925年7月) 3月汉口纱商响应张謇筹办纱厂以抵制日货的号召,筹办裕华纱厂,集资120万两。1922年3月开工,有纱锭30 396枚,布机400台,以徐荣廷为董事长(145,36、37、46、41页) 4月14日由恒丰纱厂主要资本家聂云台发起创办的大中华纱厂正式开工,资本200万两,共有纱锭45 509枚。(《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24页; 368,44页) 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于5月初战败。6月初双方议和,奉军撤出关外。(《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326页) 战争延 “数周之久,津浦、平汉两路交通断绝,直至八月,始稍恢复”。(《天津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载 《天津历史资料》5辑) 4月30日招商局 “江通轮”在汉阳大军山附近失火,轮船被全部烧毁,损失近百万元。(321,320页) 4月日本日清纺织会社在青岛投资创办的隆兴纱厂开车。(301,363页; 《帝国主义与青岛港》,56页) 5月15日上海正式成立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大客车4辆,营业路线是上海至太仓浏河镇,全长37.25公里。这是上海第一条商办公路。(315,342页) 5月16日南浔铁路与东亚兴业会社签订第四次借债合同。后者借款250万日元。所有条件与1912年7月8日第一次借债合同相同。但在附合同中增加了三个条件: 必须用一日人为会计顾问、一日人为工程顾问; 南浔铁路每年直接及间接收入保息专供此项债款利息,不得另作他用; 南浔铁路须在五年内延长南昌至萍乡路线或其他相当路线。此借款中的160万元用于偿还积欠东亚兴业会社的息金以及欠台湾银行、大仓洋行的短期债款。(103,228-230页; 122,642页) 5月齐输卿(齐燮元之兄) 与另外8名出资者,以资本80万元设立长城煤矿公司,以27万元收买原兴业公司(矿主刘汝霖) 所有的矿区及全部机械设备,开采河北省临榆县上庄坨煤矿。1925年矿区至秦皇岛的轻便铁道建成,日产达400~500吨。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矿区沦为战场,生产无法进行,1932年12月停办。1937年1月以 “中日合办”形式继续经营。“七七”事变后,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获得矿业权认可,于1938年1月以资本150万元重新建立长城煤矿铁道株式会社。(160,426页; 396,394 -395页) 6月1日四川陆军第二军(军长刘湘) 和重庆商人设立中和银行于重庆,资本60万元,军商以2比4的比例认股。1926年1月因黔军袁祖铭以武力夺占重庆,该行停业四个多月。同年5月20日,刘湘等驱逐袁祖铭出境,该行恢复营业。该行所发钞票一直能兑现。(363,209页) 6月18日交通银行在北京召开股东大会,选举张謇为总理,钱永铭为协理。张仍留南通,日常事务由钱永铭主持。(363,133-134页) 6月26日由澳洲华侨郭乐、郭顺兄弟发起创办的上海永安纱厂召开创立会,资本600万元(其中侨资占90%以上)。9月开工生产,年底30 720锭全部装齐开足。(368,28、23、25页) 6月日本以当时先进的无线电设备设立大连无线电局,专营陆上通信。又设大连无线电分局,专营海上通信。(403,138页) 6—7月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提出在大冶添设新式高炉来增加生产。1913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市场上钢铁价格猛涨,为汉冶萍公司发展生产提供了良机。1913年5月,汉冶萍公司在上海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借款议案和扩建计划,在大冶创建新厂一事被正式定下来。1913年12月,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八幡制铁所、横滨正金银行签订借款1 500万日元的合同,其中的900万元作为在大冶建设新厂的费用。