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1_043盡心 下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1_043盡心 下篇

【盡心 下篇】

‘不仁哉,梁惠王’章
問:‘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此‘所不愛’指土地,‘所愛’指民與子弟耶?
曰:以民與土地對言,則民是所愛,土地是所不愛;以民與子弟對言,則民又是所不愛,然畢境民、土地兼在所不愛中矣。
‘盡信書不如無書’章
問:書是單指書傳而言否?
曰:此汎言書籍。若單言,則‘不如無書’云者,恐不成道理。
‘梓匠輪輿’章
問:夫子告曾子以‘一貫’之旨,亦可謂但與規矩耶?
曰:此等言語雖精微,猶不離規矩,至曾子心悟而曰‘唯’,方是巧處。
之飯糗茹草’章
之飯糗茹草,若將終身’、‘被袗’‘女果,若固有之’,此乃貧賤不能移其志,富貴不能動其心,只是素位而行不願乎外。千載之下,想象其胸襟,廓然如青天白日,爽然如光風霽月,直令人激昂豎立。彼以外物之得喪為吾心之忻戚,而小有所獲便侈然自大者,其志已餒了,如何看得浩然之氣?
‘吾今而後知殺人’章
孟子此語太露,欠些從容,然其示戒之意可謂嚴切。學者當推此等義理,凡於待人處事,益加謹慎可也。范氏所云‘愛敬人之親,人亦愛敬其親’者,語意儘好。
‘周于利’章
周字儘好看。有財而不能多蓄,則必受害於凶年;有德而不能厚積,則必見迷於邪世。今人非不惡邪世,而畢境為其所亂者,只是德不周也。惟周,然後無此患。
‘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章 格致事。
問:仲子,與之齊國而不受,亦只是好名之人否?
曰:似是。
‘不信仁賢’章 治國事。
問:‘無政事’,注只以‘生之’、‘取之’、‘用之’為言。則此‘政事’云者,專就財用上説否?
曰:生財、寡取、節用,實為政之大者。此且本文既曰‘無政事,則財用不足’,故其集注專以此為言也。
‘民為貴’章
問:不曰‘君又次之’,而卻説‘為輕’二字,何義?
曰:所以示人君之輕於民社也。首曰‘民為貴’者,言民比社稷及君為最重也;繼言‘社稷次之’者,謂社稷之重次於民也;其下若便云‘君次之’,則是君猶帶貴字,而但次於民社也,故特言‘為輕’以低人君尊貴之勢,而將丘民為重也。
問:‘得乎丘民而為天子’,此句中間獨下而字,下文卻不然,如何?
曰:得乎天子則斯為諸侯,得乎諸侯則斯為大夫,此則以下而得之於上,其勢當然。惟丘民,至微賤也,天子,至尊貴也,以至尊貴謂得於至微賤者,其意義當自有曲折,故特下一而字以緩他語勢也。
‘仁也者,人也’章
問:仁是人身之所固有者,何以又云‘合’也?
曰:所謂合者,非本離而今合也。蓋人之所以為人者,有此仁也,仁固具諸人身之中矣。然仁則理也,人則物也,以理在此物而言,故謂之合也。
‘君子之厄[1]’章 格致事。
問:注‘君臣皆惡’,此惡字是‘好惡’之‘惡’否?
曰:謂聖人之無所與交者,以其時上下俱不善也。若作疾惡字看,則甚没意義。
大不理於口’章 格致事。
問:‘士憎兹多口’者,何也?
曰:士以直道而行,必有不能見容於人,而受其謗訕,視衆人為益多也。
問:以孔子文王之事言之者,何也?
曰:引此而言,非但為士者益多為衆口所訕也,雖聖人之德有所不免,顧在人自處如何,但當益修其德而已。
‘賢者以其昭昭’章 格致事。
問:上文不曰‘古之賢者’,而至下文卻説今之一字,如何?
曰:所謂‘賢者’云云,蓋從道理説去。然下既着了今字,則此‘賢者’固自為古賢者矣。
‘山徑之磎間’章 正心事。
問:‘茅塞’是單指物欲?抑兼説氣稟?
曰:氣稟、物欲非相離者,然此云‘茅塞’者,蓋物欲為重爾。
之聲尚文王之聲’章 格致事。
問:‘城門之軌,兩馬之力’,其譬喻恐不襯切。
曰:此章文義,朱子亦以為不可曉。蓋言鍾紐之絶,以其歷年之久而用之多也。彼城門之軌,亦以日久車多所致,非一車兩馬之力所使之然也。只將此義看了,則自可見得。
‘口之於味也’章 格致事。
問:‘性也,有命為’,此命字是主氣説而兼看理否?抑主理説而兼看氣否?
曰:品節限制皆是道理當然,亦或有不能如其願者,此則氣也。此命字當主理看了,而氣亦在其中矣。
問:‘命也,有性(為)〔焉〕’,此性、命字與上文有異否?
曰:此命字專説氣,性字專説理,與上文不可同看。
浩生不害’章 格致事。
問:‘有諸己之謂信’,所謂‘有’者是甚物?
曰:只是善,蓋自信、美至聖、神,都是一善字貫了。
問:‘充實之謂美’,集注‘無待於外’之義。
曰:善既充實於中,故無所待於外也。
問:聖、神之别。
曰:神亦只是聖,而但聖者以泯然不可見而言,神者以妙不可知而言,其地頭非别有懸截也。
