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 上】
首章注:‘造端託始之深意。’
義利之辨乃學者第一義,故造為一書之端,而託於始初也。○宋龜峯云:‘孟子之書篇次無序,非如庸學之有次第。所謂端始,非謂書篇之首,乃工夫之端始也。’景任及汝允云:‘龜峯之説非是。’
‘晉國,天下莫强’,注:‘惠王三十年,齊(伐)〔擊〕魏,破其軍,虜太子申。’
小注史記魏世家:‘魏伐趙趙告急於齊。’綱目及通鑑、史略皆曰:‘魏伐韓韓請救於齊。’所言不同,當考。綱目:‘周顯王十六年,齊伐魏以救趙。’‘二十八年,齊伐魏以救韓。’此兩事也。虜太子在二十八年,實惠王三十年也。史記以伐趙為惠王三十年事,亦與綱目不同。
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栗谷曰:以‘觳觫若’句絶。○愚以為禽獸有何有罪無罪之可言乎?似謂如無罪之人就死地也。○或曰:其觳觫之狀,見之似若有自以無罪而就死之意云。
緣木求魚。
緣,猶‘紂為銅柱使人緣之’之‘緣’。
樂歲終身飽、終身苦。
退溪云:樂歲非只一年也,民生一世之中,凡遇樂歲皆得飽,樂是終身飽也。○愚謂:終,極也。終身而飽、苦者,謂極其身心之苦樂而無餘之意也。