1917年,两座日产450吨高炉的建设工程同时破土动工。1921年年底,大冶铁厂工程竣工。是年6—7月,大冶铁厂1号高炉开始出铁,7月5日即停炉。(367,83、84、86、223页) 8月30日纱销不振,纱价疲软,华商纱厂联合会公决以申新16支 “人钟牌”棉纱大包净盘最低价135两为准,在两周内各厂售出现货不得低于此价。(131,150页) 8月范旭东在原久大实验室的基础上,拨款10万元,在塘沽成立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是中国第一个由民间资本创办的科研机构。抗战爆发后,1939年春迁长沙。武汉沦陷后,迁四川五通桥。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拨归中国科学院,其余部分归化学工业部领导。(《文史资料选辑》80辑,60-69页; 397,630页。成立时间据张同义: 《范旭东传》,157页) 9月4日中南、金城、盐业、大陆四银行决定组成联合准备库,因中南银行以侨资银行身份已取得发行权,故共同发行中南银行钞券。最初标榜十足现金准备,1926年定为六成现金,四成保证。天津准备库于1922年11月1日成立。上海准备库于1923年3月27日成立。(154,91、95、303页) 9月25日北洋政府以停付之俄国部分庚子赔款为担保,发行民国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1 000万元。(124,87-89页) 9月30日1918年井陉煤矿由中国收回自办。1922年复归中德合办。至此,签订改办合同11款,取消合办名目,将该矿完全收归直隶省,德股1/4,华股3/4。改订合同以20年为期,期满后无条件收回。同年10月18日,由农商部核准备案。(352,67页;160,404页) 9月开滦煤矿与峄县中兴煤矿缔结分割煤炭市场的协定。(《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8页) 10月1日根据华盛顿会议 《九国间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第一条附件 “1918年12月19日上海修正税则委员会所采用之中国进口货海关税表(1919年7月1日公布)应立行修正,修正之进行愈速愈妙”的规定,1922年3月21日在上海成立了修正税则委员会,共14国参加。这是对中国进口税则的第四次修正。委员会通过了中国的提案,以1921年10月至1922年3月共6个月的上海平均批发市价作为新的年度标准。这个年度标准较为合理。1922年10月1日公布修正税率表。免税进口商品的范围与1902年税则同。原定12月1日生效,“但是因为法国和意大利当时还没有批准 《华盛顿条约》,所以该两国立刻反对新税率表的实施”。日本也对新修税则未经各国批准前中国政府即行实施提出抗议。到最后法、意才同意于1923年1月17日付诸实行。到1923年新修税则实行一年的结果是,进口税率虽未达到5%,但平均达到了4.29%。(103,254-295页; 340,235、238页;406,442、456、552页) 10月2日北洋政府与比国营业公司签订购料合同,向公司购买京绥铁路包头至宁夏沿黄河左岸约长500公里路线之铁路材料。所需220万英镑由公司支付,以京包线之财产及收入、包宁线之财产、京汉线未经抵押之收入作担保,年息八厘,实交八七,期限十年。此款实际只交了80万英镑,未用在包宁线上。一部分用做了吴佩孚的军政费。(122,567-577页;123,188-189页) 10月5日徐荣廷从楚兴公司历年积累中抽出白银210万两在石家庄筹建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开工生产,有纱锭20 448枚,资本210万两。1930年增至24 768枚,布机392台。(145,33、34、43页) 11月8日1918年3月16日,日本以私人出面与吉林地方劣绅签订《中日合办天图轻便铁路会社合同》,未得交通部批准,未发给开工执照,还遭地方官民强烈反对。但日本恃强于1921年10月开工。至此,吉林省公署与日本人签订《合办天图轻便铁路公司合同》,资本400万日元,中日各半,中方的一半由日方代垫。1924年10月完工,长101公里,采用0.763米的窄轨。从吉林省天宝山老头沟起到图们江西岸的地坊(今开山屯),连同朝阳川到延吉的支线10公里,共长111公里。