‘逃必歸於’章 格致事。
問:楊氏猶為近實,故逃彼則似當歸吾。而若為我、兼愛,其為道也不啻相反,則逃者何得而歸耶?
曰:之道固相悖,而既逃此,則勢當歸彼。蓋二者俱是邪説,然之不情尤為悖戾,故欲反其道者無緣直入吾儒,勢必由而一變始反於正耳。
又問:如夷之欲見孟子,及聞孟子之言,即曉‘命’之意,如此者亦不可謂歸儒否?
曰:夷之之事,其反正之漸大略如此耳。
問:‘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猶言今既受之,而猶復追咎之意耶?
曰:未論其受與不受,只是‘入其苙’猶歸吾道也,‘從而招之’猶追咎其既往也,彼既歸吾,而吾反追咎,則彼亦終無以得容矣。此非‘歸斯受之’之義也。
盆成括仕於’章
徐氏之説儘是恰好。所謂‘設使幸而(得)〔獲〕免,孟子之言猶信’云者,可見其篤信聖人也。蓋孟子此言只是理之當然,雖或有罔生之幸,此則非其常也。今人不識此個道理,就他變處而遂信之,以為為善未必得福,為惡未必得禍,便要僥倖而苟免,此尤學者所當深知而明辨者也。
‘小有才’者,甚是不祥。若小有才而得聞大道,則可無此患。
‘人皆有所不忍’章 格致事。
問:反乎仁之事何限,而必舉‘欲害人’以言之,何也?
曰:仁者,本天地生物之心,而今反欲傷害人物,此心即與仁相反,故不仁無過於傷害人物也。
惻隱,人皆有之,故於傷害人物,便自有不忍底意思。穿踰亦然耳。
問:‘人能充無受爾汝’以下卻專言義,如何?
曰:看來義者其用甚廣,非若仁之只是一路也。朱子説已如此。
,性者也’章 格致事。
問:‘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其義如何?
曰:聖人之心,臨有喪自然哀傷,非為生者而有所强為也。今人哭死而哀,大抵多是有為生底意思。
問:‘經德不回,非以干禄’,必以禄為言,何也?
曰:有德必有禄,自是理之常。所謂‘求福不回’、孔子所云‘學也,禄在其中’皆一意。
‘説大人,則藐之’章 格致事。
問:説人本非好底事,此音税似未安,未知讀如字如何?
曰:若讀如字,則在文勢甚未宜。若云與大人説,則方可如字讀了。蓋説亦有許多般,説之以利固不好,説之以仁義亦不好否?活看自無妨。
問:若對我所不為,則當云‘彼所不能’,而必稱‘古之制’者,何義?
曰:引重古聖賢,最是有力。若但就彼我較它能不能,其言已是小了。
‘養心莫善於寡欲’章 格致事。
問:不曰‘無’而曰‘寡’,何也?
曰:此欲即人心,雖上智不能無,只可節之而已。
孔子’章 格致事。
問:‘夷考其行’,夷字。
曰:‘夷,平也’,謂就其言行平考之也。
問:‘非之無舉’、‘刺之無刺’,莫是難事否?
曰:此蓋務為圓熟,善自矯飾。故雖無非刺之可言,然其暗取媚悦於人者,用心已自邪慝,是何足稱乎?又曰:能為鄉原者,猶亦非庸常底人,所以卻使他非之無可舉、刺之無可刺耳。
問:‘居之似忠信’,居字之義。
曰:居對行而言,其實未甚異也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者,蓋其人所為,多是矯激詭異,大驚小怪,所以非忠信而似忠信,非廉潔而似廉潔耳。
問:氣稟之偏者,非狂則狷,非狷則狂,非狂狷則鄉原,只此三等而已乎?
曰:嘗觀人品,或有謂狂也不是,謂狷也不是,謂鄉原也不是者,如此只可曰凡人而已也。
又問:其為人也,既不得為狂狷,又不得為鄉原者,何也?
曰:此則其氣稟尤為駁雜故耳。
又問:凡人較鄉原,孰優?
曰:鄉原要取衆皆悦己,而又且自以為是,雖萬劫千生,無緣入道。若凡人,則猶在自家用力之如何,古語云‘超凡入聖’,又云‘自鄉人而可至於聖人’也。
又問:世之人品,於狂狷二者,孰多孰寡?
曰:人品大抵多狷之類,狂則甚鮮。
孟子篇末終之以此章,其意深切。蓋異端固皆為吾道之害,而其中似是而非者,其為害尤甚,若不明辨而痛斥之,則將使一世滔滔陷入於其説,而無以拔出矣。孟子所以開示後學之旨,千載之下尚可曜如爾。
‘由至於’章 格致事。
問:五百歲而聖人出,這個天道未可曉。
曰:五百年是元氣所會時節。天地運氣至此又卻清明豐旺,便得生出聖人來。
看此篇末二章,分明是七篇皆孟子所自編述。既言鄉原以闢異端之害,而繼敍群聖以明道統之傳,所以衛吾道而距邪説,承前聖而啓後學者,其旨可謂微且摯矣。
孟子七篇終之以此章,固見孟子之有不得辭者。而朱子於章下特添明道墓文以傳孟子之統,於此又可見朱子之亦有不得辭者爾。

☚ 11_042盡心 上篇   11_044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五册 ☛
000023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