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03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03年 1903年2月由留日学生浙江同乡会孙翼中、马君武等主编的《浙江潮》月刊在日本东京创刊。 4月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 5月《绣像小说》在上海创刊,李伯元主编,其小说《文明小史》在该刊连载。 6月夏曾佑发表《小说原理》(《绣像小说》第3期)。 8月连梦青的小说《邻女语》在《绣像小说》上连载。 9月刘鹗的《老残游记》在《绣像小说》上连载。 10月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历史小说《痛史》在《新小说》上连载。 12月《中国白话报》在上海创刊,由林白水主编。 ☚ 1902年 1903年 ☛ 1903年 1903年张肇桐的小说《自由结婚》由上海自由社刊行。 ☚ 1903年 1904年 ☛ 1903年 1903年春 台南人汪春源中三甲第120名进士。著有《柳塘诗文集》。 7月台湾新竹人郑鹏云所著《师友风义录》刊行。另曾编辑《郑氏族谱》《新竹县志》等。 ☚ 1902年 1905年 ☛ 1903年清·光绪·癸卯物理学鲁迅(周树人)发表《说》一文,对1898年刚被居里夫妇发现和一年前刚被测出其原子量为225的新元素镭作了详细介绍。这是第一篇把镭这个元素介绍到国内的文章。 地学鲁迅用“索子”的笔名发表第一篇介绍中国地质的文章《中国地质略论》。文后并附有中国石炭田(即煤田)分布略图一幅,以及满洲、直隶、山西等省石炭田名称简表。它批判了上帝创世说、地理环境决定论,介绍了中国地质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18个省的矿产状况。 医学震旦医学院在上海创立。 农学11月19日,清廷命各省振兴农务,于省城设立农务学堂。 工程技术1月,晋丰公司开始办理山西的一切矿务。 1903年数学罗素[英]发现集合论中的罗素悖论,出现所谓第三次数学危机。 物理学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 化学阿列纽斯因研究电解质溶液电离理论,被授予第三届诺贝尔化学奖。 天文学齐奥尔科夫斯基[俄]著《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一书出版。这是星际航行学专著,作者提出了火箭发动机的原理,阐述了火箭用于星际航行的可能性。 地学李希霍芬提出了关于东西地体的构造理论。 生物学芬生[丹麦]因利用聚焦光线治病,特别是治疗狼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工程技术拉米尔[法]兄弟发明彩色摄影术。 1903年清·光绪·癸卯文化1月29日,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李书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自第四期起改名为《汉声》。以后各省留日学生也相继创办《浙江潮》、《江苏》、《新湖南》等刊物,鼓吹国民革命。 政法4月8日,中国女留学生胡彬夏等在东京成立共爱会。这是中国争取男女平等的第一个爱国妇女团体。 经济荣宗敬、荣德生在无锡成立茂新面粉公司。 军事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青山设立革命军事学校。 1903年文化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马丁纽斯·比昂逊获诺贝尔文学奖。 政法1月22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与哥伦比亚代表埃兰签订《海一埃兰条约》。规定美国以1 000万美元的补偿金和9年后每年25万美元租金的代价取得在巴拿马地区为期百年的独占租借权,并享有设防和驻军的权利。3月17日,美国参议院批准该条约;但6月20日,哥伦比亚参议院否决该条约。 经济德国与土耳其签订修筑巴格达铁路最后一段的条约,这条铁路经过柏林、拜占庭和巴格达,三地地名均以“B”字开头的“三B铁路”,全长约5 000千米,从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到波斯湾,把柏林和波斯湾连在一起,引起英国的激烈反对。1914年,英德草签格雷一里赫诺夫斯基协定,德国承诺铁路以巴士拉为终点,不再延伸到波斯湾,但因世界大战爆发,未生效。巴格达铁路全线工程是在1934年~1944年由英、法、土三国分段建成的。 