过江同从朝鲜会宁到清津的铁路相接,实际是日本处心积虑要修筑的吉会铁路东段。(122,297-298、618-624页;318,38-41页) 11月14日—1923年2月11月14日,北京政府下令查办招商局董事傅宗耀。11月16日,派员到上海查办招商局。11月18日,招商局股东维持会正式成立。12月15日,股东维持会致电北京政府,反对交通部查办招商局。1923年2月,宣布取消查办招商局案。(321,360页;120,679页) 11月1922年1月,交通银行规定京、津两行发行准备为现金七成,有价证券三成。成立两行发行股,两行发行账目、库存兑换券及其准备划归发行股掌握。发行准备从此与营业库存分开。是月,交通银行修订发行准备条例,规定发行额定准备金六成,有价证券四成,再交现金二成作为额外准备。发行独立,准备公开,银行兑换券实行四六准备制,是以交行为首倡的。(363,18页) 12月1日中日签订《山东悬案细目协定》,就日本归还胶澳租借地各项事务做出安排。对于日本人在占领胶州湾期间从事的所谓 “公产”和盐业,中国要付出1 600万日元才能收回,其中200万元以现款交付,其余1 400万元以国库券的形式列为对日债务,年利6厘。淄川、坊子、金岭镇各矿山移归中日合办之公司。在日本占领期间,1914—1923年仅从淄川煤矿就已经掠走了3 935 061吨煤炭,但中国仍必须付给日本500万元。(103,333-339页;353,92页) 12月5日中日签订 《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1923年1月1日胶济铁路移交中国,但日本竟向中国勒索国库券4 000万日元,作为赎路借款,年息6厘,并须以胶济铁路的产业及进款为抵押,期限15年。在国库券未清偿前,该路的车务长和会计长由日本人充任,所有进款存入正金银行,日本仍然以 “债权人”身份控制着此路的管理权。(103,349-351页;208,9卷,1-13页) 12月12日纱价疲软。8月30日,华商纱厂联合会公决以16支 “人钟牌”棉纱大包净盘最低价格135两为准,在两周内各厂售出现货不得低于此价。至9月中旬,竟跌至124两左右。是日,华商纱厂联合会决议自1922年12月18日起停止1/4的工作,以三个月为期。届时若市面仍无起色,续停1/4。(131,151页; 358,64页) 12月英国政府声明,英国部分庚子赔款余额将用于中英互有利益之事业。(103,833页) 下半年楚兴公司承租湖北武昌纱、布、丝、麻四局将近10年,获取了厚利,引起地方封建势力和军阀集团的忌恨。湖北 “将军团”组织楚安公司,不待楚兴公司租约期满即勒令移交。楚兴公司只得提前三个月将四局移交楚安(据此推算,移交时间应在1922年9月)。对于机物料作价40余万两,楚安亦拒不付款。(黄师让: 《裕大华企业四十年》,载 《文史资料选辑》44辑) 楚安公司承包四局时,纱业危机已经临近,经营情况不妙。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四局由湖北政务委员会接收。同年国民政府以楚安有 “逆股”为由,取消其承租权。1931年民生公司承租时(322在关于民生公司 “投资事业”的小节中,没有谈到民生公司承租过四局),只剩下布局能勉强开工,纱、麻、丝三局 “因停工日久,所有机件房均毁坏不堪。”湖北省政府将丝麻二局拍卖,以所得款项移作修复纱局之用。抗战爆发后,纱布官局残存的1万枚纱锭迁至陕西咸阳。(117,295页; 《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75页) 1922年项康元在上海独资创办康元制罐厂,资本2万元。1924年盘进一日人经营的制罐厂。1928年增资为40万元。1933年9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增资为100万元。1937年再增资为200万元。产品除白铁罐外,有花铁罐、各种五金、门锁、玩具等。(115,615 -616页; 潘君祥主编: 《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161页) 1922年 1922年1月2日孙中山在梧州任命陈少白为中央银行监督,梁长海为行长。 8日孙中山特任顾品珍为云南讨贼军总司令,金汉鼎代理滇军总司令。 9日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宣布徐世昌、梁士诒罪状。 