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
‘中庸當作六大節看’云云。○尤庵曰:‘章句小注饒氏説,只是依朱子所定。’又曰:‘中庸大分之則為四大節,細分之則為六節,兼存而並觀可矣,何必取捨於其間耶?’經義問答。
按:既有尤庵此説,則南塘之深非饒説,謂之‘淺陋可笑,自陷僭王之誅’云者,雖出於宗主朱子之意,而亦可謂不知饒氏矣。既自不知而乃反如是非之者,恐非謙虚求益之義矣。
問:中庸、大學之别。注:雙峯饒氏曰:‘理會得大學透徹,則學不差;理會得中庸透徹,則道不差。’○栗谷嘗以饒説‘學不差’、‘道不差’為太分析之病。退溪辨之曰:‘曾見朱先生答吕子約書,能與所能之説,其分道與行、學與義理之藴不同處至為(情)〔精〕密。蓋學是能,道是所能,則其不可混作一説,尤曉然矣。’經書辨疑。
按:只將‘學、道’二字劈破名義,則能與所能之分果如朱子之説矣。今以庸學為説,則中庸也有能有所能,大學也有能有所能,其不可太分析者明矣。況朱子此段之説,是合論庸學之意,則於此恐尤不可分開為説矣。若曰活看似無妨,則未知如何。朱子能、所能之説雖不當於此篇,而附之下方,以備參究。
朱子答吕子約書曰:‘元德訓道為行,便似來諭訓學為義理之藴一般,一則以所能,一則以能為所能也。佛書有能與所能之説,能謂人所做作,所能謂人所做作底事,其分别文義亦甚密。如道則所能之謂,學即所謂能也。如今小兒為對看花折柳,‘看’與‘折’字是能,花與柳是所能,此不可亂也。此等倫類尚不能通’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