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堯舜止下襲水土。
此與‘費隱’節歷敍舜、文、武、周公,而繼之以孔子之言相應。上不言堯而此言堯,上言周公而此不言周公者,堯與舜一也,周公與文武一也,故互舉之耳。〇此章之旨,似不與上章相接。然以前後章參觀之,則蓋言孔子雖不能得其位,而制禮作樂,然其祖述憲章、繼往開來之功,反有賢於堯舜者也。脈絡貫通之妙,此尤可見。〇不曰下襲地理,而曰水土者,地理之著見者莫若水土,如天之有日月,故於天言日月,於地言水土。下文溥博、淵泉、淵淵、浩浩,皆由此而推之也。〇上律、下襲、小德、大德,天道之上下大小也。故下二章以大小包上下,為天道之終。
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止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此章雖以仲尼之德别為更端,亦承上‘至誠無息’章而言也。‘無不持載’,應‘萬物載焉’,其‘華嶽、河海’即‘水土’也;‘無不覆幬’,應‘萬物覆焉’,其‘日月星辰’即‘天時’也。前章之末,引一文王以證聖人之德合乎天地;此章則專言夫子之集羣聖之大成,而與天地合其德,四時合其序,日月合其明也。此中庸之極致,一篇之結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