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109第八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109第八章

【第八章】

子路’節
竊意:此節精神,專在‘人告’字及‘則喜’字。以子路之篤志純工,有過必自知而改者多,而此必言‘人告’;自知而改,何嘗不幸,而此必言‘人告則喜’,其意當玩。蓋求善之意既重,則求過之心必切;求過之心既切,則必自察自知猶不足,而常要别人之來告。為自察易私,恐不如旁觀之公視;自知或狹,恐不如衆目之廣照。所以得人告而必喜者,正欲其知過必盡,而期至乎無過之善也。大抵萬事不與人共時,不能成其大而致其精,所以‘莫大乎與人為善’也。今子路之喜聞過,亦是道也,可以為進道之基址、作聖之階梯,故孟子有稱以發全章之旨,而程子深贊以為百世之師矣。
’節
李都梁曰:‘或因下“大舜有大焉”句兼承,遂謂上兩節是平刊無軒輊,非也。孟子逐層説下,便有一層進一層,以見善量無窮之意,但不重分别大小,以貶抑耳。’竊意:必為此層進語方明者,既不為綴文波瀾,亦不為較量長短,只緣其至大底必在稍小上形樣可模,高遠底亦在稍近上方嚮可據。故必自而言者,將欲説,而之為始可因而想得;又必自而言者,將欲説,而之為又可因而想真矣。何謂因而想也?大禹拜善之心,即子路喜聞之心也。而不止曰‘聞過’,而曰‘聞善’,則自見是不但無過是期,而必欲其善無不盡者矣;不止曰‘喜’,而曰‘拜’,則自見是不但心内自幸,而必到致恭盡貌,使有以盡天下之善而畢來者矣。因是大於矣,而又未嘗不即之心而見其大,則因而見也,亦猶是矣。此章所以層次立言之意,豈無故耶?都梁只説‘善量無窮之意’,意得而不明。○拜者,敬之極也。敬者為何?喜其言也,故愛其人,愛其人甚,則必敬而至於拜。然則拜只是子路之心,而但不啻喜耳。聞善猶拜,則況或有以過來告者,反不拜乎?注‘言不待有過’,只是言不待聞過而亦至於拜云爾。從以有過無過,謂是之分,則猶非注意。
大舜’節
竊意:之所以大,亦未嘗外而為大也,即其事而還有所以大之故焉,故曰‘有大焉’。‘有’字見無庸指的而容人想會之意,故自皆是樂取諸人一般,而於上但當見取人底無窮之大,樂善底無限之量而已。若更以忘人己、忘善等説,求之所以大於虚遠之境,則反不着大舜之所以為大矣。
‘與人為善’節
‘取於人’,何以為‘與人為善’之道也?竊意:凡為善者之患善必欲其己出者,知夫善之為美,而欲以是而自多於人也。若是,則必無善理。設或有善只是一己之善,取既不博,善固不備。與人阻隔,又無以得助於人,所以不大也。夫君子之所謂善者,仁以為任之謂也。任重之道,比如舉大石、運大木者然,必也一力之不足,與人共之;與少之不足,與衆共之;衆共之至,天下共之。聖人之為善也,必欲得此而為盡。故己未必不善,而必取於人焉。必取於人,則人必有與勸之心,而各得以自力於善矣。然後莫重之任可以共勝,而吾之善量充矣,所以謂之‘莫大’。若使舉大石、運大木者,獨力既盡,終不能舉運,則何用自多其力?衆力合共,終能舉運,則他人之力盡吾力也。聖門見解原來明知此理,故聖門工夫自來同此一路。所以子路亦不以自知為足,而必以人告而改為幸而喜;亦不以自己所有之善為足,而必以人言而與行,為之嘉尚感激,以至於拜,皆莫非取於人之意也。而至於,則聞見一善,沛然若決耳。與之順心,與之通,即將人做吾替策,人之助我,自不待幸己作喜;即將己替人做主,我之受人,自不勞拜人致嘉。只是公天下之善以為善,所以善不必己而能成其大也。所謂北辰居所而衆星共之者,正指此也。然而所以致此,莫不從一樂字見出。‘樂取’云者,非以為不如此不得,而强以為此也;中心自爾,不能不如此之謂樂也。樂故有可以興人移人,不自知其然而然者。人莫不于于趨趨,齊心共力於此善上。而使之然者,實由吾之樂為如此而已。此惟可與知德者道耳。

☚ 12_108第七章   12_110第九章 ☛
000028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