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子曰索隱行怪止惟聖者能之。
以上諸章歷言中庸及知仁勇,此章則合知仁勇及中庸而言以總結之。且言知仁勇亦有過不及者,以見中庸之難能,而惟聖人能之也。
知之盡、仁之至,不賴勇而裕如。注。
此謂‘不賴勇而裕如’,則聖人之德只有知仁而無勇歟?曰:聖人之生知安行,固無待乎勉强之勇,然其‘至誠無息’乃是自然之勇,‘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即其事也,故曰‘惟聖者能之’,這能字已是勇底意。但聖者之能,不勉而能,章句所云正亦見其不勇之勇也。若謂聖人之德自無勇焉,則是三達德只為衆人言,不為聖人言,惡可為達德也哉!上段章句已悉此意。
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義者止此。注。
首章即一書之體要,故篇内所明無非首章之義。第二大節君子之道,第三大節謂之性、謂之教,末章之約一書之旨而言之者,皆是也。但其所引夫子之論中庸者止於此章,故章句以此為第一節之終,非謂首章之義便止於此也。十二章章下注曰‘申明首章道不可離之意’,此亦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