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860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860年

英法缔结商约、降低进口税。


1860年

新西兰英国殖民者与毛利人的第二次毛利战争开始。


1860年

6月21日,英法联军逆海河长驱直入陷天津。清廷命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为钦差大臣在天津议和。英方巴夏礼骄悍异常,桂良对英、法所提苛刻条件全部接受。咸丰帝担心外兵进京会推翻其统治,令桂良等不得签字,天津谈判未得结果。
9月14日,咸丰改派贻亲王载垣等往通州与英、法代表谈判。联军在进犯通州、侵占河西后,是日与载垣在通州会谈,载垣接受全部要求,但拒绝英、法向皇帝亲递国书,谈判中止。9月18日,清方拘囚巴夏礼等英、法人员。同日,僧格林沁兵败,通州失陷。9月21日,清廷命恭亲王奕䜣求和。9月22日,咸丰帝逃往热河。
10月6日,联军攻占圆明园。10月8日,留京五大臣,全释巴夏礼等。10月13日,部分留京大臣决定投降,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被联军抢劫一空。10月18日,英使额尔金下令焚毁圆明园。
11月14日,沙俄借“调停”之名,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此约进一步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千米土地强行划归俄国,并迫使确定中俄西段边界基本走向,为沙俄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


1860年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发表。
瑞士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版。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著作。
俄国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出版《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出版。
揭露英国在印度蓝靛种植园主对农民残酷剥夺的著名剧本《蓝靛研究的镜子》出版。


1860年

培顿科弗著《土壤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一书出版,奠定实验卫生学的基础。
格雷费[德]首创青光眼的虹膜切除手术。


1860年

贝塞麦发明贝塞麦转炉,获专利权。
雷诺[法]制成实用的内燃机。
考帕[英]最先采用耐火砖建成现代式高炉。


1860年

2月,英、法政府派额尔金、葛罗为特使,率军侵华。
3月19日,太平军以围杭救京战略,调动江南大营,并“虚援安省”,合援天京。李秀成占广德、安吉、长兴后,是日攻占杭州,浙江巡抚罗遵殿等死。敌中计后,间道回援天京。
4月19日,回援天京各路太平军齐集天京城外。5月2日,太平军5路并进击杀清军数万。5月6日,太平军再次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战获胜。5月11日,洪秀全命李秀成领兵取常州、苏州,1个半月内,攻占苏南除上海外大部地区。
4月22日,英法联军占领舟山。
5月3日,英军占定海,5月27日,占大连湾。6月8日,法军占烟台。
7月,英法联军再犯大沽口。僧格林沁力守大沽,竟不在北塘设防。8月1日,联军登陆北塘,清骑兵4000名几乎全部阵亡。8月14日,塘沽陷落。8月21日,大沽失陷。
8月,李秀成率太平军进攻上海,驻上海之英法联军协助清军抗击。
8月10日,清廷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长江南北水陆各军悉归节制。
8月24日,英法联军占天津。
9月,太平军进行第二次西征,分兵两路拟合取武昌。
9月21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大败清军。
10月13日,英法联军控制北京。11月退出。


1860年

英国全国工联理事会在伦敦成立。
意大利托斯卡纳等邦与撒丁合并。加里波的率“千人红衫军”攻占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后向撒丁国王交出权力。至此,除罗马与威尼斯外,其余各地都统一于撒丁。
德意志全国自由主义者同盟在法兰克福成立。
俄国召集24省委员会代表,审议上年由特别委员会提出的《农民法令》草案。
叙利亚发生伊斯兰教徒与基督教徒的冲突,各国授权法国派遣远征军前往干涉,并“恢复秩序”。
印尼马辰人民反抗荷兰侵略者的战争开始,史称“马辰战争”。
日本大老井伊直弼遭藩士刺杀身亡。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卡罗来纳宣布脱离联邦以示抗议。
墨西哥自由派联军占领墨西哥城。


1860年

坎尼札罗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上散发《化学哲理课程大纲》。该书提出确定原子量的新方法,把原子一分子论整理成为一个协调的系统,分子学说从此得到化学界的公认。
本生和基尔霍夫用光谱分析法发现铯。
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制定和通过国际统一的化学元素符号。
门捷列夫[俄]发现液体绝对沸点。
斯达[比]用精确的实验数据证明定比定律的正确性,结束了80多年来围绕该定律所发生的争论。
斯达提出采用以0=16为原子量基准。
希施科夫[俄]最先合成并描述四硝基甲烷等硝基化合物。
凯库勒首先提出“芳香族化合物”的概念,阐述了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第一次提出苯的结构式。