16日孙中山公布 《大本营条例》。 19日吴佩孚派专使黄申芗到粤会晤陈炯明。陈表示愿与吴佩孚同倡裁兵。 30日孙中山与胡汉民、蒋介石商决大本营自桂林移至广东韶关。 2月3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命李烈钧军进江西,许崇智军出湖南。 4日孙中山任命陈德春为中央第四军军长兼粤东所属各军总司令。 13日北伐军前锋部队分别进入湘境。 12—20日张作霖、段祺瑞先后派代表到粤,与孙中山商议合作讨伐直系。 23日孙中山为唐继尧违抗命令、反戈回滇事通电指责,并命滇、黔、桂各省当局 “严行制止”。 27日孙中山在桂林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3月4日香港发生沙田惨案。14日,广州非常国会抗议英国警察枪杀沙田华人。 16日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北伐计划受阻。 20日唐继尧率部进占宜良,旋入昆明,重握云南政权。 21日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在广州被陈炯明部属暗杀。 26日孙中山在桂林大本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邓铿被暗杀及陈炯明阻挠北伐事,决定班师回粤,改道赣南北伐。 4月7日湘军在衡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拥护孙中山北伐,并举谭延闿为湘军北伐总司令。 8日北伐军大本营自桂林迁粤,孙中山指令各军集中梧州待命。 18日廖仲恺由梧州到广州会晤陈炯明,劝其赴梧州与孙中山面商北伐问题。陈拒不前往,并电辞本兼各职。 20日孙中山准陈炯明辞广东省长及粤军总司令,专任陆军部长,以伍廷芳为广东省长。陈炯明离广州赴惠州。 27日“海圻”、“肇和”等舰谋叛,为温树德、陈策等所平。本日,孙中山以温树德为海军司令,陈策为江防司令。 本月北伐军集中韶关、南雄、仁化一带。 5月2日孙中山接见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代表,希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尽力,并谴责赵恒惕在湖南杀害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的暴行,表示将依法惩办。 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声讨徐世昌,并下令北伐。 6日孙中山离广州抵韶关,誓师北伐,以李烈钧为中路、许崇智为右翼、黄大伟为左翼,并制定作战方略。 15日孙中山为出发北伐之李福林部主持誓师典礼。 18日叶举擅自率部进驻广州。省城旋即为陈炯明所控制。 25日蒋介石电汪兆铭、胡汉民、许崇智等,主先定粤局,再图北伐。 26日叶举、魏邦平等联合致电孙中山,恢复陈炯明原职,并在省城北部布防。 26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办理两广军务”,并令叶举率部赴赣。陈、叶抗命不从。 6月1日孙中山命胡汉民留守韶关大本营,亲自回广州镇抚陈炯明部。 3日广州非常国会通电,主张继续1919年国会,否认王家襄等在天津筹备续开的1917国会。 同日孙中山任命谢远涵为江西省长。 6日孙中山发表《工兵计划宣言》,主张惩办民国六年乱法罪魁,实行兵工制;同时发表对外宣言,请列强勿干涉中国内政。 8日广州非常国会通电,宣布黎元洪毁弃 《临时约法》 及叛国、辱国的罪状,反对其复任总统。 11日黎元洪入京就职,暂行大总统职权。任命颜惠庆署国务总理。 13日北伐军占领赣州,查获陈炯明与吴佩孚、陈光远图谋夹击北伐军的来往密电三件。 14日廖仲恺应陈炯明电邀前往惠州,甫抵石龙即被扣留。旋被押送到石井兵工厂监禁,囚禁达62天之久。 15日北伐军前锋进入吉安,赣督陈光远逃走。 16日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孙中山脱险抵海珠海军司令部,登 “楚豫” 舰。 17日孙中山督率“永丰”、“永翔”、“楚豫”等舰讨伐广州叛军。 18日美国、古巴及曼谷等地华侨纷纷通电,请示孙中山调遣北伐军回粤讨逆,表示誓为后盾,尽力接济。 