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句第三十三章】
知風之自。
蓬蓬勃勃,‘摶扶摇而上’者,羊角之風也;渢渢乎,泱泱乎,出於‘土囊之口’,號於‘青蘋之末’者,大塊之風也;草尚之而偃者,君子之風也。觀於宋玉所謂‘大王雄風、庶人雌風’之説,可以知其所自也。
内省不疚,無惡於(心)〔志〕。
醫者之視病也,診其脈絡之疾徐,察其腠理之虚實;人參、甘草以温之,黄芩、黄連以涼之,荆芥、防風以發散之,芒硝、大黄以瀉下之。若或不然,則醫緩所謂在‘膏之下、肓之上’,其不望之而走者幾希矣。君子之道,只宜‘仰不愧乎天,俯不怍於人’也歟?
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善乎動者不動,能乎言者不言。言動之間,君子之樞紐也,可不敬而信乎!
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春風也,雨露也,萌孽焉發生之;雷霆也,霜雪也,草木焉肅殺之。賞罰之道,君子之大柄也。賞一人而天下勸,誅一人而天下肅。昭侯之藏弊袴,帝舜之殛四凶是已。至若不賞而勸、不怒而威,則惟聖者能之。
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聖人之至德,至於淵微而極焉;君子之中庸,至於篤恭而著焉。詩云:‘不顯亦臨,無射亦保。’所以形容文王之篤恭,而致其治平之效也夫!
詩云:‘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周濂溪太極圖説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萬物化生。’毛倫之義,聲臭之理,可以默會矣。太極本無極也,陰陽一太極也。蓋毛倫則有是氣而有形,聲臭則有是氣而無形。子思子特引二詩之句以結中庸一篇,所謂‘始(原)〔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者,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