1860年

麦克斯韦导出平衡态气体分子速度分布规律。
麦克斯韦提出气体黏滞性的分子理论,估算出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廷德尔[英]发现廷德尔效应,即光线射入含有微粒的物系时,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清楚的光径。该效应常被用来鉴定被测物系是否为溶胶。超显微镜的原理亦基于该效应。


化学

1860(咸丰十年)


2月

以美国人华为士(W.W.Ward) 为税务司的汕头海关成立(潮州是中英 《天津条约》 增辟的九个通商口岸之一。1860年北京 《续增条约》 签订时,改为汕头)。这是李泰国组织下开办的。这是外籍税务司管理的第三个新关。(319,61页)


3月26日

谕令山西巡抚英桂查察绛县(铜) 矿苗如何开采,可否官为经理。(104,44册,529页)


4月4日

谕令在 “东三省往来要道、商贾络绎” 的山海关 “设局收捐”。(104,44册,54页)


6月19日

农历四月二十四、二十五等日,“正阳门外钱铺,无故关闭数家,贫民受累甚多”,至此谕准 “钱铺无故关闭,请以盗窃论,计赃治罪。”(104,44册,672页)


8—10月

英法侵略军在占领舟山(4月21日)、大连湾(5月27日)、烟台(6月8日) 后,于8月1日在北塘登陆,8月21日占领大沽,8月25日占领天津。10月6—9日抢劫圆明园。10月18—19日,英国兵3 500人在英国侵略头子额尔金的命令下,纵火焚烧圆明园。9月22日咸丰帝逃往热河。(311,123-127页; 407,1卷,646-667页)


10月24日、25日

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互换《天津条约》 的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 《续增条约》(北京条约)。中英续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开天津为商埠。二,准许华工出国,“毫无禁阻”。三,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四,赔偿军费800万两。只有在800万两全部交清后,英国才能全部从中国撤军。中法续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开天津为商埠。二,准许华工出国,毫无禁阻。三,赔偿军费800万两。只有在800万两全部交清后,才能全部从中国撤军。四,“将前谋害奉天主教者之时所充之天主堂、学堂、茔坟、田土、房廊等件应赔还,交法国驻箚京师之钦差大臣,转交该处奉教之人,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第六款。法文本无 “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的规定)。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除已缴和即缴的83万两外,其余从每年关税中扣缴二成(五分之一)。英法两国共扣缴四成(五分之二)。这是以海关洋税抵偿赔款之始。交款之时,系3个月交一次,称为一结。英法领事得于结期后5日之内,查验外国货物纳税清单,此显系对中国海关主权的侵犯。此赔款于1866年清偿完毕后,四成洋税名目仍旧存在,成为户部财库一笔可观的进项。(101,144-148页; 319,88-89页; 306,267页; 407,1卷,669-672页;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79-80页) 中法 《续增条约》 签订后,天主教传教士们擅自跑到江苏、江西、广东、湖北、四川、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奉天等十几个省区任意指控,恣意讹诈,以还堂名义抢占地产。仅直隶一省,就提出所谓的旧址72处。总理衙门在述及 “索还旧址” 的交涉情况时说: “甚至绅民有高华巨室,硬指为当年教堂,勒逼民间让还。且与体制有关之地及会馆、公所、庵堂,为阖境绅民所最尊敬者,皆任情需索,抵作教堂。” 从1868年开始,总理衙门派人检查中法条约以备修约时,赫德及总理衙门法文馆工作人员就发现了 “并任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等语为法文本所无。1858年中法 《天津条约》第3款规定: “自今以后,所有议定各款,或有两国文词辩论之处,总以法文作为正义。” 因此,这一条是无效的。对此发现,总理衙门一直未予公布。直到1895年被张之洞发现后公布于众,才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开始与法国交涉这一历史骗局,法方也不得不承认中法续约第六款确系 “中法各文两歧”。但时间已过去30多年,而且1865年2月中法已在 《北京条约》 中文本基础上达成了新的教堂置产协议: “嗣后法国传教士如入内地置买田地房屋,其契据内写明立文契人某某。此系卖产人姓名,卖为本处天主堂公产字样,不必专列传教士及奉教人之名。” 进一步加强了传教士内地置产权的所谓合法性,有效地掩饰了 《北京条约》 内地置产权的虚伪欺骗本质。清政府在这次交涉中只能以失败告终。(详见王中茂: 《近代西方教会在华购置地产的法律依据及特点》,载 《史林》 2004年第3期)


