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遠人止不可以為道。
按:上章既言費隱以明道無不在之義,故此下三章言日用人倫之事,以明學者於費之小者不可放過。‘鬼神’章下三章,又言聖人之事以明學者當先費之小者以及於費之大者,此即‘下學上達’以盡夫道體之意在其中矣。蓋‘道不遠人’者,人於其身各有當然之理,此即率性而不遠者也。‘人之為道’四字,已兼治人、責己言,治人責己必自日用卑近之事而求其所當行者也。且‘為道’,猶言行道也,上下‘為道’其意同,以章句所謂‘若為道者’及所謂‘非所以為道’兩句看,則皆指‘人之為道’而言可知矣。小注東陽許氏以下,‘為道’之為字作‘謂’字看,恐誤。
忠恕違道不遠。
按:‘忠恕’二字,是學者切己工夫,而甚切於治人責己。此為上下大文之樞要也。且此章言‘忠恕’及君子‘慥慥’,可見誠之者篤實之功也。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同。止亦不遠人以為道之事。注。
按:章句此一節是釋‘忠恕’二字及‘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之意。而‘違道不遠’之意則不在於此,蓋‘道不遠人’及‘違道不遠’元非一意,不須合而論之。‘道不遠人’是天理本具於人事之意,‘違道不遠’是人事盡則可達天理之意。然‘忠恕違道不遠’亦以其不遠人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