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0_192四端章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0_192四端章解

【四端章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情也,性之發也;仁義禮智者,性之德也。仁者,愛也;義者,宜也;禮者,理也;智者,通也,性之德有是四者。端者,指物初頭,謂其發生處也。心之生理全體充滿,有是四者之德,發用流行,無非此理,如木之有生理而枝幹發達者。今以其主在一作‘要極’。擴充而行之,故謂之端焉,如火之始,泉之初,而未及乎焰流者耳。其實人之一心,其全體無非此理者也。亦見告子篇。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子)〔者〕也。
四者之端,如木之生枝也,水之有泉也。既有生理,無不發生。故人心之有此體,如其有四體而不能無也。苟無以己私蔽之,則知致、禮復、義立、仁全,而可以至於充盡矣。如是而謂之不能者,真是賊害之而已。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擴,拓而廣之也。言四者之體如是,則凡四者之在於我者,當知其皆可廣。充,周盡而無有不達矣。是必以是心,而有是政者也。如所謂‘充無欲害人之心’、推老幼以及人者之類也。即其體之發生,如火之然,泉之達,自能生生充滿,而信達順無不盡矣,乃所謂充之也。苟能如是,則此心全體得盡,而與天地一矣,四海雖遠,皆吾度内,無不可保者;苟不能然,則雖父子之間亦不能事矣。○此章指示人心性情本源體段,至為精密真切,而以一端字言其體,以一充字言其功,學者於此精密而必致之,以至充盡無閼,則天之所與我者可得以盡矣。後篇有謂‘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者,蓋亦與此章同義。但此則自其本源而言,彼之仁義以其全體言之云。又言良知、良能、四德、性善、求放心,皆此章之意;觳觫不忍之心、仁之實、義之實,亦彼章之意。○程子曰:‘人皆有是心,惟君子為能擴而充之。不能然者,皆自棄也。然其充與不充,亦在我而已矣。’又曰:‘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誠心為四端,則信在其中矣。’

☚ 10_191浩然章雜解   10_193四端章雜解 ☛
000022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