11月14日

订立中俄 《北京续增条约》,清政府承认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属俄国。中国的西北边界原来在巴尔喀什湖的北岸。条约在确定新疆西部边界时却把沙宾达巴哈经斋桑淖尔湖至浩罕一线以西土地划归俄国所有。库伦、喀什喀尔设立领事馆,“交界各处,准许两国所属之人随便交易,并不纳税”。俄国零星货物,亦准在库伦、张家口行销。许喀什噶尔试行贸易,准俄人在喀什噶尔盖房,建造堆房(仓库)、教堂,放牧牲畜。(101,150页)


12月17日

英国公使卜鲁斯照会恭亲王奕訢,“欲永租津地一区,为建造领事官署及英商住房、栈房之用”。不久,天津英租界四至划定,面积460亩。天津英租界的设立,仅靠这一纸照会,并无任何章程合同,英国政府仅凭天津县每年收受英国地租时所给的收据,作为法律依据。约在1862年或稍后,清政府为了表示不歧视美国领事,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由此,美国也攫得了一块土地。美国一直反对各国开辟专管租界,力主开辟体现 “利益均沾”精神的公共租界。1899年,上海英美租界更名为 “上海国际公共租界”即是一例。1880年,美国将天津租界 “退回”中国。几经演变,1902年划归英租界,成为英租界的南扩充界。但美国仍保有包括在必要时单独行使军事管制及在界河停泊炮艇等特权。(316,24、32、249-254页; 408,3-4、33-36页; 409,135-136页)


1860年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以经费支绌,不得不求助于民垦收入(向垦户收取 “押荒租钱”,试垦五年后 “起租纳锞”),同时也为了移民实边,“预防俄人窥伺”,向朝廷建议开放呼兰地区闲荒百二十余万垧招垦,得旨允准。此为黑龙江开放民荒之始。自咸丰十一年起,至同治七年止,共放毛荒二十余万垧。此次放垦,成效显著。据1887年资料,“黑龙江额饷37万,呼兰租赋已抵至十余万。……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各城,皆恃呼兰转运接济。”(110,789-791页; 342,33页; 141,733-736、737页)
是年 鄂伦春人头一次发现漠河金矿。消息传出,引来大批俄国人盗掘黄金。时人称之为 “金匪”。从1860到1885前后二十多年平均每年盗采黄金5 000两。直到1885年9月至1886年1月,中国军队才将侵掠漠河、奇乾河金矿的俄国人驱逐出境。(曲从规:《漠河金矿与李金镛》,载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
是年 清政府部分开放吉林西部围场。到1881年全部开放。(110,776页)
是年 由于营口港冬季结冰,运输到营口的大豆几个月内无法出口,油坊业兴起成为营口的支柱产业。是年,营口最早出现了义泰德和同兴宏两家油坊,这两家油坊都采用骡马拉动大石车的木楔式压榨法。1894年,营口油坊发展到20余家,年产豆饼5万片,原料大豆需80万斤。油坊以生产豆油为主,大部分供当地使用,部分剩余输送关内。(刘凤华: 《东北油坊业与豆油输出(1905—1931)》,载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1期)
是年 成立于1848年的法兰西银行(Comptoir d’Escompte de Paris) 在上海开设分行。东方汇理银行进入中国后,1894年法兰西银行退出了中国(304,148页; 416,207页)。到1860年,上海已有6家外商银行(丽如、呵加刺、有利、汇隆、麦加利、法兰西)。这些银行都是外国总行设在上海的分行,主要经营外商在贸易往来中产生的汇兑业务。从19世纪50年代起,丽如、麦加利、呵加刺银行在香港发行了少量钞票。60年代起,上海才开始有外钞流通,但数额不大,上海的中国人对外钞不大理会。外商银行不招揽活期存款,在经营票据贴现和抵押放款方面小心翼翼,唯一的例外是在鸦片放款方面很放手,它们放纵自己的买办,大做这一毒品生意。(398,上册,87页; 307,29-34页)
是年 上海租界里第一次出现外国银行接受办理对华商贷款和贴现。(310,118页)是年—1865年 咸丰十年四月,太平军攻下苏州,各府州县亦将次不守。“是届冬漕,只将完善之川(沙)、奉(贤)、南(汇) 三厅县酌量征运”。因浙漕已经无法起运,苏漕又少,到1961年,京城只能专恃北省杂粮,“饷糈民食,匮乏立形”。此后1862、1863年的漕运,江苏更是因为 “各城尚未恢复,奏准停免征运”。漕粮海运完全停顿。从1861年到1865年,浙江一直没有恢复海运。(395,176-177页)