军事2月,美国在古巴的关塔那摩和翁达湾两地建立美国海军基地。 其他12月30日,美国芝加哥伊里库瓦大戏院发生火灾,500多人丧生。 1903(光绪二十九年)1月5日北洋大臣袁世凯公布招商局 《改革章程》 9条,强化对招商局的控制,如 “动支款项一万两以上者,须禀清本大臣核准,方可开支”。“与各国洋商或他国轮船公司订立合同,须先将合同草稿呈请本大臣核准后,方准签字。”(120,523页) 1月9日由于法商汉口亨达利洋行将财产出售给德商礼和洋行,湖南矿务总局与礼和洋行订立合同,“允将湖南矿务总局与亨达利洋行所立之承销各种矿砂之各合同,移交于德商礼和洋行,照各原合同条款接办,并无更改。”(114,172页) 1月14日天津海关道发出布告,同意天津英租界再增加3 928亩面积。1924年北洋政府直隶交涉署还予以正式承认。至此天津英租界面积达6 149亩左右,为上海租界以外所有租界之冠。每亩每年仅向中国政府交纳钱粮(租金) 1 500文。此外包括赛马场和马场道两侧的大片土地也为英租界当局所占有。(316,66页; 408,5-6页; 409,325页) 1月27日总税务司赫德与葡萄牙签订 《分关章程》,决定在澳门设立海关分关(102,152页)。由于葡议会反对,分关未成立。(李永胜: 《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研究》,95页) 1月31日日商大东汽船会社、戴生昌轮船公司、内河招商局签订业务协定,组成运价联盟,垄断沪、苏、杭三角线上的航运。1904年这种垄断逐渐扩大到苏州、镇江间和镇江、清江间航线。在收入分配上,戴生昌得388‰,大东得348‰,内河招商局得264‰。此协定从1903年1月31日起实行,以三年为期。在三家公司的共同垄断下,一些力量较弱的公司,不是被迫停航,就是改航他线。间或有个别新船局试图与之争衡,也立即遭到三公司的共同打击,“或出资将公司盘顶,或故意减价,以使其力不能支,自行闭歇”。(120,234、1330-1333页; 321,258页) 2月4日中国通商银行在营业时发现一批伪造的钞票。消息传出后,市场人心大乱。次日,全市钱庄拒用通商钞票。持钞者大为恐慌,纷纷向通商要求兑现。伪钞是日本人制造的。通商的业务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334,30-31页) 2月袁世凯把在八国联军之役中遭破坏、停了工的天津机器局迁移到山东德州,更名为德州机器局,或称北洋机器局新厂。1903年2月开工建筑,1904年9月建成,10月开工,试行制造。生产枪弹、炮弹、火药。1914年,改名为德县兵工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将德县兵工厂部分机器拆运天津。1925年冬,山东督军张宗昌又将大部分机器设备迁转济南,并入山东兵工厂,德县兵工厂停办。(114,457-458页;《一代枭雄袁世凯》,182页; 369,173-174页) 3月30日1902年8月袁世凯接收天津后,批准成立 “天津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最先是由中国商人申请成立,后变成中外合资并主要由外商经营的股份公司。公司在香港注册,资本15万两。是日,公司的芥园水厂建成,并向老城区供水。水源在南运河。1904年,公司日售水量380万加仑。1903年,供水范围扩大到俄、奥、意租界,1915年扩大到日租界,以后又扩大到原德租界。1922年,原来由英租界自来水厂供水的法租界也改由济安公司供水。至此,济安公司供水区域包括了6国租界和中国城区,成为天津最大的供水系统。1936年济安铺设的自来水管道长度达144公里,日供水量达600万加仑。1937年1月,决定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华人股份必须占51%以上,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华人担任) 重新登记并实行改组。(《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1期,55-56、58页) 3月早在1893年,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已与从事长江航运的小公司——成立于1876年的麦边洋行(Macbain & Co.) 和成立于1890年的鸿安轮船公司(Hung On Steam Navigation Co.) 签订了合约。至此,三公司又分别与麦边、鸿安续订协议,协议以三公司商定的条件为基础,即所有轮船收费必须按照三公司1902年8月规定的价目单。麦边、鸿安不得支持与联营轮船竞争的对手。协议有效期5年。