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婁篇】
‘不仁者可與言哉’章〇危以為安,災以為利,私欲固蔽,忠言逆耳者,不仁之甚也,豈可與言哉?惠王興兵構怨,禍及所愛,是固不仁之甚者。然終能追悔,盡誠禮賢,則或冀其萬一行王道也,故孟子所以勸之也。
不仁之商紂,難告善言,故比干諫之而不入;悔過之太甲,可與有為,故伊尹勸之以修德。則不仁而不移者,不可與言;而不仁而能悔過者,亦可與言也。
‘人有恒言’章〇事有本末,治有遠近,由本而推末,自近而及遠,則末無不治,遠無不化矣。國者,天下之瞻仰也,政令明於上,教化成於下,王畿之治既刑乎四海,則天下自然視效而無不平矣。家者,國人之矜式也,兄弟之宜於家,夫婦之正於家,閨門之化能被乎百姓,則國有所取法而可以治矣。身者,一家之儀則也,孝悌之先於身,禮讓之修於身,躬行之實既率於家庭,則家有所觀感而可以齊矣。故大學曰:‘自天子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至誠而不動。止。〇誠者,出於悃愊而真實無僞也。既盡在我之誠而無所不極,則能感在彼之心,而凡有血氣之類,無有不動矣。殷之三仁,以王室至親,痛紂惡之不悛,直言極諫,剖心不避,佯狂為奴,則三仁之誠至矣、盡矣,而紂甘自暴棄,終不能動,三仁之誠豈有所未盡者耶?然所謂‘至誠能動’者,言其感應之常理也;不能動紂心者,以其數之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