5月30日

太平军攻克无锡。太平军实行 “不分业佃,随田纳款”(佚名: 《平贼记略》,见162,1册,267页。),即 “着佃起征”的政策。


6月12日

太平军攻克吴江,陆续设置乡官。12月中旬(十一月初旬),同里镇征收田赋。《吴江庚辛记事》说: “办理预完粮米,师帅名下各旅帅所属乡村,照田完纳,每亩约出米一斗四五升,钱约百文,以熟田之多少,照户分派……”(《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1期,43页)
6月12日 忠王李秀成部队攻克苏州。李秀成说: “此时七八月之间,以近省之民,亦有安好,亦有未安好,此外尚有难民,当即发粮发饷以救其寒,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给其资,发去钱十万余串,难民每日施粥饭。苏州百姓应纳粮税并未足收,田亩亦是听其造纳,亦不深追,是以苏省百姓之念我也”(罗尔纲著: 《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証(增订本)》,242-243页)。据《避寇日记》 载: “又遇钱吟樵者,言苏属乡镇未遭烽火者十之七八,且迁徙者多,人烟转盛,城市富民往来贸易,货财充斥,增设市廛,贼但抽租增税而已,初不知其为乱世也”。“又言伪忠王以苏城所掳皆生意人,城中食指浩繁,货物不给,财用将匮,故令各头子开店,如染坊、药材、粮食等项,所用染匠等皆从上海雇去”(162,4册,191、256页)。城乡贸易繁荣,“各乡传播,船来日多,售亦日盛,乡民过午,满载而归,奚止利市三倍”。(潘钟瑞: 《苏台麋鹿记》,见161,5册,300页) 苏州人王韬亦说: “苏乡流民雨集,百货云屯,盛于未乱时倍蓰。……自江浙以达上海,帆樯林立,来去自如。”(转引自罗尔纲: 前引书,初版本,117页,开明书局,1951年,北京)


9月17日

“贼(指太平军) 陷硖石镇……该镇蒋、徐为最富,金银埋藏尽被发掘。”(161,6册,667-668页)


9—10月

太平军二克太仓,在这里实行 “计亩造册,着佃收租。”(转见336,131页)


10月13日

6月13日,太平军克嘉兴后,嘉兴县新塍镇军帅吴春波发布告示: “各地保及富户人等知悉,限三日内速到局投册报名,输粮纳贡。”(168,128 -129页)


10月9日

9月16日,太平军攻克常熟。是日,一名自称是太平军 “奸细”的人到达横塘,探问有无当铺富户迁来,曾否团练白头。茶肆主与细谈本镇贫瘠,故无团练。“贼借留一宿,窥其意,沿江小镇皆到。……贼到一镇,必先封典铺。”(169,48页)


10月

太平军在吴县发布告示,“熟田每亩完米三斗,荒田每亩完米五升。其有业主徙避他方者,佃户代完,皆乡官造册办理。”(《虎窟记略》,见167,26页)


11月2日

天王洪秀全根据忠王李秀成的奏本,对新占领的苏南各县颁布减赋诏:“于尔民应征钱漕正款,今(令?) 该地佐将酌减若干。”(163,3-4页)


11月8日

在常熟,太平军 “再四出示,急送人丁册,即给门牌,安居乐业,照常耕贾。贼虽言之谆谆,终不敢轻信。……梅里、支塘皆设馆……户户悬挂门牌,出示安抚百姓,招归迁避之家,放还有亲之子。”(169,48页)


12月4日

在常熟,“见军、师、旅帅及卒长、司马麾下烟户门册。称子民某,开祖父、母暨兄、弟、姐、妹、妻、女、子,妇几口,俱注年岁,向例所无。又簿填田产若干,以备收租征赋。”(龚又村: 《自怡日记》,378页。见162,4册)


12月17日

在常熟西北乡,太平军发布 “告示,要收钱粮。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倘有移家在外,远去他方,即行回家收租完粮,如不回来,其田着乡官收租,完粮充公,佃户亦不准隐匿分毫。”(《庚申避难日记》,见162,4册,489页) 太平军对庙田、公田、学田等采取了不予没收、允许收租完粮的政策。


12月

12月2日太平军常熟监军发布告示: “着旅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以实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各分疆界,起房捐店捐,开张者领店凭,有船者领船凭,水陆要路,立卡收税”(《海虞贼乱志》,见161,5册,370-371页)。12月24日太平军又发布告示: “……查造佃户细册呈送,不得隐瞒,着各旅帅严饬百长司马,照佃起征”。1861年1月30日,“设局太平庵,着佃起征田赋”(169,50页)。这是常熟东乡的情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