(323,91页) 4月22日—1910年6月22日上谕: “方今时局艰难,财用匮乏,国与民俱受其病,自非通盘筹划,因时制宜,安望财政日有起色。著派庆亲王奕匡等会同户部认真整顿”。决定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105,5013页)。这道上谕也是设立财政处的依据。同年7月17日财政处奏请将此厂建在天津。1905年6月(五月) 开机鼓铸,名曰造币总厂。1910年6月22日度支部拟定的 《造币厂章程》 规定: “各省藩、运、关库所存银两及别项银元,应次第交大清银行转交造币厂代铸,铸成国币后由各省照章行用。”(107,814 -820页) 4月24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日本驻天津领事伊集院彦吉签订 《天津日本租界推广条约》,承认此前日本已非法扩占的土地。日租界共占地2 150亩。天津英、法、日、德4国租界经过扩展后,连同俄、意、比、奥租界,天津租界总面积达23 300余亩,即15.6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天津旧城的8倍。(102,155-156页; 316,68-69、70、79页。408,82页说正式划定租界在是年11月4日) 5月13日天津商务局改组为天津商务公所。(《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4期,184页; 《一代枭雄袁世凯》,177页) 5月18日总税务司赫德、邮政总办帛黎与日本签订 《代寄邮件章程》,为日本在华非法设立的邮局取得了合法地位。1910年2月9日,总税务司裴式楷、邮政总办帛黎又与日本签订 《互订代寄邮件章程》,再一次承认北京使馆内之日本邮局、塘沽日本邮政代办处以及大东沟、安东、牛庄、辽阳、奉天府、铁岭、长春等处所开之日本邮政局的合法地位。(102,157-158、638-642页) 5月日本邮船会社以250万日元收买了英商麦边洋行的船只、码头和其他设备,轻易地展开了长江航线的航运业务。(351,106页; 120,135、154页; 323,92页) 7月9日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英国银公司签订 《沪宁铁路借款合同》。后者借款325万英镑兴建沪宁铁路。借款以已成之淞沪铁路及沪宁铁路全部产业及各项进款作抵押。由两名中国人和三名英国人(其中一名为总工程师) 组成总管理处管理造路行车事务。在购料方面,银公司得5%的酬劳金。铁路所得余利,以1/5归银公司(102,165-177页)。1905年4月开工,1908年4月全线通车,长311公里。1904年将已成之淞沪铁路并入。(318,16、22页。据143,161页,通车时间是3月28日) 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竣工,开始正式通车营业。(李济棠: 《中东铁路》,71页)在铁路临时通车时期,客运和货运运费都收取本地的货币。到中东铁路正式通车时期,所有客运和货运运费一律改收卢布。从此 “卢布羌帖遂通行于路线所经各地,操纵财权,市间不见官币。”(108,634、632页) 7月—1909年11月1903年7月(闰五月) 四川总督锡良发起成立川汉铁路公司(121,1058页; 313,1993页),修筑自宜昌经万县、重庆以达成都的铁路。1907年2—3月(正月),改名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实收股银2 386万元,其中 “租股”(收租在十担以上者,岁抽3%) 和 “租捐” 占了80%的比重(313,2000页)。1908年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121,1056、1057页)。1909年11月在宜昌至秭归间同时开工。直到川路被收归国有,共完成行驶运料列车的线路17公里。(349,62页) 9月7日谕令设立商部,以载振为尚书。(105,5063页) 10月8日依据1901年9月 《辛丑和约》 第11款的规定,中美签订 《通商行船续订条约》。在裁厘加税税率问题上,内容与1902年9月5日签订的中英商约基本相同。中英商约第8款第3节规定保留所有常关。中美商约第4款则规定裁撤内地常关,但设有新关之通商处所及沿海沿陆边界之常关不在此例。第2、3、5、12款中都是规定美国在华享有最惠国待遇。这些最惠国待遇,有些是片面的,如第3款关于美国人民身家财产所享之利益、第2款关于领事裁判权。但在第2款中也规定中国驻美领事官员所享 “优例及豁免利益均与别国驻美领事官员一律”; 第5款中规定 “中国人民运货进美境者,所纳之税不得较重于最优待之国之人民所纳者”。