19日孙中山令李烈钧、许崇智等北伐军自江西回师戡乱。 23日广州政府外交部长兼广东省长伍廷芳,以陈炯明叛变悲愤而逝,年81岁。 27日北伐军决定以粤军第二军、滇军朱培德部、李福林部及粤军第一师梁鸿楷部班师回粤。梁鸿楷部中途抗命,潜往惠州与陈炯明会合。 29日蒋介石自奉化抵粤见孙中山于“永丰”舰。 本月宋庆龄抵上海,发表粤变纪实。 7月1日孙中山拒绝魏邦平的调停方案,对陈炯明的假 “和解” 表示: 如真能悔过,可前来相见。 2日北伐军返抵粤境,宣誓讨贼平乱。 8日“海圻”“海琛”“肇和”二大舰受叛军贿买,叛离黄埔。 10日孙中山率“永丰”等舰猛击车歪炮台,进驻白鹅潭。 11日广州工人要求叛军撤出广州,自月初起即开始罢工斗争。本日,电力、自来水和铁路工人举行联合罢工。 22日北伐军与陈炯民叛军在韶关激战。后因北伐军缺乏械弹等因,于29日全线退却。 8月1日旧国会在北京恢复,拟先制宪。 6日北伐军初次失利,分途向江西、湖南边境退却。 8日程潜由沙面登 “永丰”舰,劝请孙中山离粤,另谋进取。 9日孙中山以北伐军回师失利,离粤赴香港转沪。蒋介石、陈策等随行。 15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宣言,揭露陈炯明叛乱经过,并发表对于今后统一之意见。 21日胡汉民应王永泉约,赴延平,商定合作条件。 23日李大钊由北京到上海。随即和孙中山进行多次交谈,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等问题。旋由孙中山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 25日孙中山会见苏俄全权大使越飞所派的代表,就远东大局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9月4日孙中山召集在沪各省同志张继等会议,商国民党改组事。 5日孙中山命滇军朱培德等自湘南入广西。 6日孙中山指定丁惟汾、茅祖权、陈独秀、管鹏、覃振、田桐、张秋白、吕志伊、陈树人九人为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 17日胡汉民、汪兆铭在杭州与卢永祥协商与奉系合作,事毕返回上海。 18日孙中山致书国民党员,述陈炯明叛变始末。 22日孙中山复函张作霖,望其“迅取北京津保,使敌失所凭依”,并希其能助以军费。 下旬许崇智所部北伐军自粤赣边境向福建进兵。 10月1日自赣湘入广西之北伐军朱培德部攻克桂林。 同日东路北伐军黄大伟、李福林部向古田推进。 2日徐树铮在福建延平设立建国军政制置府,自任总领,尊奉孙中山及段祺瑞为领导。11月2日徐树铮离闽,制置府撤销。 6日北伐军许崇智部攻克古田。 10日孙中山为蒋介石著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撰序。 12日北伐军李福林部克福州。 17日许崇智、徐树铮等入福州,孙中山任命林森为福建省长。 18日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并以黄大伟、许崇智、李福林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军军长。 19日邓泽如、古应芬等在香港策划讨伐陈炯明。 22日蒋介石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 27日孙中山致函湘军将领鲁涤平、蔡钜猷,勉以救湘讨陈。 11月8日林森接任福建省长,王永泉任福建总司令。 12日周之贞任西江讨贼军司令。 15日孙中山在沪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国民党改进案,并推定胡汉民、汪兆铭为宣言起草人。 18日孙中山任田铭璋为国民党黑龙江支部筹备处长。 12月6日杨希闵在广西白马就任代理滇军总司令,决定作战计划,出兵讨陈。 16—18日孙中山再次召集会议,审查中国国民党改进案宣言以及党纲、党章。 19日东路讨贼军许崇智部攻克泉州。 28日孙中山函促驻闽讨贼军迅速回粤讨陈。 30日滇、粤、桂联军会师梧州。次日,分兵两路,誓师东下讨陈。 本月张继奉孙中山之命,在北京会见苏俄全权代表越飞。 ☚ 1921年 1923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