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章】
此章言君子以人道之勇,而凝費隱之道也,以‘尊德性’節為主。前三節贊聖道之大,是立介標準;‘待其人’二節,一正一反,為上下過脈;六節實言修凝之功,正責君子以體聖道;末節則言修凝之效也。
何以見聖道之大也?以道體之大,盡乎天地之間,而無所不在也。洋洋乎流動而充滿,其功用則‘發育萬物’,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無非道之所流行也,其體段‘峻極於天’。
以道體之大,散於事為之末而無所不有也,‘優優大哉’,充足而有餘。舉其‘禮儀’,則有‘三百’,一斯道為之節文也;舉其‘威儀’,則有‘三千’,一斯道為之品節也。
修德凝道之功何如?道之為體,其大無外,其小無内,無往而不在焉。故君子知道之大,非存心無以凝其大,於是‘尊德性’焉;知道之小,非致知無以凝其小,於是‘道問學’焉。
‘德性’,雲峯以未發之中即德性,戒慎、恐懼即恭敬奉持之意。此説甚精,襯貼章句。
‘存心而極〔乎〕道體之大’,應上‘洋洋’節;‘致知而盡〔乎〕道體之細’,應上‘優優’節。
‘居上不驕’,如下章君子‘本諸身、徵諸庶民’者;‘為下不倍’,如下章孔子不得不從周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