在第12款里,美国享有内港行轮的特权,但又规定嗣后无论何时,或中国,或美国,都可将内港行轮章程再行修改,只要 “所拟修改之处果为贸易所必须,且于中国有利”。第2款除规定美国驻华领事官员享有领事裁判权外,对其活动作了较严格的规范。第14款规定教民应遵守中国律例、缴纳捐税,教士不得干预中国官员治理华民之权,这些较以往条约中的规定,有所改善。条约中有两项是中英商约中未曾有的: 中国同意设立专利特许的机关,为美国制发 “创造执照”,中国援照所允保护商标的办法,保护美国书籍、地图等的版权利益。中国将奉天、安东二地自行开埠通商。(102,181-188页; 崔志海: 《试论中美 <通商行船续订条约> 》 载 《近代史研究》 2001年第5期) 10月18日福州将军兼管船政崇善与法国驻福州领事高乐待签订 《洋员续订合同简明约章》,聘法人柏奥镗为船政局总监工。“凡总监工要雇洋匠及购办料件,须由船政大臣允准画押,方准照行。否则均作废。”(338,291-292页) 10月29日中法签订 《滇越铁路章程》。清政府答应根据铁路勘测图,陆续拨交足敷铁路应用的地段,同意在干路造成之后,接修支路。铁路轨距为一米窄轨。中国工匠人等的纠纷由中国地方官按律办理。外国人 “执事” 有违法行为则 “按条约办理”。铁路治安由中国地方官维护。“无论出有何事,总不得请派西国兵丁”。中国可在80年将满时,收回铁路。滇越铁路越段(389公里) 于1903年完工。1904年滇段(河口——昆明,469.8公里) 兴工。此段工程远较越段艰巨。峡谷深邃,两岸高峰峻峭,气候恶劣,潮湿炎热,多瘴气。“法人驱华工,冒瘴毒,昕夕操作,鞭挞从事,十死其九,生者尽逃亡”。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一华里,约死二百余人。” 1910年3月滇段完工,4月1日通车。自海防至昆明全线通车。(102,202-209页; 318,16、26页; 313,657页; 121,665页) 10—11月(九月)直隶总督袁世凯扎委周学熙设立直隶工艺总局,下设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劝工陈列所(原名考工厂。1904年2月开办)、实习工场(1904年9月开办)、教育品制造所(1905年11月开办)、北洋劝业铁工厂(1906年4月开办)。开办经费和常年经费都由银元局余利筹拨。1903—1906年,银元局共向工艺总局及其所属企事业提供经费388 765两。(《直隶工艺总局资料选编》,载 《天津历史资料》,16) 1906年10月7日,天津实习工场在窑湾举行第一次 “劝工展览会”。参展商品均为实习工场所产,分为纺织、刺绣、制燧、烛皂等12科,各按性质归类陈列。展览会展期5天,先后参观的人员约114万。(415,53页) 11月12日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比利时铁路合股公司签订 《汴洛铁路借款合同》。后者借款2 500万法郎(合100万英镑) 修造开封至洛阳铁路,九扣付款,年息5厘,以铁路作为头等担保。比国公司取得了承办洛阳至西安铁路的优先权。1907年3月31日光绪帝又批准续借1 600万法郎(121,737-738页)。1905年6月汴洛铁路开工,1909年12月完工通车,长183.8公里。(102,209-217页; 318,16、25页) 12月2日商部奏定 《铁路简明章程》 24条。规定华洋官商均得请办铁路。华商请办铁路,“集股总以华股占多数为主,不得已而附搭洋股,则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款十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这是此后各省请求商办铁路的法律依据。(121,926页) 12月9日湖南巡抚赵尔巽奏准将阜湘总公司与沅丰总公司合并成立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先集股300万两。“所有湖南全省矿产,除矿务总局现在试办之新化铁(锑?) 矿、常宁铅矿、平江金矿外,皆归总公司经理。以后本省、外省、外埠各绅商,有愿承办湖南矿产者,只准指一矿作为总公司之分公司,一切章程,必须遵守总公司所定”(105,5109 -5110页)。刊布了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章程,规定 “无论本省或外省、外埠各绅商人等皆可入股,但不准参入非本国之人”。“股票不得卖与非本国之人”。“山主除赴总公司商办外,不准私卖私办”。“股本须确系华商,不准暗中参以非本国之人或为出名,有此弊者,查出合同作废”(周石山: 《岳州长沙自主开埠与湖南近代经济》,181-182页)。章程遭到了德、美、日各国公使的反对,日使要挟尤甚。湖南巡抚复照予以驳斥。章程在捍卫湖南矿权方面作出了贡献。至1907年年底,总公司 “共购买矿山至一千数百处之多,成效甚著。外人虽有垂涎之意,亦无从得而染指。从前私售矿山之人,亦转而售于总公司。”(刘泱泱主编: 《湖南通史》,近代卷,549-551页) 12月12日商部请准侨商张煜南修建潮(州) 汕(头) 铁路。同年公布了 《潮汕铁路公司创办章程》,拟集资200万元(121,930-931、933页)。公司渗入了日本资本,张请准的承办权也让与日本势力联办。1904年4月14日订立由日本人的 “三五公司” 承办的合同。公司一度聘用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因与日人意见不合,很快离开。1904年动工,1907年1月潮汕间完工通车,长39公里。1908年又展筑潮州至意溪码头长3公里的支线。此路大权完全在日人手中,此点遭到广东各界的强烈反对。1909年日本资金被迫退出(121,945页)。1923年12月收回自办(349,64页; 318,14、22页)。这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1938年日寇侵入广州后,不久将铁路拆除,改为公路。 12月14日汉阳铁厂向日本大仓组借洋例银20万两,以汉厂栈有钢轨6 000吨作抵,以一年为期。是为汉阳铁厂借日债之始。(367,128页; 123,36-37页。两书有出入) 12月19日在桂林厘金总局内成立广西官银钱号,发行银钱票。(郑家度: 《广西近百年货币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75页) 1903年开设长沙官钱局(1907年7—8月改为湖南官钱局)。发行银两票、银元票、铜元票。1912年4月改组为湖南银行。(107,1009、1011页; 363,210页) 1903年 1903年1月28日兴中会会员谢缵泰、李纪堂与原太平天国将领洪全福共谋在广州起义,建“大明顺天国”,事泄失败。 29日湖北留学生李书城等在东京创办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后改名 《汉声》) 。随后,其他省留学生创办的 《浙江潮》《直说》《江苏》等相继出版。 3月本月邹容著《革命军》脱稿,5月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 4月29日汤尔和、钮永建等留学生500余人在东京举行大会,声讨沙俄侵占东北罪行。会后组成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军国民教育会) ,参加者200余人。后上海爱国学社学生100余人也成立了拒俄义勇队。 5月2日“拒俄义勇队”改名为“学生军”,由蓝天蔚、黄兴等领导。 11日东京 “学生军”改组为 “军国民教育会”。 6月3日上海 《苏报》开始陆续刊载《中国当道者皆革命》 等宣传革命的文章。 4日黄兴等受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遣,启程归国策动革命。 12日上海爱国学生与中国教育会革命党人发生争执。 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 《苏报》,轰动一时的 “苏报案”发生。次日,章炳麟等爱国学生被捕。7月1日,邹容愤然到巡捕房投案。 7月下旬孙中山自安南(今越南) 河内经西贡、暹罗抵达日本。随即在日本青山创办革命军事学校。 8月7日章士钊、张继等在上海创办《国民天天报》。 9月21日孙中山撰 《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一文,发表于东京《江苏》杂志第六期,指出外人如胆敢瓜分中国,中国人民必将 “出死力以抗”。 本月孙中山与来访的留学生廖仲恺、何香凝等,畅论革命救国的道理和方法。后孙中山又与日本平民社领导人幸德秋水就实行社会主义问题交换意见。 10月本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改组《新报》为党报,发表“敬告同乡书”,与保皇党机关报 《中国报》展开论战。 11月4日黄兴、张继、吴禄贞、宋教仁、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 “华兴会”。 12月上旬孙中山重返火奴鲁鲁,发表演说,力辟保皇谬论,并成立中华革命军。 15日蔡元培等组织对俄同志会发行 《俄事警闻》 日刊。 17日孙中山就所询社会主义问题复函友人,说明他“所主张在于平均地权,此为吾国今日可以切实旅行之事”。 ☚ 1902年 1904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